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春川滇休闲游第四天,2025年2月28日,早上八点三十分从下榻的攀枝花云呈酒店出发,前往云南省大理市。</p> <p class="ql-block">早上十点许,我们乘车进入云南省境内,这是途中在云南省丽江市永通县“程海”风景区打卡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点半许,我们进入云南省大理市境内 ,这是笔者在大巴车上拍摄的大理市街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三点许,我们到达在大理市下榻的酒店-大理市风花雪月大酒店;该酒店位于大理古城玉洱路,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优越位置,可将“风、花、雪、月”胜景尽收眼底 。</p> <p class="ql-block">酒店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占地60亩,依照白族建筑特征明显的“四合五天井”形式,由五院各自独立又互相连接的院落以及贵宾院等组成整个建筑群,四个庭院以体现浪漫大的“风”、“花”、“雪”、“月”为主题命名,这是酒店宽敞明亮的标准间客房。</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二十分 我们乘车来到大理市洱海最著名的网红打卡景点-洱海龙龛码头;码头位于大理洱海西海岸,是由一座废弃码头改造而成网红风景点,游客在此可以欣赏到洱海、红水杉、海鸥和日出的完美结合,景色浪漫至极。这是龙龛码头的标志性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理洱海龙龛码头标志性建筑物-“龙龛古渡”照壁墙和码头进出口月亮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龙龛码头的全景照片 ,这里是观海听涛戏鸥亲水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站在龙龛码头不远处的洱海岸边,拍一张与龙龛码头同框的合影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码头周边还有不少天然洱海风景以及位于岸边白族村落,构成整个龙龛生态园区:龙龛生态园原本是作为废弃码头游客接待的区域,现在经过重新设计提升成为一个重要的廊道游客驻足点和生态管理区;场地具备电瓶车、自行车和工作车辆停车位,为廊道未来的游客服务和生态管理提供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以龙龛码头为核心,辐射开发的大理洱海沿线生态廊道,是大理最著名的风景线,想观赏生态廊道的风景必须借助于特色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景区入口公示的生态廊道特色交通工具体验价目表,各种规格的交通车辆均有。</p> <p class="ql-block">由于在洱海游览的时间限制,我们只能租两辆自行车到龙龛码头附近转转。</p> <p class="ql-block">我们骑车来到距离龙龛码头约300米的一处洱海的天然景点,岸边是茂密的芦苇草丛,洱海水中生长这两片红树林,风景特别的美,笔者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机拍了几张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此处拍摄的洱海风景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此处拍摄的洱海风景照片之二。</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此处拍摄的洱海风景照片之三。</p> <p class="ql-block">再让旁旁边的旅友拍一张合影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骑车沿着洱海继续南行,在距离龙龛码头约一公里的位置是一座伸向洱海水中的废弃码头,码头周围全是枝叶茂盛的水杉树和杂草乱石丛,在这原生态的景点也驻留一会儿,拍几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此处洱海的湖水明显比前边清澈和深邃,随即拍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这个废弃码头上拍摄的洱海天然风景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这个废弃码头上拍摄的洱海天然风景照片之二。</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这个废弃码头上拍摄的洱海东海岸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骑车在洱海西岸的环海城西路继续前行,这是道边的位置指示牌,不知觉间,已经骑行了两公里了,前方就是著名的北久罗邑村。</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六点十五分,我们骑车来到距离龙龛码头有两公里多的北久罗邑村,进村转转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进村后,拍摄的北村村貌及油菜花田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北村村边地势较高的位置,拍摄的洱海<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村段风</span>景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北村村边地势较高的位置,拍摄的洱海北村段风景照片之二。</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北村村边地势较高的位置,拍摄的洱海北村段风景照片之三。</p> <p class="ql-block">在北久罗邑村的洱海岸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六点三十五分,我们骑车来到距离龙龛码头有2.6公里的南久罗邑村,在村边驻留一会儿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南村村边拍摄的洱海南村段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南村村边拍摄的洱海东海岸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这次在洱海生态廊道骑行的终点-青碧溪,清碧溪发源于苍山圣应峰和马龙峰之间 ,溪流由上、中、下三个潭组成。清碧溪的上潭至下潭,溪水层层叠叠,飞瀑从峭壁间倾泻而下,形成瀑布景观。