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培拉特,罗扎法古城堡)

余永卫

<p class="ql-block">  走进阿尔巴尼亚培拉特市,眼前马上看到在马路中央转盘花圃上,有一个焊接有各种各样窗口的铜框架,在这个框架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窗口模型,这些窗口的大小,形状和款式不尽相同,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这就是培拉特市的城徽,象征着培拉特为“千窗之城”。</p> <p class="ql-block">在进城山坡的马路边还矗立有一尊方形石柱,石柱顶部有一顶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式的山羊头帽子石刻,以此来表明山羊是培拉特的守护神。阿尔巴尼亚的祖先伊利里亚人把山羊视为神圣的动物,象征着吉祥,智慧,繁殖力与守护。相传在公元前6世纪,由于山羊的指引使得培拉特免于外敌的侵袭,所以,山羊头帽也就成为了培拉特守护神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马路前面左右两边就是培拉特古城,马路直行穿过左手边的山坡后才是培拉特新城。在这里,马路右手边有一条奥苏姆河伴随流过,同时建有一座跨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戈里察大桥,横跨在奥苏姆河上,原来只是一座木桥,重建后改为石桥,这座七孔大桥不是很宽大,大约宽度只有5至6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可以看到还有另外一座大桥,原来培拉特古城位于奥苏姆河的山峡两边,奥苏姆河是培拉特古城的母亲河,河流从古城中间穿过,把培拉特古城分成左右两岸,二条大桥又把培拉特古城两岸紧紧连接在一起,并且成为古城紧密连接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桥上这两位阿尔巴尼亚兄妹正在拍照留念,男孩帅气逼人,女孩秀气可爱。</p> <p class="ql-block">右岸山坡上建有许许多多的石头房子,这些房子依山而建,大多数都是二层至三层高,白墙红瓦,随着岁月的洗礼,许多红瓦的颜色有些变黑,房子最主要特点是建有许多的窗口,窗口也特别的密,还特别的大,甚至出现整幅墙壁全部都是一个连接一个的落地窗,远处眺望无法与门口区分开来,由于每面墙壁窗口之间的间隔距离很少,给大家印象房子的墙壁几乎都给窗口占满。</p> <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房子窗口的款式还是各不相同,但是主要还是以矩形为主,所以,许多人都说这些房子的窗口就象是一个又一个睁大的眼睛,注视着眼前的一切,此时此刻告诫大家,进入培拉特古城后请你谨慎行事,行为检点,小心翼翼,不然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纳入人们的视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千窗〞注视之下,众目睽睽,谁还敢在此撒野?窗口的作用除了增加采光,散热降温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功能?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也就变得神秘莫测了。</p> <p class="ql-block">在房子丛中,还可以看到有直插天空的教堂钟楼,因为没有能够直接面对教堂,所以,不知道古城的教堂是否也是“千窗”的建筑?还是给我留下了小小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靠近路边的房子,有些房主把第一层楼房改成了商铺,这家啤酒店敞开大门正在营业,门口外面摆放有一些餐桌椅子,不少人坐在凳子上饮酒,消遣,以此来消磨悠闲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古城地上铺盖着石块地板,房子都是用石头和石块建造,小巷狭窄弯曲,小路崎岖幽静,难怪传说培拉特古城就是电影《哈利波特》伏地魔的藏身之地,这种古老的村镇出现这样和那样的传说,我感觉还是可以理解,不足为奇。</p> <p class="ql-block">不少房子门口外面,利用有限的地方种植有鲜花,甚至还用铁丝把花盆挂在天空,来装饰小巷。</p> <p class="ql-block">许多家庭的门口前面都建有一个小花园,除种植鲜花外,放置有餐桌椅子等,可以在园子里面休息和聚餐。</p> <p class="ql-block">古城左岸的房子也与右岸一样,窗口也是一样的多,窗口的形状主要还是为矩形。</p> <p class="ql-block">这栋三层楼的房子,窗口形状和大小每一层都不一样,从下往上窗口起来越大,最高层的窗口为最大最宽,因为楼房靠近路边,这样的设计可能与考虑房子安全有关。</p> <p class="ql-block">这几栋房子窗口也有不同的形状,往往在同一排的几个窗口里面,最中间的窗口上部是半圆形状,两边的窗口多数是长方形,两边可以是相同大小的窗口,也可以窗口大小不同,真是花样百出。