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1日参观《山西金融历史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山西金融源流、红色金融记忆</p> <p class="ql-block">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不但历史悠久、文脉厚重,而且重商敬商、崇尚信义,是中国金融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尧、舜、禹的教民有信、为民立信,到明清票号汇通天下、晋商称雄、诚实守信、以义制利,再到近代新式银行引导实业,红色金融、组建央行……</p><p class="ql-block">山西金融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重诗篇与传奇!</p><p class="ql-block"> 摘自展览《前言》</p> <p class="ql-block">本展馆设在太原市鼓楼街41号。1912年本建筑落成后,山西官钱局成立于此,1919年在此成立山西省银行,1949年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也在此成立,这座百年建筑承载了山西近现代的金融史,见证了从票号到现代银行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山西金融源流</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文明不断,以至于今,所创造之灿烂文化必定嘉惠今日之中国,乃至今日之世界,足以培实我们内在之文化自信。以金融而论,自尧、舜、禹三帝教民有信,为民立信,以至于今,山西金融文化以"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为灵魂,扩而至于一种完整之文化形态,卓然树立于世界。</p> <p class="ql-block">1、尧、舜、禹时期的河东大地信用文化成形货币出现</p><p class="ql-block">约在公元前3000年至前2200年,尧、舜、禹三帝即带领华夏民族在黄河之东、山西南部的肥美土地上经之营之。三帝建都皆在此地: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p> <p class="ql-block">信用是金融的基石,从伦理到立法,"有物有则"。信用立起来了,金融产生就具备了条件。</p><p class="ql-block">在禹帝时,"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夏禹以历山之金铸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在河东大地出现。</p><p class="ql-block">几千年来,山西商人以信为基,坚守着金融经营不间断,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业伦理和行业规则,由河东而逐渐影响到中华全境。</p><p class="ql-block">山西素有"金融之乡"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2、猗顿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涉足金融的山西商人</p><p class="ql-block">猗顿所形成的"上有利于国,下有济于民"(《重修周逸民猗顿氏墓记》)的家国情怀,后来成为中华民族最可贵的商业金融文化传统。后人称誉猗顿为"布衣商圣"、"晋商鼻祖"。</p> <p class="ql-block">山西南部有盐、渔、桑、耕之利,尤其解州盐池是天下大宝。先秦《南风歌》记载:"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p><p class="ql-block">盐即是最主要的财,南风吹过,盐池即布满白花花一望无际的盐坨。"晋之盐宝,可以利民"。(柳宗元《晋问》)</p><p class="ql-block">靠"养母畜,货幼崽"致富的猗顿(前480年一?),眼光独具,他以自己的经商本钱为信用基础,斥借巨资扩建解州盐池,又向迢远而来的贩运商贾或放款或赊账,使他们能尽速把巨量的盐运销到各地。"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这使猗顿成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位涉足金融的山西商人。</p> <p class="ql-block">3 古丝绸之路和盐铁会议成就了山西金融商人群体</p><p class="ql-block">古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始段在山西,从太原而南,至于黄河古渡而入于秦、豫大地。丝路上所流通的货物,十之有七产于山西:丝绸产于河东;铁器产于泽、潞、太原;瓷器产于杨(今洪洞)、平(今临汾);木材产于东、西诸山。</p><p class="ql-block">金融是古丝路的重要支持力量。在上路之前,行商要从钱店借大量资金以收聚货物,史家称:自汉代始,杨、平钱店繁盛。