徐悲鸿曾游历此溪,并留下了赞美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清碧溪,是即将流入洱海最末端,所以溪流已经温顺像留守远方的村姑。这是笔者在清碧桥上拍摄的清碧溪最末端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清碧桥上拍摄的清碧溪流入洱海水域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碧溪末端的位置示意图,我们今天向南骑行了约3公里,往返则差不多6公里了。</p> <p class="ql-block">返程途中进入南久罗邑村的杨家巷的几处民居景点打卡转转。</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七点十五分,结束了在龙龛码头和洱海生态廊道的游览,归还了租用的自行车后,乘车返回在大理下榻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八点三十分,我们从酒店乘车来到大理古城,这是大理古城南门城楼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19年前,笔者曾来过大理古城,这是当时在大理古城同样位置的留影,新旧照片的对比,感叹岁月的流逝和难以忘却的过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大理古城南门城楼下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大理城城墙及南北城楼”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大理古城南门城楼下的大理城城墙及南北城楼简介石碑:大理府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3年),是明太祖朱元璋派沐英平定云南后,在大理国故都阳直咩城遗址范围内修建。原大理府城南城墙在五华楼一线,后向南扩建。四周城墙各长1500米,城的四方和四角有门楼和角楼。西门楼名"苍山楼",东门楼名"通海楼"、南门楼名"承恩楼"、北门楼名"安远楼"。南北城楼相对,东西城楼相错。城墙格局及基址保存完整,地面墙体大部份已毁,仅存约三百米。南北城门楼于1984年在原有城门及城台上重建。1985年9月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南门是进入古城的正门,城楼下的主门洞只允许行人步行进出,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南门城楼主门洞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南门城楼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两个城门洞,主要用于通行车辆。</p> <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南门城楼内的大理城(色括城墙、城楼简介石碑:大理,汉代称叶榆。公元764年、唐代南诏国在此建羊茸咩城,又称紫城。公元779年、南诏国迁都至此,宋代大理国仍以此为都城。历唐、宋代五百多年直至元代,这里一直是云南及滇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代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将原城改建为方形城。城四面建城门楼,四角建角楼,城内建"五华楼"。大理古城基本保留了明代格局,残存部份城墙及南北城门。1884年重建。公元1985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理古城的全景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进入大理古城后拍摄的古城南门城楼的南立面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上次来没有机会登古城南门城楼和城墙,这次就登上城墙和城楼看看,这是登上城墙后在南门城楼侧面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登上城楼拍摄的南门城楼二层大厅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理古城南门的城楼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站在南门城楼上拍摄的大理古城外南面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站在南门城楼上拍摄的大理古城城内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站在南门城楼上拍摄的大理古城外西面的崇圣寺三塔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走下古城城墙,我们首先游览位于南门西侧的龙泉坊大街,龙泉坊是大理古城最古老的一个商业街区之一,其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坐落在龙泉坊内的古城著名景点-龙泉古井,据介绍这是一座有600多年历史的古井,当年是全城取水的主要水源点之一,龙泉坊的得名就出于此古井。</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历经沧桑的龙泉古井的近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理古城南门,正面便是古城的复兴路,复兴路是贯通古城南北城门的文旅大街,街上有许多著名的文旅景点和商业街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位于古城复兴路南段的大理城隍庙-南诏十二时辰商业街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城隍庙-南诏十二时辰街区街景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城隍庙-南诏十二时辰街区街景照片之二。</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城隍庙-南诏十二时辰街区街景照片之三。</p> <p class="ql-block">我们打卡位于古城复兴路的大理市博物馆(云南云南提督府及杜文秀元帅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大理市博物馆,位于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复兴路,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理博物馆的馆址曾经是云南提督的府衙旧址,云南提督府旧址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作为云南的军事中心长达二百五十多年。