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国遗址博物馆

开心

<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天空澄净。我们来到梁代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睹千年出土文物,寻中华远古文明。</p> <p class="ql-block">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梁带村,是在梁带村周代芮国墓地遗址基础上建成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二楼基本陈列以“古芮寻微·故国韶光”为主题,由遗址的惊人发现揭开序幕,以墓葬遗迹还原西周礼制和丧礼葬俗,以独特迹象点亮人物色彩和鲜活生命,以出土文物描摹社会图景和生活风貌,以考古发现补写芮史脉络和时代格局。</p> <p class="ql-block">芮国是西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始于商代,周武王时受封,周成王时正式建国,公元前640年或前658年被秦穆公所灭,存在约四百年。主要有南芮国,在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南方;北芮国,在陕西省韩城市西北。</p> <p class="ql-block">车马坑:一般为长方形土坑,车马分置,马多在坑的一侧,车在另一侧。</p> <p class="ql-block">芮太子鬲:鬲身较矮,平折沿,口内敛,束颈,腹较浅而外鼓,腹下接矮蹄足,蹄足下端稍大,内侧有一道竖向凹槽。腹部与足相对处各有一个月牙形扉棱,腹部饰波曲纹。铭文为“内(芮)大(太)子白(伯)作为万宝鬲子子孙孙永保用享”,明确了器物的所有者为芮太子白(伯),表达了希望此鬲能被子孙万代永远保存和使用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钟鸣鼎食: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物,代表生活奢侈豪华。“钟”是古代的乐器,“鼎”是祭祀和宴享时盛放食物的器具。</p> <p class="ql-block">玉戈:玉戈是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被广泛用于祭祀、朝贡、交聘等礼仪活动,象征着权力、威严和等级。</p> <p class="ql-block">玉壁:多为青白玉,部分玉璧受沁严重,呈现出多种颜色,局部白化。玉璧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的玉璧在数量、形制和工艺上存在差异。</p> <p class="ql-block">玉琮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筒型玉器,外边八角,中间圆形,常用作祭地的礼器。</p> <p class="ql-block">煤精组合项饰:由玉觽、方形玉饰、煤精龟以及煤精珠等串联而成。其中玉觽为青白玉质地,呈回首龙状,圆目圆鼻;龟背形珠腹背均有脊且两面钻孔。</p><p class="ql-block"> 整体上,黑色的煤精与青白玉等相互搭配,形成了别样的神秘和优雅之感。58颗珠玉交织,展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p> <p class="ql-block">玉牌项饰:由1件梯形玉牌、6件束绢牌以及众多玛瑙管(珠)组合而成。梯形玉牌中部饰双凤鸟纹,中央有一对穿。六件束绢牌形制、纹饰、大小基本相同,近方形扁体,中部略束腰,正面均阴刻束绢纹。</p> <p class="ql-block">玉牌组合腕饰、玉鱼形发饰。</p> <p class="ql-block">七璜连珠组玉佩:在西周礼制中,不同等级的贵族所佩玉璜数量有严格规定,“天子九璜、诸侯七璜、大夫五璜”,七璜联珠组玉佩是诸侯身份地位的标志。佩戴组玉佩有“佩玉缓行”的作用,贵族们步履徐缓,以显示其高贵身份与气质,符合当时的礼仪规范。</p> <p class="ql-block">列簋:这些簋造型多样,纹饰精美,与其他青铜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礼仪用器组合。</p> <p class="ql-block">镂空方盒、单把罐。</p> <p class="ql-block">小臣奚玉戚、玉柄形器。</p> <p class="ql-block">龙形玉璜,匣装玉器,鱼形玉饰。</p><p class="ql-block">最引人关注的是玉耳勺:玉耳勺为青白玉质,半透明,整体呈长直造型,正面平整,背面圆弧,一端呈勺状,细颈,柄部稍宽,末端有一圆形穿孔,长度仅有7厘米,通体抛光。它的出土不仅反映了芮国当时的玉器制作工艺水平,也为研究西周时期贵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让人们了解到2600多年前的贵族已使用玉质耳勺作为日常用品。</p> <p class="ql-block">  玉猪龙:镇馆之宝,整体呈蜷曲状,首尾相连或断开,头部较大,有竖直的双耳,眼、鼻和吻都以抽象的象征性纹路表示。面部五官线条简练,眼睛鼓圆,吻部向前突出,鼻梁上有明显的皱纹,身体似蛇形。它承载着红山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象征意义,从红山时期到芮国时期,体现了玉文化的传承与演变,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延续性和生命力。其造型独特,雕刻工艺精湛,体现了红山文化时期高超的玉器制作水平,对研究古代玉器雕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玉猪龙出现在芮姜夫人墓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和丧葬文化,也从侧面体现了芮姜夫人的地位和权力。</p> <p class="ql-block">列鼎,列簋。</p> <p class="ql-block">铜觯。“觯”是古代酒器。它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青铜制,形似尊。</p> <p class="ql-block">甗:是中国古代用于蒸煮的陶制或青铜制炊具,功能相当于现在的蒸锅。</p> <p class="ql-block">玉柄形器。</p> <p class="ql-block">玉匕,玉版,玉铲。</p> <p class="ql-block">角形玉坠,腕饰,虎纹玉璜。</p> <p class="ql-block">旋纹陶罐,绳纹陶鬲。陶罐,在当时主要作为水器用来取水储水,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陶鬲,作为炊具,用于煮水、煮粥、煮饭等,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具。</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珠,玉玦,玉饰片。