</p><p class="ql-block">赖金融的支持之力,古丝路才越走越长远,越走越壮盛。</p> <p class="ql-block">盐铁会议</p><p class="ql-block">汉昭帝于始元六年(前81年)召集盐铁会议,由御史大夫桑弘羊与"贤良文学"派御前论辩。"贤良文学"派的重农抑商主张遇冷;桑弘羊的"商不出,则宝货绝;宝货绝,则财用匮"的重商之论胜出,但"商出"之方式是实行国家颁给少数商人盐铁专卖权,并在商群中指定有势力者担任盐铁政官。此造成以往历史上颇有渊源的官商复盛。山西因有"富盐富铁"的优势,崛起了一批工商家族和金融家族,尤以蒲州、平阳、泽州、潞州、并州为突出。</p><p class="ql-block">由盐铁专卖权而致富的山西商人,兴办实业,兴办钱店,商人资本与金融资本并行发展,甚至融合发展,出现了既经营工商业又经营金融的超级家族。</p> <p class="ql-block">4、北魏孝文帝的货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p><p class="ql-block">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九年(495年)进行的货币改革,对中原北边地的贸易、金融、实业和人民生活方式影响甚巨。</p><p class="ql-block">改革前,北魏国各民族一直以谷、帛为货币。自从与中原民族通商以来,金属货币开始进入边贸市场。</p> <p class="ql-block">拓跋氏宗室任城王元澄(456-519年)是这场货币改革前夕的理论阐说者。他指出;"布帛不可尺寸而裂,五谷则有负担之难"。而金属货币便于携带,也无"不可尺寸"之虞。</p><p class="ql-block">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审明形势,顺应善说,令于太和十九年自铸金属货币,即"太和五铢"。</p><p class="ql-block">统一的金属货币,使各民族之间的纷争减少,边贸秩序良化、交易便利、规模扩大,促进了各民族和睦同居,融合发展。</p> <p class="ql-block">5、《开中法》 打开了晋商发展新局面</p><p class="ql-block">明朝开国之初,退至草原深处的元残余势力常南下劫扰,明中央政府不得不设北边九镇以防御之。</p><p class="ql-block">当时全国战火初熄,中央与地方官府皆财政短绌、库藏空虚。为解决边镇守军的粮食供应问题,洪武三年(1370年)推行《开中法》:动员商人在内地采购粮食并运往政府指定的边镇,商人履责后政府授其盐引,然后商人持盐引到指定盐场领盐并销往政府指定区域。</p><p class="ql-block">在此操作中,政府未出分文,仅将其垄断的盐利分润一部分给商人,边供大事,垂手解决。而商人激于盐利,无不奋勇,争先恐后,政商各遂其愿。</p><p class="ql-block">《开中法》并不始于明太祖,在宋代庆历八年就曾在河东盐池实行过,但其影响之深、之广,实行时间之长,以明代《开中法》为最。</p> <p class="ql-block">《开中法》在蒲州、平阳造就了一批豪商家族,使之有实力向实业投资。明初全国经济复兴,首在晋南,丝、冶铁齐头并进。更有一些敢闯者(例如史称之为淮扬盐商巨贾的乔承统、高邦佐、杨义等皆是平阳人),把巨资投入江南的织造业和其他工场手工业,使商人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开启了史称"资本主义萌芽"的江南经济繁荣时代。</p> <p class="ql-block">6、太原钟楼、鼓楼二街是明代中国北方最大的金融街</p><p class="ql-block">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朱棢( gang )为晋王,就藩太原。朱棢管辖之地,距离明朝的北边甚近,常受元残余势力劫扰。朱棡在他的岳父谢成的辅佐下逐渐形成了一个区域治理政策:北边屯牧,以击劫扰;太原兴市,以福晋民。</p><p class="ql-block">钟楼、鼓楼二街及其周边细巷,是当时的金融街,钱店、银号、柜房分列两侧,街中车马辐揍,冠盖相望,钱财滚滚如流水。</p><p class="ql-block">战乱初平,万里荒烟,太原率先复兴,钟、鼓楼二街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金融街。蒲州、平阳的钱店多在此设分店,接待各地融资客商。明初太原的繁荣超过了中国其他地区。直到晚明,太原在全国的金融地位才被苏、杭等地所超越。</p> <p class="ql-block">7、山西第一家票号的出世及其影响</p><p class="ql-block">日升昌票号的出世,是中国金融史上划时代的事件。</p><p class="ql-block">平遥县西大街上的西裕成颜料庄是西达蒲村李家祖辈经营的实业。京师分庄经理雷履泰(1770-1849年)看到同乡商号各自押运银两,花费很大,又常有出身乡里的京官向家乡亲友托带银两,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于是产生了一个创意:西裕成为什么不能在经营颜料生意的同时经营票号,同乡众商户只须携带一纸票证即可轻装安全地走天下,年终时在各总号间结清余欠?