1856年杜文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大理府城后,在此设"元帅府"。云南提督府旧址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16133㎡2建筑面积2119m。从东向西依次为大门、牌坊(二门)、大堂(议事大厅)、白虎堂、南北花厅,四周还砌筑坚固的围墙。旧址从清代早期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作为云南军事重地,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1985年9月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理博物馆的馆址曾经是杜文秀元帅府的府衙旧址,杜文秀元帅府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为云南提督府衙门。一八五六年杜文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大理府城后,在此设元帅府,直至一八七二年起义失败,历时十八年,后恢复为云南提督府衙门。原建筑有大门、二门、正堂,议事厅和南北花厅、书房及四周城墙,现仅存议事大厅、大门和南城墙约100米。二门、正堂为一九八六年重建。一九八五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几张大理博物馆室内展厅及展品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复兴路北行,前面便是位于古城核心位置的五华楼,五华楼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56年),是南诏时期国宾馆,明初五华楼毁于战乱。现存的五华楼是1999年恢复重建点,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古朴庄严,是大理古城内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我们登上五华楼,观赏大理古城的夜景,这是笔者在五华楼楼顶观景时拍摄的大理古城夜景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五华楼楼顶观景时拍摄的大理古城夜景照片之二。</p> <p class="ql-block">五华楼上的大厅布置的古色古香豪华大气,现在是一家销售古董珠宝的店铺,也进里面看看开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古董珠宝店堂拍摄的古董珠宝展示柜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大理古城五华楼下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晒出2006年9月在笔者再同样位置的留影,追忆青春岁月心情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五华楼简介</p><p class="ql-block">五华楼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56年),是南诏时期国宾馆。据史书记载,五华楼"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下可建五丈旗",是南诏王宴请西南夷十六国君长及其其他国宾的地方,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驻足楼前。明初,五华楼毁于战乱。现存的五华楼是1999年恢复重建,建筑风格吸取了典型的白族民居"四合五天井"的精髓,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古朴庄严,成为大理古城内的制高点,是观赏古城全貌首选之地。</p><p class="ql-block">WUHUA</p> <p class="ql-block">这是分布在五华楼广场四角的挑檐式仿古角亭,四座角亭与中心五华楼组成大理古城的核心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五华楼下的一家快餐厅用晚餐,一边就餐一边欣赏大理古城五华楼广场庭园的夜景,十分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晚上二十点许,我们来到五华楼广场西侧的红龙井街,网红红龙井街位于大理古城西南部,西起西城墙,东连复兴路,全长仅有数百米,红龙井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眼前这条常年流淌的清溪。它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仿佛一条玉带缠绕在街区之间。</p> <p class="ql-block">站在红龙井街口的红龙口门下,脚踏波光粼粼的红龙清溪,拍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红龙井街及周边的有许多白族民居和古建筑等景点。这些民居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气息,这是位于红龙井街东段的董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这是董家大院的大门,门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体现了是白族传统文化风情。</p> <p class="ql-block">进入董家大院参观,院内古色古香,充满了浓郁的白族民族风格,这是生长董家大院院内一棵约有数百年树龄的大槐树。</p> <p class="ql-block">不愧是一条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街,街道旁的古树随处可见,而且都是资深的,这是一颗有300多年树龄的黄葛树。</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到红龙井街的西端,终于在红龙街上看到了红龙井景观,在一座红龙萦绕的龙亭内,有一口玉石镶嵌的井口,井口伸出一只晶莹剔透的玉白菜,这就是大理古城著名的“玉白菜红龙井”景观。</p> <p class="ql-block">红龙井简介</p><p class="ql-block">关于红龙井,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有个孝子非常孝敬母亲,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孝子四处求医问药,病情始终未见好转。