深扎基层沃土 践行八项规定——一名乡镇干部的作风建设的"学查改"实践手记

“瀘”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扎根乡镇工作,我深切体会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在参加本次学习教育过程中,我结合驻村包片工作实际,重点在"学、查、改"三个维度下功夫,现将具体做法汇报如下:</p><p class="ql-block">一、学在深处强信念,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p><p class="ql-block">在组织村民夜校宣讲政策时,我创新采用"土话党课+案例教学"模式。针对老党员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关于作风建设的内容编成山歌快板;为返乡青年开设"指尖学堂",利用微信群推送"八项规定微故事"系列短视频。为检验学习效果,我在所辖3个行政村开展"纪律知识赶集"活动,通过"案例判断+现场问答"形式,收集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意见建议47条,其中"村级事务公示不及时"等6条被纳入整改清单。</p><p class="ql-block">在个人学习方面,我建立了"三本笔记"学习法:随身携带的"口袋书"记录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要点,案头的"问题账本"梳理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床头的"实践手册"记载典型案例处理心得。特别是在防汛抗旱期间,我将学习重心放在"应急状态下作风表现"专题研讨,带头制定《灾害应对工作纪律规范》,确保抢险救灾中不出现"吃空饷""抢镜头"等问题。</p><p class="ql-block">二、改在实处转作风,用为民情怀"丈量初心"</p><p class="ql-block">针对村级"坐班制"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我推动实施"驻村日志"双考勤制度:镇纪委每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抽查在岗情况,村民代表每月进行满意度测评。上半年累计通报迟到早退现象12人次,约谈村两委成员3名,使村干部在岗率从78%提升至95%。在低保评议工作中,我创新"五步工作法":群众申请→邻里互评→支部初核→镇级联审→阳光公示,彻底杜绝"人情保""关系保"。去年以来,我们村新增低保户17户,退出不符合条件对象9户,群众举报率下降80%。</p><p class="ql-block">在群众办事领域,我与同事们一道攻克"证明难"痼疾。通过梳理143项高频事项,将需要开具的证明事项精简至27项,其中15项实现"免材料办理"。针对老年群体不会网上办事的问题,组建"银龄服务队",提供"上门办""代办办"服务。今年以来,我们为留守老人办理医保认证、高龄津贴等事项230余件,收到感谢信42封,锦旗3面。</p><p class="ql-block">三、落在细处方长久,以制度创新"固本培元"</p><p class="ql-block">在村级治理方面,我主导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将"婚丧嫁娶操办标准""铺张浪费惩戒措施"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创新建立"红白理事会积分制",对违规操办的村民扣除相应积分,累计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公共服务优惠。目前已有12户家庭主动简办红白事,节约资金30余万元。</p><p class="ql-block">为破解"整改一阵风"难题,我设计"作风体检"动态评估模型:设置"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廉洁自律"等6大维度24项指标,每季度组织群众进行"扫码评价"。开发"民情地图"数字化平台,实时收集群众诉求432条,办结率提升至98%。在乡村振兴项目实施中,建立"双随机"监督机制,邀请村民代表、人大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对项目进度、资金使用等进行全程跟踪,确保每笔惠民资金都用在刀刃上。</p><p class="ql-block">四、深耕基层结硕果,作风建设见真章</p><p class="ql-block">通过持续努力,我们村在去年全县作风建设考核中跃居前列。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信访量下降65%,"最多跑一次"事项办理率达100%。更让我欣慰的是,年轻干部王刚主动申请到偏远村驻点,退伍军人李强创办的合作社吸纳23名群众就业,这些鲜活案例印证着作风建设的持久成效。</p><p class="ql-block">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我深刻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不是束缚发展的"紧箍咒",而是干事创业的"安全绳"。今后,我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好作风纪律底线,用"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践行初心使命,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新时代基层干部的合格答卷!(坎市镇:卢秋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