京官为什么不可以把银两交给北京分号,收款人在平遥总号凭票取款?他把这个创意商之于财东李大全,李大全慨允投资三十万两白银,由雷履泰主办其事。</p><p class="ql-block">道光三年(1823年),日升昌票号的牌匾悬挂在了西裕成颜料庄的门楣上。初试汇兑业务,其盈利果然远大于颜料生意,于是李家停了老字号西裕成颜料庄而专营日升昌票号。</p> <p class="ql-block">日升昌的成功,在祁县、太谷、平遥、介休一带引来了大批效仿者,在清光绪初年达到极盛。山西票号历史存在总计43家,其名录如下:</p><p class="ql-block">日升昌,蔚泰厚,蔚盛长,新泰厚,协和信,协同庆,天成亨,日新中,百川通,乾盛亨,谦吉盛,蔚长厚,其昌德,云丰泰,松盛长,祥和贞,义盛长,汇源涌,永泰庆,永泰裕,蔚丰厚,宝丰隆,合盛元,大德兴,大德通,元丰玖,三晋源,巨兴隆,兴泰魁,长盛川,大德恒,大盛川,大德源,存义工,志诚信,协和乾,世益信,今生润,大德川,三和源,大德玉,义成源,巨兴源。</p><p class="ql-block">山西票号极盛时,北达圣彼得堡,西到今哈萨克斯坦,东抵日本国,南至印度加尔各答,在国内外分号达657家。这是世界金融史上的一大壮观,可与欧洲的伦巴第商人、美第奇家族、阿姆斯特丹商人等专营金融的商帮和家族比肩。</p> <p class="ql-block">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的晋商制度创部</p><p class="ql-block">晋商之能勃兴、之能致远,制度创新为一要诀,比如:股份制、东掌分权制、人力资本制度、联号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其中:东掌分权制,属于上层设计,财东定大计,但不干涉号事。人力资本制度中的身股制,涉及全员,服务满若干年,则即使普通伙计也成为家人,财东送其终身年金,足以养老顾家。东掌分权制和身股制,用儒家术语讲其本质,就是"修己安人"。票号经营需要复杂的高级商术,如果财东不明就里,干涉掌柜,往往搞错,因此所有票庄皆采用东掌分权制。东家不干涉号事,垂手而治。这是修己,也是安人。</p><p class="ql-block">票庄的业务,需要聪明俊秀、能言会算的伙计去做,要培养出这样一个伙计,必须从娃娃抓起。可是一旦伙计出落得优秀,极有可能被同行挖走,所以,以身(服务年数)顶股(身股)便盛行于票号业。东家体恤号掌、伙计之劳,赠以身股,使其后顾无忧。这是修己,更是安人。</p><p class="ql-block">修己安人,与西方比较,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上的这个特点显得尤为突出。晋商把这个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进行了制度化的落实,成为可代代传承、可不断增加新内容、可不断刷新境界的文化结晶。</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红色金融记忆</p> <p class="ql-block">1.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在陕北改组</p><p class="ql-block">1935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瓦窑堡,以刘志丹、习仲勋为领导核心的陕甘晋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定撤销陕甘晋苏维埃银行,把资本金、业务和人员并入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受中央直接领导。习仲勋同志是并入工作的负责人,他顾全大局,一切按中央的指示和安排办理,毫无保留地把资本金、业务和人员移交给国家银行西北分行,体现了崇高的革命情操、明睿远大的眼光和正确鲜明的政治站位。</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战开始。10月,中共中央决定撤 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成立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曹菊如;按行政区划设立关中、绥德、三边和陇东分行,延安设直属支行。</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金属铸币和纸币</p> <p class="ql-block">2、红色金融人士——刘少白</p><p class="ql-block">山西兴县人,出身乡绅世家,1937年8月由安子文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公开身份是开明人士,旋即根据党的指示,由太原返乡,<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协助贺龙、关向应的120师开辟晋西北根据地。'</span></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刘少白拿出自己的部分积蓄,又动员本地100多名富户,由牛友兰带头入股,凑齐35000白洋,成立兴县农民银行,为我党、政、军秘密提供经费。