一晚,孝子梦见一老者告诉他,在古城的某个地方埋葬着一颗玉白菜,可治百病;梦醒后半信半疑的孝子按照老人的指示果然找到了玉白菜,并将母亲的病情诉之红龙。孝子得到了红龙的同情,摘得玉白菜,治好了母亲的疾病。消息传开后,财主想霸占这颗神奇的玉白菜,便冒充孝子来到红龙井,贪心的财主想把整棵白菜挖走,一时间地动山摇,红龙踩死了贪心的财主。红龙井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在大理古城转累了,坐在临街茶吧品茶坐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理古城里的“毛毛虫酒吧”,像这样地造型新颖色调艳丽的酒吧在古城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理古城里的“解忧酒馆”,是一座餐饮和娱乐演出二合一的场所,这种综合性的场所古城内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 离开红龙井街,我们来到位于博爱路的著名景点-关帝武庙 这座武庙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是大理武文化和财富的象征。 武庙门前的广场现在已经改成古玩市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大理关帝武庙的夜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上次来大理古城时就听说,古城有一处叫夫妻树的景点非常吸引人,而且还有伴随着一个美妙的传说 ,这不眼前的双榕标识一定就是此处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看到博爱路道旁吉利坡上的这两款夫妻古榕树了,但见这两棵榕树枝叶相连相依相偎,称之为夫妻树恰如其分。</p> <p class="ql-block">博爱路吉利坡上的这一对榕树被当地居民称为夫妻树。时至今日,这里依然流传着“夫妻树下走一走,夫妻恩爱到白头”。后来成亲的人们都要到吉这里拜夫妻树,求姻缘、求好运、求福气。</p> <p class="ql-block">关于这两棵榕树的传说篆刻在双榕树高台下的石墙上:相传在叶榆城(大理古称),有一户姓段的富庶人家,女儿越珠容貌秀丽,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远近闻名。她的邻居赵家有个儿子叫石峰,仪表堂堂,才华横溢。两人自幼在同一个私塾学习,长大后相互倾慕,私定终身。越珠年满15岁后辍学回家学习女红,两人因此失去了联系。一年后,赵家请媒人到段家提亲,但段家嫌赵家贫穷,回绝了这门亲事。段老爷想把越珠嫁给一个姓杨的大户人家,越珠伤心欲绝,整日以泪洗面。</p> <p class="ql-block">这一年的中秋节,越珠的父亲邀请城中名人雅士携带家眷到吉利坡赏月。越珠借此机会向众人表明心迹,她拜跪于名人雅士前说:“吉利坡前盟血誓,独嫁赵郎心坚石,愿得上苍多眷顾,与郎同化连理枝。”说完一头撞向大石,幸好被大家救下。段家老爷大怒,喝退女儿,众人不欢而散。多年以后,吉利坡前冒出两棵榕树苗,一颗发红芽,一颗发绿芽,再长,两棵树竟如男女携手相望。众人觉得非常神奇,于是劝段老爷道:“此乃神灵显异,珠石二人之情感动上苍,君何不成就这桩美事?”段家老爷思虑再三,应允了女儿与石峰的婚事。</p> <p class="ql-block">此事传开后,大街小巷纷纷议论,吉利坡前的双树便被当地居民称为夫妻树。时至今日,这里依然流传着不少关于吉利坡的吉利语,如:“吉利坡上走一走,增福增财增长寿”,“夫妻树下走一走,夫妻恩爱到白头”。后来成亲的人们都要到吉利坡前拜夫妻树,渐渐地,求姻缘、求好运、求福气的人们也来拜夫妻树,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既然来了,咱也绕着这对夫妻树走一走 ,求个好运福运,再拍一张合影照片留念啦。</p> <p class="ql-block">晚上二十一点许,我们步行来到古城人民路,此路是大理古城内一条东西走向的繁华的街道 ,这是笔者拍摄的人民路夜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人民路的泰国馆,这是一家销售泰国商品的文旅商店,内部的装饰也完全是泰国风情风味。</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泰国馆内拍摄的拍摄的店堂内的场景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泰国馆内拍摄的拍摄的店堂内的场景照片之二。</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人民路拍摄的街上异国风情酒吧的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人民路拍摄的街上异国风情酒吧的照片之二。</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人民路拍摄的街上异国风情酒吧的照片之三。</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行从西向东步行走过人民路,来到大理古城的洱海门(东门),在洱海门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大理古城外,拍摄的大理古城洱海门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告别洱海门,我们步行返回下榻的酒店,今天的旅游行程结束。</p> <p class="ql-block">开春川滇休闲游第五天,2025年3月1日,早上八点三十分出发,十五分钟后到达今天游览的第一个景区-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寺院因兵祸毁于战乱年间,仅剩下的圣圣寺三塔为大理市最珍贵的文物古迹。</p> <p class="ql-block">在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门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理崇圣寺景区的全景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大门,抬头就可以远眺到崇圣寺三塔的倩影,在蔚蓝色的天空衬托下的三塔更显得挺拔伟岸。</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乘景区交通车前往位于三塔景区后面山上复建的崇圣寺游览,这座寺院始建于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在清咸丰年间被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为了改变有塔无寺的状况,大理文化局于2004年斥资1.82亿元人民币重建了崇圣寺。重建工程以保护三塔为核心,按照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的布局复建了整个崇圣寺。