</p> <p class="ql-block">铜饰件。</p> <p class="ql-block">半沉睡在千年泥土中的玉器。</p> <p class="ql-block">木俑。</p> <p class="ql-block">石人。这些文化的发现将中国古代墓葬殉葬俑的历史提早到西周时期,比孔子说“始作俑者”早了300年,比秦始皇兵马俑还要早近600年,是中国古代殉葬风俗从人殉到俑殉转变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脚踏玉,玉牙托,玉琀。玉琀,亦称“饭含”,是指放置在死者口中的玉器,通常用于丧葬仪式。</p> <p class="ql-block">玉握。古人认为玉有神奇的防腐功能,像汉代的金缕玉衣,是用金丝将玉片编缀而成,企图完整地包裹尸体,期望借此阻止尸体腐朽,保持尸身完整,让死者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保存较好的肉身形态。玉被看作是可以沟通天地神灵的媒介。把玉放在死者身旁或者包裹尸体,能够引导死者的灵魂顺利升天或者进入另一个世界。例如玉塞,古人会用玉制成九窍塞(包括眼塞、耳塞、鼻塞、口塞、肛门塞和生殖器塞),防止灵魂从身体窍穴中逸出,也防止外界的邪气进入死者身体。</p> <p class="ql-block">玉剑、金剑鞘。玉剑和金剑鞘出土时位于墓主腰部,墓主人为芮国国君芮桓公。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玉剑,也是先秦时期唯一的金鞘玉剑组合。金剑鞘的镂空工艺精湛,将金属镂空技术的出现时间向前推了近300年,反映出当时极高的黄金制造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金泡。金泡是一种黄金制品,通常呈圆形或近似圆形,中间隆起,边缘较薄,表面可能有各种纹饰或图案。金泡可能被缝缀在衣物上作为装饰,起到美化和显示身份地位的作用。在古代,黄金是珍贵的材料,只有贵族才能使用金制饰品,大量金泡的使用体现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p> <p class="ql-block">金饰种类丰富,工艺精湛,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与审美。</p> <p class="ql-block">鹰首镶金玉韘:韘,是一种戴在拇指上用于拉弓的器具,同时也具有装饰性。玉韘将玉的温润与金的华贵相结合,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阴线云纹的雕刻细腻流畅,金质鹰首的镶嵌更是增添了器物的华丽与威严,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玉璜,玉管,玉饰。</p> <p class="ql-block">玉戈形佩,回首凤鸟佩,花蕾凤鸟佩。</p> <p class="ql-block">钲:作为礼器,是芮国贵族在祭祀、宴享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重要乐器,反映了当时严格的礼乐制度和等级秩序,彰显了贵族的身份和地位。</p> <p class="ql-block">编钟:芮国遗址编钟的音阶结构符合周代的乐律规范,能够演奏出较为完整的音阶,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铜铠甲。</p> <p class="ql-block">车马。</p> <p class="ql-block">矛。</p> <p class="ql-block">戈。</p> <p class="ql-block">钺:在古代代表着最高的军事权力,是王权的象征,如《史记·周公世家》中记载“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芮国遗址出土的钺也体现了墓主人在军事方面的统治地位。</p> <p class="ql-block">“镞”通“簇”,即金属箭头,是古代弓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羽、稿(箭杆)、箭头组成。</p> <p class="ql-block">镂空方盒。</p> <p class="ql-block">象牙饰:象牙饰作为一种珍贵的装饰品,主要用于贵族的服饰、车马、家具等物品的装饰,以显示其身份和地位的尊贵。象牙饰的出现也反映了芮国与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在当时,象牙可能是通过贸易或进贡等方式传入芮国的,这些象牙饰不仅是物质文化的交流产物,也是不同地区文化相互影响、融合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铜刻刀,铜凿,铜锛。铜刻刀、铜凿、铜锛作为生产工具,反映了芮国时期的社会生产活动。它们的存在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广泛使用青铜器进行各种生产劳作,如木工、雕刻等。</p> <p class="ql-block">箱扣:主要用于固定和封闭箱子或容器,起到保护箱内物品的作用,同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彰显箱子主人的身份和地位。</p> <p class="ql-block">金叶。一方面可能用于装饰,如粘贴在器物表面、衣物上,起到美化和彰显身份的作用;另一方面,金叶也可能具有宗教或礼仪方面的用途,在祭祀、丧葬等仪式中发挥特殊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蚌泡及蚌饰:制作时首先要选取合适的蚌壳,一般会选择质地坚硬、表面光滑的蚌类。然后将蚌壳进行切割,根据需要制作的蚌泡或蚌饰的形状和大小,使用工具将蚌壳切割成大致的轮廓。接着对切割好的蚌壳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平整,边缘圆润,去除锋利的边角。部分蚌饰还会进行雕刻,运用雕刻工具在蚌壳表面刻画出各种纹饰和图案。最后,可能会在蚌泡和蚌饰上钻孔,以便于穿系和佩戴。</p> <p class="ql-block">芮作为地名始于商代,周武王灭商后,将有战功的芮伯良封于芮地。周成王在位时,芮国正式建立,成为周诸侯国之一,国君称“芮伯”,在周王室担任重要职务,如司徒等,辅佐周王治理天下。这显示出芮国在西周初期就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与周王室关系紧密。</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707年,芮伯万被支持自己的戎人接到韩城一带。公元前702年,芮伯万在韩城重建芮国。复国后的芮国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秦国的附庸,多次前往秦国朝贡。</p> <p class="ql-block">三千年前,芮国工匠在此铸造礼器、埋葬贵族;三千年后,我们透过斑驳的铜锈与残缺的玉片,触摸到一个遥远国度的心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