</p><p class="ql-block">1940年5月,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晋绥行政公署把兴县农民银行改组为西北农民银行,由刘少白担任首任行长。</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刘少白和牛友兰率领晋西北士绅参观团到延安,受到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的接见,并与毛主席长谈。<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毛主席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与开明绅士问题》中说:"晋绥边区的刘少白、、陕甘宁边区的李鼎铭等人</span>,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以后的困难时期内曾经给我们相当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49年9月,刘少白出席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刘少白率西北士绅代表团访问延安,亲睹大生产运动。他见</p><p class="ql-block">到毛主席时表示也要带领家乡父老学习延安。毛主席听了很高兴,但又关心</p><p class="ql-block">地说:"少白老,你长我十岁,今年有59岁了,你是边区参议会副议长,号</p><p class="ql-block">召年轻人去干就行了,可不能亲自下地,累坏了身体啊!"刘少白说:"我从</p><p class="ql-block">小就在晋西一带山地跑来跑去的,身板虽瘦,但很结实,毛主席不用担心</p><p class="ql-block">刘少白返回后即号召家乡父老垦荒,多种粮棉,支援共产党的军政。</p><p class="ql-block">他自己身先民众,带头上山垦荒。年轻人一般一天垦一分地,可是他垦到</p><p class="ql-block">一分半至二分地。群众看到他这样一位绅士竟如此耐劳,无不敬服。</p> <p class="ql-block">3、西北银行最大投资者、进步商人、开明绅士牛友兰</p><p class="ql-block">西北农民银行的前身是兴县农民银行,其行长是刘少白,其大股东是牛友兰(1885-1947年)。</p><p class="ql-block">牛友兰,兴县蔡家崖人,是晋西北影响很大的进步商人、开明绅士。他在兴县城东开设复庆永商号,主要从事蔚汾河到黄河的水陆贸易。刘少白是他的同乡知友和挚友。</p><p class="ql-block">太原沦陷前,1937年8月,党组织安排刘少白返回晋西北协助八路军120师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回到家乡兴县,第一站就到复庆永找牛友兰。</p><p class="ql-block">刘少白所负的使命,主要是为八路军抗战筹集资金,而筹资的捷径莫过于成立一家自己的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牛友兰十分赞同刘少白的设想。当谈到银行开业资本问题时,牛友兰爽快地表示自己愿"扛大头"。</p> <p class="ql-block">作为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兴县分会经济部长的刘少白召开了一次全县富绅代表大会,为<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设立银行筹资35000白洋、1500石粮食,其中牛友兰一人实际出资20000白洋。1937年11月底,银行筹委会召开第一次董事会,定名银行为兴县农民银行,由刘少白任行长。</span>12月初在兴县城关挂牌开业,正屋两柱上是刘少白自书对联:大多数农民从此解放鼓起精神打日本,这一银行开始营业集中财力破天荒。</p><p class="ql-block">兴县农民银行在发行兴农币、扶持当地农工商业、帮助贫困户度艰、支持八路军抗战钱物、支援陕甘宁边区财政等方面贡献巨大。进入1940年,面对"晋西事变"后晋绥边区被"断供"、金融滞涩、"花脸"晋钞大幅贬值的形势,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晋绥行政公署对兴县农民银行进行改组,于1940年5月成立了西北农民银行。</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刘少白和牛友兰率西北士绅代表团访问延安,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当面赞扬牛友兰是开明绅士,牛友兰返乡后在《抗战日报》上撰文称:"我们一定要把延安宝贵的经验发扬光大,让它在晋西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后来,牛友兰之子牛荫冠曾任晋绥边区贸易总局局长兼西北农民银行行长</span>。</p> <p class="ql-block">4、冀南银行</p><p class="ql-block">(1939.10.15--1948.7.22)</p><p class="ql-block">1939年10月15日,成立于黎城县小寨村。