</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游览的是位于最高处的崇圣寺第五进院落东侧的药师殿。</p> <p class="ql-block">然后游览第五进院落的主殿-大雄宝殿,这是大雄宝殿门前的塔型焚香炉,据说此物是唐开元时期的诊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崇圣寺等级最高,处于寺院中心位置的建筑,这是笔者拍摄的大雄宝殿殿内外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游览第五进院落西侧的高僧殿,这是供奉的是大理国逊位为高僧的九位国王。</p> <p class="ql-block">高僧殿简介</p><p class="ql-block">大理国段氏传二十二代(公元938年~1253年)共315年,其中共有九位国王先后走向佛坛,逊位为僧。大理国国王逊位为僧,有多种历史原因:一是世系转换,或非嫡系传承,引发王位之争,被迫退位,二是在位时间较长,自然禅位;三是高氏专权,频繁废立,被迫逊位。一场政治斗争结束后,失败者皈依佛门,一心向佛,不事争斗;得势者或高居王位,或操纵权柄,但对失败者都保持风度。大理国 300 余年,不仅对外亲和,没有向宋王朝发一枪一炮,一兵一卒;内部来说,虽然国王世系变幻,大姓专权,妄行废立,却不见血雨腥风,真有点"四方八表,佛力维持"的意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行向下游览寺院第四进院落的主殿-十一面观音殿;此殿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五开间,殿内供奉有9米高的十一面观音像 及 4米高的观音八化身像。</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的格子门为全国知名的大理剑川木雕。门上刻有在大理地区广为流传的观音十八化故事,上一层是绘画,下一层是文字解说。</p> <p class="ql-block">游览寺院第四进院落的偏殿罗汉堂。</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行继续向下,游览崇圣寺第三进院落,这是笔者拍摄的第三进院落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游览第三进院落的主殿-弥勒殿;弥勒殿,为单檐庑殿顶七开间建筑,采用庄严典雅的和玺彩。中前供弥勒菩萨,中后供韦驮像。</p> <p class="ql-block">继续下行游览崇圣寺第二进院落主殿-天王殿;天王殿为庑殿顶单檐五开间,采用庄严的金龙金凤玺彩。中间供奉的是高5.7米的佛教密宗的重要护法神﹣大黑天神像。</p> <p class="ql-block">游览天王殿门前的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游览寺院第二进院落偏殿-药师殿;药师殿供奉的药师佛像,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并称为"横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游览寺院第二进院落偏殿-财神殿;</p> <p class="ql-block">游览寺院第一进院落主殿-佛都堂;</p> <p class="ql-block">游览崇圣寺前院主殿-雨铜观音殿;观音殿建于南诏中兴二年(公元899年),毁于"文革"时期,公元一九九九年得以重建。</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的雨铜观音像,高8.6米,莲花座高1.8米,须弥座高2.2米,观音像和莲花座为铜铸贴金,重十一吨。</p> <p class="ql-block">游览崇圣寺前院的南诏建极大钟钟楼;这是笔者拍摄的南诏建极大钟钟楼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南诏建极大钟我竖立在崇圣寺三塔景区后边的南诏敕建大钟楼内,是唐开元年间铸制纯铜大钟。</p> <p class="ql-block">在大钟楼三层观景台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游览崇圣寺前院的聚影池,此池邻近崇圣寺三塔,是观赏崇圣寺三塔倒影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聚影池畔拍摄的崇圣寺三塔投倒影在聚影池中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三塔景区后门进入景区游览,这是在;崇圣寺三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简介: 崇圣寺三塔,我国西南著名佛塔。主塔又名千寻塔,通高69.13米,方9.9米,为十六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始建于唐代(约九世纪)。南、北小塔各高42.19米,十级密檐式八角形砖塔,为宋代所增建(约十二世纪)。三塔鼎立,雄伟壮丽,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1978-1981年进行维修,发现大量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崇圣寺三塔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三塔景区塔下拍摄的主塔千寻塔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唐代建造千寻塔时的碑记。</p> <p class="ql-block">在三塔景区广场正面拍一张正式的与崇圣寺三塔同框的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看此地此景,情不自禁晒出2006年在同样位置的留影,三塔依然倩影雄姿依旧,只是照片中的小伙子变成老头了。</p> <p class="ql-block">再拍一张崇圣寺三塔的风景照片,与三塔正式告别!</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三点三十分,我们乘车来到大理市喜洲古镇;喜洲镇位于大理洱海西海岸北端,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在大理喜洲古镇标志性建筑正义门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正义门简介</p><p class="ql-block">门楼是一个城镇地位、级别的重要象征和标志。大理喜洲古镇原有四道镇门,于东西南北向各一道,现仅存二道,即西面正义门和东面的东安门。正义门位于大理喜洲古镇正义门文化广场入口,西临大丽路,是大理喜洲古镇的西大门,因其二层阁楼上塑有主管文运的魁星神像,也被称为魁阁。