</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宣礼塔旁边的一栋楼房,房子前面的窗口明显比侧面墙壁的窗口小得很多,此时此刻,让我真正明白了培拉特为什么会被称为“千窗之城”,“千窗”不仅是指房子的窗口多,同时还包含窗口的款式多,大小不一致多,也许这才是“千窗之城”真实和全面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仰望左岸的山顶,可以看到有培拉特城堡的城墙和塔楼等,还有一个插有阿尔巴尼亚国旗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在山腰中间,可以看到有一座称为圣迈克尔的教堂,教堂建于13世纪,为拜占庭建筑风格,教堂门口有一个庭院,庭院山崖边的围墙上,建造有一个带十字架和挂有二个铜钟的钟墙。</p> <p class="ql-block">来到培拉特城堡下面一个停车广场,广场中央矗立有一座阿尔巴尼亚人民抗击德国纳粹侵略胜利纪念碑。在1943年9月当意大利侵略者撤离阿尔巴尼亚后,德国纳粹迅速占领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游击队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抵抗运动,1944年10月因苏联红军的胜利,以及巴尔干盟军的反攻,德军被迫撤出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游击队终于解放了全国。</p> <p class="ql-block">在停车场的山坡上远眺培拉特城堡,可以看到城堡上的塔楼,以及城墙上面有一个非常大的大炮射击洞口。</p> <p class="ql-block">培拉特城堡建于13世纪,坐落在培拉特古城的山顶上,是阿尔巴尼亚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堡。这是进入培拉特城堡的第一道门口,门口上方的城墙开有许多射击枪眼。</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倍拉特城堡的第二道大门口,第一道门与第二道门之间有40米至50米爬坡弯曲的空旷距离,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瓮城,当敌人冲破第一道城门后,进入瓮城里面,马上会陷入四面受敌的状况,很容易被消灭在瓮城里面,最终难逃厄运。可以看出当时城堡的建设者已经意识到如何对城堡进行保护,才想出这样的方法,还是很有智慧。</p> <p class="ql-block">这是城堡里面的第二道门口,城堡门口上面建造有一座塔楼,可惜塔楼已经破损,后面的墙壁也完全倒塌,只剩下塔楼的地板。</p> <p class="ql-block">城堡正门旁边有一道比较宽厚的城墙,因为这里需要面对敌人的进攻,所以,城墙建得比较厚实宽敞,可以多人并列行走。城墙下面建有拱门样的房间,城墙上面则建有一排的射击枪眼,两边城墙弯角处建有塔楼,可以供守堡的卫兵站岗放哨,打击敌人,或者休息使用。</p> <p class="ql-block">这段城墙的下面有一个较大的半圆形拱门炮台洞口,里面正好放有一座大炮,炮兵通过有限的视野,及时向城堡下面的敌人开火。据说这座城堡共有88座大炮,这些大炮都是17世纪生产的产品。</p> <p class="ql-block">登上台阶来到山崖边城墙上面的人行道,宽度大约只能够容纳2人左右,因为城墙不是很高,当我们在上面行走时,完全没有恐高的感觉,只是感觉城墙道路还是窄小一点,害怕掉落下来。</p> <p class="ql-block">城堡里面的红色清真寺,建于15世纪的1417年,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由于战争的损毁,现在只剩下清真寺的地基,以及半截圆柱形的红砖宣礼塔,由于宣礼塔是红色,另外宣礼塔是圆柱形,与多数清真寺宣礼塔截然不同,因此,培拉特人把这座清真寺称为红色清真寺,并且认为种建筑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城堡卫城里面的白色清真寺,清真寺是用白色的石块和大理石建造,清真寺的外墙还算完整,大门口和窗口还在,可是寺顶许多地方己经塌陷,也没有了宣礼塔,这座清真寺是当年守堡官兵专用。</p> <p class="ql-block">城堡山顶的圣三一教堂,建于14世纪,是用红砖和白色石块建成的拜占庭风格建筑,红白相间的墙壁,非常漂亮,为东正教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城堡山顶卫城里面的塔楼,曾经是军队驻扎在培拉特城堡的营地。</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惊讶的是目前培拉特城堡还有二百多人在里面居住,这些居民的房子也与山下古城居民的房子一样,石头建造,白墙红瓦,多窗结构,房子之间的道路也是石块地板。</p> <p class="ql-block">城堡里面的居民把自己手工制作的地毯,桌面台布,布袋,衣服,绣品等挂在门口外面两边墙壁上,做起生意,让游客选购。</p> <p class="ql-block">一位准新娘身穿婚纱,在城堡的马路上,手持鲜花,与她的闺蜜正在拍摄婚纱照,一脸都是幸福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来到培拉特城堡的观景台,可以远望山下的培拉特古城和新城,把整个培拉特的城市全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这是培拉特古城最典型,最漂亮,最有代表意义的“千窗”房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培拉特新城的城市布局,从中可以看到有一座名字叫为圣德米特里教堂,2006年建成使用,为东正教的教堂,另外还有多个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那栋楼顶有一个大大圆形穹顶的大厦,正是培拉特大学的教学大楼。