</p><p class="ql-block">八路军129师首长刘伯承、邓小平高度重视冀南银行筹建工作,委任晋冀豫边区税务局长高捷成兼任筹备组组长,又从抗日军政大学调来一批懂金融的干部参加筹备,包括胡景法、李绍禹等同志。<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邓小平作出重要指示"应尽可能地招募技术工人,筹购印刷机器、纸张、油墨和印版","目前银行筹备工作还应注意保密"。</span></p><p class="ql-block">冀南银行的任务主要有</p><p class="ql-block">1.发行冀南币</p><p class="ql-block">用自己的货币,不仅驱逐日伪币、土劣币,限制法币,而且让冀南币随着我军的步伐走,凡解放一个区域,冀南币立即跟上,巩固解放的土地。</p><p class="ql-block">2.经营存贷款</p><p class="ql-block">冀南银行在基层乡镇基本上都设有机构,以组织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营,支持到最偏远的村民;由于以平价利息发放贷款,挤走了高利贷,改善了民生。到1947年底,总行与太行区行、太岳区行,累计发放农村生产贷款逾60多亿元冀南币。至<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今仍矗立在黎城县上遥镇的小平桥、秀峰桥、伯承桥、省贤桥,作为象征党、政、军、民的四座水利桥,是当年冀南银行支持农村水利建设的见证。</span></p><p class="ql-block">1948年7月22日,奉中央命令,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其存在历时九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同学一行参观的9位同学中,刘进智同学的父亲投笔从戎当年参加了革命,第一份工作就在冀南银行浮山县银行任经理(当时的行长称经,理负责银行资金筹备运营全面工作)。解放后因国家急有知识文化人才,由运城银行,又调入到建设新中国的地方一直从事领导岗位。</p> <p class="ql-block">5、红色记忆.宽嶂山资财保卫战</p><p class="ql-block">冀南银行总行所在地﹣﹣宽嶂山是群山,有24条沟,星罗棋布着十多个自然村。八路军黄崖洞军工厂和冀南银行印钞厂都扎在群山之中,这是八路军的最高机密。即使日寇发现,但易守难攻,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转移。日寇对宽嶂山经过多次侦察,一无所获,于是由日寇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策划进行地毯式扫荡。</p><p class="ql-block">1941年11月,日军调集5000精锐扑进宽嶂山。我军民迅速拆卸印钞机,把零部件分位埋藏。为阻击日寇前推,八路军一整连120多名战士全部牺牲在宽嶂山。日寇又盘问抓到的村民机器下落,无一人应答,残暴的日寇把与印钞厂比邻而居的李朝英一家八口全部杀害。23岁的妇救会主任,共产党员申春娥因在裤管里隐藏尚未印成的冀南币被日寇发现而受非人折磨,终遭残杀。宽嶂山中的冀南银行资财保住了,250多名战士与村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6、红色记忆.为什么冀南银行在山西?</p><p class="ql-block">我党从设立晋察冀边区银行取得经验,看到实效,中央要求各根据地都要办自己的银行,发自己的货币。晋冀豫根据地领导起初打算把银行设在邢台,,。但蒋介石也从同意设立晋察冀边区银行看到共产党自办银行会发展壮大,他后悔了。蒋命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河<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和冀察战区副总司令石友三必须阻止八路军办银行。鹿、石对我筹备人员进行围堵,对民众进行威胁:"谁敢用共党发的货币就枪毙谁"。在这种形势下,根据地党委决定把银行办在就近的山西,但原名不改,仍叫冀南银行。</span></p><p class="ql-block">冀南银行筹备组从河北南宫县出发,突破重重封锁,经山东、河南,穿四省十八县而最终落脚山西黎城县小寨村,一路上多次受到敌人的围追堵截,终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7、晋察冀边区银行(1938.2.18-1948.7.22)</p><p class="ql-block">1938年2月18日,成立于五台县石嘴村普济寺。</p><p class="ql-block">晋察冀边区银行是按照党中央部署组建的,由关学文同志出任总经理,胡作宾担任副总经理。</p><p class="ql-block">边区银行的任务主要有</p><p class="ql-block">A.发行边区货币。用自己的货币,与日伪币、土劣币和法币进行斗争,争夺辖地金融权。</p><p class="ql-block">B.投资运销产业大型建设事业。十年间,针对战时特点,主要投资于运销产业,购置车辆,建设物资装配设施等。