正义门正对喜洲的市上街,是进入喜洲,直达古镇中心四方街的主要通道,过去喜洲的文人学子外出求学、赶考,或是喜洲商帮的老板、伙计出门行商、办货,都要从这里出入,所以正义门也是喜洲古镇的正大门, 是古镇的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198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喜洲白族古建筑群-<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喜洲白族古建筑群简介</p><p class="ql-block">喜洲是大理地区署名的白旋聚居村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上为隋代"大原城"所在地,唐代时为南绍大理国重要城邑,明、清两代为滇西重镇,清末民初,当地民族经济迅速发展,多处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民居在此时兴建。现存"杨家院、董家院、严家现"等,在保持传统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招局的同时,形成了独有的民族建筑凤格。</p> <p class="ql-block">这是喜洲古镇景区的导览图,游览时间只有3个小时,就便转转啦。</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喜洲古镇正义门外的池塘,清澈的湖水上漂浮成片翠绿浮萍,湖中的石拱桥静卧在湖中,喜洲古镇村头的景色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喜洲古镇村头拍摄的小桥流水,古树参天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漫步在古镇的街上,沿街基本上都白族民格古宅大院,第一个参观的是位于四方街上的赵府大院,它被称为古镇的最美宅院,这是赵府的大门,雕梁画栋彩绘砖雕的装饰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赵府大门游客进出的偏门,典型云滇水乡民居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拍摄的赵府宅院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古镇张利铭张家大宅,这是张家大宅双层桃檐顶砖雕门楼,张家主人是御封明代士大夫。</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拍摄的士大夫张家宅院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拍摄的喜洲古镇四方街清真巷的街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行来到喜洲古镇北门,这是古镇北门的喜洲牌坊。</p> <p class="ql-block">位于古城北门附近的转角楼是喜洲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游客必打卡的地方。这座圆角楼是杨如萱的旧宅,许多游客和新人都会在这里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参观位于古镇北门里清真路上的喜洲清真寺,这是清真寺入口挑檐歇顶式牌楼。</p> <p class="ql-block">参观位于古镇北门里的四方街广场,这是广场中心的民族团结宣传栏。</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四方街广场东侧的白族村民的当地特产售卖地摊。</p> <p class="ql-block">这是四方街中段什字,一家售卖竹编制造的白族农家店铺。</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四方街中段右转进入古镇的大界参观位于大界街内的杨锡龙杨家宅院,这是古色古香石门石墙挑檐歇顶式的杨家宅院大门和街房。</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进入院内拍摄的杨锡龙宅院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杨家宅院内精致考究的彩绘砖雕照壁墙。</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镇大界街里保留两段的明代古镇护城墙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镇大界街内的一条石板铺覆的小巷-进士巷,著名的张进土宅院就在巷内。</p> <p class="ql-block">张进士宅院的大门,也是双层大挑檐歇顶式结构,现在这座宅院己被僻为民宿旅馆叫阳光小院民宿。</p> <p class="ql-block">在张进土宅院照福字壁墙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古镇大界街的东口有一座保留完好的镇中普通白族村民的简陋土胚房住宅,与古镇中豪宅大院比较反差太大了,这间房屋至今里面住着一位白族老太太。</p> <p class="ql-block">参观位于彩云街上古镇著名景点-恩荣坊牌楼。</p> <p class="ql-block">参观古镇著名景点-让解桥。让解桥位于喜洲古镇坡头村尾十字路口,桥南侧照壁墙上镶嵌有标识石碑和维修让解桥的传记碑文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让解桥旁边的照壁墙,墙上有让解桥的石碑标识外,还有两次维修让解桥的传记碑文。</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三点许,我们来到喜洲古镇的寺上村,村子位干古镇的西南隅,著名的大慈寺就在民村内。</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游览寺上村内大慈寺;这座千年古寺位于大理市喜洲古镇南,据《康熙·大理府志》载,大慈寺“唐时建”,是大理市历史最悠久的千年古刹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慈寺坐北朝南,布局体现了释、儒、道三教合流的特征,结构紧凑。大慈寺保存了一大批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玉皇阁、魁阁、观音殿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其中玉皇阁是白族建筑中的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慈寺简介</p><p class="ql-block">寺院始建于唐,明清时期寺内增建经阁、钟楼、大成殿、五坛土地等,是"儒、释、道"多种宗教信仰和文化相融合的建筑群,一直都是喜洲重要宗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慈寺大门外的四石柱三门二层挑檐歇顶式牌楼,牌楼匾额上书“魁神”二字,二层神龛内紅着一位彩绘武将军雕塑像,如此造型独特雕梁画栋制作的牌楼还比致少见。