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边城》具有独特的松弛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自然环境描写的松弛</p><p class="ql-block">● 舒缓的节奏:沈从文在小说中对茶峒的自然环境进行了细腻且舒缓的描写。如“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这种对溪流、山路、河床等的细致刻画,不慌不忙地展现出边城宁静优美的自然风貌,让读者仿佛能随着文字悠然漫步于这片山水之间,感受到一种从容不迫的节奏,体现出一种自然的松弛感。</p><p class="ql-block">● 和谐的氛围:小说里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白河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没有强烈的冲突与矛盾,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悠然自得的氛围。</p><p class="ql-block">人物生活状态的松弛</p><p class="ql-block">● 日常生活的闲适:边城的人们过着简单而规律的生活,节奏缓慢。例如老船夫,“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每天守着渡船,迎来送往,不紧不慢地度过每一天。还有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她的成长过程自然而纯真,没有过多的烦恼与忧虑,展现出一种质朴而松弛的生活状态。</p><p class="ql-block">● 人际关系的融洽:边城的人际关系淳朴友善,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充满了温情。船总顺顺“大方洒脱”“喜欢交朋结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对老船夫和翠翠也十分关照;傩送兄弟同时爱上翠翠后,虽然有一段情感上的纠葛,但并没有因此产生激烈的争斗或怨恨,整个过程中都透着一种善良和理解 。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心态平和,进一步强化了小说整体的松弛感。</p><p class="ql-block">情节发展的松弛</p><p class="ql-block">● 淡化戏剧冲突:《边城》的情节没有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跌宕起伏的故事线。故事围绕着翠翠的爱情展开,但这种爱情并非是那种充满戏剧张力、大悲大喜的模式。傩送和天保兄弟俩对翠翠的爱慕,以及翠翠对爱情的懵懂回应,都是一种自然而微妙的情感发展,没有刻意的安排和激烈的矛盾爆发。比如天保走车路请媒人来提亲,傩送走马路在山崖上为翠翠唱歌,两人以不同的方式为爱情努力,整个过程平和而自然,没有因为竞争爱情而产生你死我活的争斗情节。</p><p class="ql-block">● 开放式的结局:小说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种开放式的结局没有给出明确的定论,让故事的发展有一种悠然延续的感觉,没有那种非得有个明确结果的紧张感,增添了整体的松弛氛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