</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来到了阿尔巴尼亚第二大城市斯库台的罗扎法古城堡,罗扎法古城堡位于斯库台市郊一座海拔130米的罗扎法山上,这是上山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昂头可以看到在罗扎法城堡的城墙,有一座塔楼的塔顶插有一面阿尔巴尼亚国旗,正在迎风飘扬。</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罗扎法古城堡的第一道大门口,门口不是很大,两扇厚重的木门已经打开。门口左边是高高的山体,右边是山崖,完全象是一道山间的关口,门口上面的城墙有三个大大的射击枪眼。</p> <p class="ql-block">进入城堡第一个大门口后,有一段大约长10几米左右的隧道,然后,又有10几米左右的露天通道,才能够到达第二道大门,第二道大门内还有一段小甬道。</p> <p class="ql-block">进入罗扎法古城堡的第一个庭院,院子里面长满了杂草,荒无人烟,到处是残垣断壁,许多房间只剩下了地基,变成了遗址,只有山边的城墙,城墙上的塔楼保存还比较完好。</p> <p class="ql-block">这个塔楼的楼顶有一个观景平台,可以通过台阶拾阶而上,在观景台上拍照留念,还可以俯视城堡下面的原野和乡村。</p> <p class="ql-block">往城堡里面向前行走,就进入了城堡第二个庭院,首先看到有一个清真寺遗址,这座清真寺叫做法提赫苏丹.穆罕默德清真寺,现在只留有几面折断的墙壁,宣礼塔也只剩下一小截的塔身。</p> <p class="ql-block">在清真寺的背面有一座圣斯蒂芬大教堂遗址,这座教堂建于13世纪,是威尼斯天主教堂。15世纪奥斯曼人占领城堡后改为清真寺,现在教堂也只剩下一个框架,还保留有半圆形拱门和拱窗,但是教堂已经没有了屋顶。</p> <p class="ql-block">在城堡里面生活,不解决好饮水的问题,里面居住的人们是完全无法在这里生存的,我们看到在院子里面,建造有一些水井,这些水井建于17世纪,水井口用筛网一样的铁丝封盖,下雨时雨水可以直接进入水井里面,可以为水井䃼充更多水量。</p> <p class="ql-block">经过这道大门,最终进入了古城堡的核心区域,也是最重要,最壁垒森严的地方,那就是古城堡第三个庭院。</p> <p class="ql-block">第三道大门口的右边,有三座重要的建筑,前面一座是高大的塔楼,是城堡卫兵驻扎和守护的地方。中间一座是三层楼高威尼斯建筑风格的王宫,现在是罗扎法古城堡的博物馆,博物馆内主要是介绍城堡历史演变情况。后面一座建筑可能是他们的会议大厅,或者是餐厅等。</p> <p class="ql-block">罗扎法古城堡是守卫斯库台的重要军事要塞,三面环水,被布纳河,德林河和基里河环绕,我们在古城堡观景台上,看到有三条河流经过,这三条河流在河面上各有一条不一样的桥梁,并且相互汇合,最后流入斯库台湖。罗扎法古城堡由于它的独特地理位置,成为了斯库台的咽喉要道,各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这里也曾经发生过多场争夺战役。</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三江汇合之口,场面尤为壮观,突显出罗扎法城堡是斯库台的门户,更是生命线,谁占领罗扎法城堡就等于捏住了斯库台,以及三江流域地区的命脉。</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碧蓝色,浩瀚无垠的斯库台湖,巴尔干半岛最大的淡水湖。</p> <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培拉特城堡和斯库台罗扎法城堡都是建在城市附近的山顶上,起到守卫和保护城市的作用。城堡都是采用大门口两进式和带有瓮城的设计,目的就是防止城堡被敌人攻破。斗转星移,岁月如梭,罗扎法城堡己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变成遗址。而培拉特城堡目前还是生机勃勃,仍有居民居住,两座城堡命运不同,主要原因还是决定于人们对城堡保护,以及城堡是否保持良好的人类生存条件有关。<span style="font-size:18px;">培拉特古城和城堡的民居都是釆用“千窗”的建筑,非常具有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建筑?我认为主要与培拉特地理位置和气候有关,培拉特的民房背面靠山,只好前面尽量“千窗”采光。另外,培拉特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天干燥炎热,冬天潮湿多雨,宽大的窗口便于通风散热,还可以充分利用阳光进行排湿。同时,可能还是本地习俗和多元文化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共呜,成就了培拉特“千窗”的特色,成为吸引游客的魅力建筑,因此,培拉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千窗之城”,2008年培拉特古城和城堡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