</p> <p class="ql-block">大慈寺是圣迹,在南诏王异牟寻于上元元年(784年)曾是占地百余亩的宏大建筑群,现占地约20亩,共有一进四院,这是笔者拍摄的大慈寺主殿侧面和院内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寺院主殿侧面墙上的一幅1966年文革时期的领袖检阅红卫兵时画面,估计当时绘画的作者绘制此画,是为保护寺院免受破坏之义举吧,此画能保留至今也是奇迹啦!</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慈寺的一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慈寺的一进院落的大殿。</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慈寺的二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慈寺的二进院落的大殿。</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慈寺的三进院落的大殿。</p> <p class="ql-block">大慈寺还是近代文化历史人文景点,抗日战争时期,武昌华中大学(现华中师大)迁驻该寺,著名学者韦卓民、游国恩、包鹭宾等人曾在此从教,1938年至1946年长达8年之久,培养了大批人,为中国近代文化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这是位于大慈寺偏院的《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大楼。</p> <p class="ql-block">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简介</p><p class="ql-block">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大学)1938年举校西迁,从武昌经长沙、桂林、南宁、越南、昆明来到喜洲,扎根喜洲办学长达八年。2017年6月,在喜洲镇党委不懈努力下,对华中大学西迁办学的旧址大慈寺进行修缮改造,建成了"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纪念馆集陈列展示、参观体验、红色教育和建筑文化于一体,生动展示了华中大学迁入大理喜洲办学这段珍贵而难忘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内,华中大学喜洲分校旧址的教学大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内,华中大学喜洲分校旧址的图书馆及阅览室大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的图文资料: 华中大学西迁至大理喜洲镇情况简介, 1938年,华中大学的前身为躲避战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喜洲,扎根喜洲办学长达八年。期间,共招收八届学生,云南籍学生达300余人。2017年,经修缮后建成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的图文资料:老舍先生的题文画作, "喜洲镇却是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洗菜洗衣……山水之间有这样一个镇市,真是世外桃园啊!"-老舍(1941年10月,喜洲)</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的图文资料: 喜洲古镇: 喜洲文商并重、兼容并蓄。从南诏时代开始,喜洲就是商旅云集的重镇。清末至民国初年,喜洲商帮"富甲三迤","严、董、尹、杨"四大家为首和"八中家""十二小家"的民族资本家,把商号开到省内的昆明、下关、保山、丽江,省外的上海、广州、武汉、重庆、宜宾、香港,国外则到缅甸、印度等国家。有许多喜洲人侨居国外,喜洲也因此成为云南省著名的侨乡之一。喜洲建造了云南农村第一座水电站,创办了私立五台中学、淑川女子中学、喜洲师范学校、苍逸图书馆、喜洲医院以及酒精厂、碾米厂等,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敢于开风气之先。</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的图文资料: 喜州名胜古迹甚多,民居建筑独放异彩。喜洲古镇内有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一大批明、清、民国至当代各时期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为国内外游客所瞩目,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喜洲白族风情浓郁,是"五朵金花"的故乡。喜洲是白族传统文化的缩景,大理白族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节日和风情风俗活动基本上都集中在喜洲,火把节、蝴蝶会、三月三、栽秧会、"绕三灵"、大本曲、白族扎染、刺绣、喜洲粑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经典电影《五朵金花》许多场景和大量镜头都拍摄于喜洲,女主角的原型是当年喜洲公社的白族女社长;片中的重要场景"蝴蝶泉"是喜洲的著名景点;家喻户晓、四十多年传唱不衰的《蝴蝶泉边》等电影歌曲的演唱者也是喜洲籍的白族歌唱家赵履珠,喜洲可谓是"五朵金花"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的图文资料: 喜洲的历史名人介绍, 段宗榜,杨奇鲲,,董成,杨铺等名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图书馆大楼的老舍先生写作室。</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慈寺寺院的南门即正门,以前的山门己经被毁,这是后期按照原式样复建的。</p> <p class="ql-block">笔者告别大慈寺前,拍一张大慈寺正门外照壁墙和石板街道的照片存查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大理喜洲古镇的游览结束,在闻名遐迩的喜洲蝴蝶泉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二十五分,我们乖车来到大理市双廊古镇景区,双廊古镇位于大理洱海的东岸,距下关35公里,古名“拴廊”。