</p><p class="ql-block">边区银行以总行为中心,创造机会向周边辐射,分步骤设立了冀晋、冀察、冀中三个分行,分行下设支行,支行以下为办事处、营业所、兑换所等,经营区域覆盖晋、冀、热、辽。</p><p class="ql-block">1948年7月22日与冀南银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其存在历时十年有余。</p> <p class="ql-block">辽宁省辽阳县人,满族,早年参加过东北军,抗战爆发,在吕正操部参加八路军。</p><p class="ql-block">1937年,关学文受命组建晋察冀边区银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边区银行的开业资本从哪里来?这要关学文自己想办法。他向老上级吕正操,时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求援,吕司令员从安国县商会为他商借了三万元法币;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从八路军津贴中挤出了四万元法币;再加上当地开明绅士、乡民所捐钱物,凑足了十万元,发布公告,正式开业。</span></p><p class="ql-block">关学文审时度势,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拟定了战时四项金融政策:一、创造边币,提升边币信用,驱逐伪钞恶币;二、调剂金融,活跃边区市场;三、办理贷款,扶持边区实业;四、吸收、保存金银,巩固、提高金融实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新中国成立后,关学文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华北区行行长、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顾问等职。</span></p> <p class="ql-block">9、中国人民银行成立</p><p class="ql-block">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北海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合并组成中国人民银行。这是中国金融史、中国经济史、世界金融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标志着广阔的华北地区分块立行、各自发行货币、业务不相连属的分域时代结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完整金融体系已初步奠定,中国人民银行基本具备了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能:</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洪洞县人。辛亥革命爆发,太原革命党人起义成功,南汉宸被派回家乡赵城、洪洞、汾西招募民军,他短期就聚两千余名子弟兵开赴娘子关,抵御清兵入晋。失败后考入太原高级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即返乡办"义集煤炭公司"。</p><p class="ql-block">1922年,南汉宸受革命党人续西峰、景梅九之邀赴天津,共谋反北洋政府,他参加国民联军第三军,任军需官和训练处长等职;1926年起担任第三军政治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接触到共产主义;1926年10月,随国民联军组织的参观团访问苏联,在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作为共产党秘密党员担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的南汉宸,受周恩来特别点调,参加谈判代表团工作,他的党员身份由隐而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他由西安来到延安担任统战工作。</p><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蒋介石停拨边区政府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政务开支与军饷。南汉宸临危受命,被中央任命为边区财政厅厅长,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金融工作。</p><p class="ql-block">1948年12月1日,他协助董必武同志筹建的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担任第一任行长。</p><p class="ql-block">1952年组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担任贸促会首任主席。</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