双廊上两岛天然的自然风光为洱海之最,是大理苍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这是双廊古镇入口广场书有《双廊古渔村》的标识照壁墙。</p> <p class="ql-block">在题有“洱海风光第一镇”的双廊古镇入口的彩绘挑檐歇顶四柱三门大牌楼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双廊古镇的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双廊古镇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就是这座大戏台,戏台2000年当地政府按照清代此处被毁的大戏台原貌仿造的,现在成为是古镇居民娱乐和游客游览的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双廊村口戏台简介</p><p class="ql-block">双廊村口戏台,是双廊村主要的文娱场所,2000年仿清末年间建筑特点建造。年逢正月初一至十五,村里和外来的戏帮子在台上演出,全体村民相聚在戏台前广场上观赏传统的大本曲、白族调民族歌舞。</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双廊镇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这座三层挑檐歇顶阁楼-魁星阁。双廊魁星阁,建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重修。魁息阁也是双廊镇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魁星阁为三层三开间歇山顶阁式木构建筑,总面阔9.75米,总进深9.8米,36柱落地,明间面阔3.2米,两次间各为2.4米。三层正脊檩坊桁条上有“民国二十四岁次乙亥清和月中浣良旦”年款。这是魁星阁侧面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双廊镇游览的第三个景点是月亮宫,月亮宫位于古镇的玉矶岛,是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私人别墅。月亮宫建于2000年,整个建筑和装饰体现了杨丽萍美好的艺术空间,这是拍摄的月亮宫远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月亮宫设计理念是“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结合了杨丽萍独特的艺术品味、生活美学以及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特色,创造了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美学空间,这是月亮宫别墅的近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双廊古镇游览的第四个景点是双廊码头,古镇的这座码头位于双廊古镇彩云路南段洱海边,是洱海游船的重要停靠站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双廊码头旁边临海的民宿观景客房楼全景及近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站在双廊码头观景台上拍摄的洱海东海岸风景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站在双廊码头观景台上拍摄的洱海东海岸风景照片之二。</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站在双廊码头观景台上拍摄的洱海东海岸风景照片之三。</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双廊古镇游览的第五个景点是双廊古仓颉广场,这座广场位于双廊古镇核心区,这里是游客感受白族文化乖了解双廊历史与人文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仓颉广场核心区的仓颉的纪念馆,仓颉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文字创造者,广场以他的名字命名,体现了双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仓颉广场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双廊古镇游览的第六个景点是位于古镇民族文化街兴民巷的王家大院,这是王家大院的大门,大挑檐两坡歇顶,砖雕门楣石砌墙,典型的明清年代白族传统风格。</p> <p class="ql-block">在王家大院门口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进入院内拍摄的王家大院宅院的场景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进入院内拍摄的王家大院宅院的场景照片之二。</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进入院内拍摄的王家大院宅院的场景照片之三。</p> <p class="ql-block">在双廊古镇景区的游览结束,告别古镇前,在村口"我在双廊等你"网红打卡点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八点三十分,我们乘车再次进入大理古城游览,首先来到大理古城洋人街,洋人街原名“护国路”,当年的涉外酒店红山茶宾馆在护国路西段,由此,护国路便成为外国游客在大理的集散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日渐增多,外宾云集,因此这条路就日益繁华起来,成为中外有名的大理洋人街。</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大理洋人街街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大理古城玉洱路上的蒋公祠,蒋公祠纪念请末云南提督蒋宗汉的祠堂,是大理古城一处著名古建筑景点。</p> <p class="ql-block">蒋公祠简介</p><p class="ql-block">蒋公祠是供奉清末腾越镇总兵兼贵州提督蒋宗汉的祠堂,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该祠坐北向南,一进两院平面布局,由大门、过厅,碑亭、正堂和东、西厢房及四耳房组成,蒋公祠建筑格局保持完整,是典型的清代祠堂建筑,地方特色明显,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85年9月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晚上二十点许,我们游览大理古城的苍山门,大理古城苍山门,顾名思义就是靠苍山侧的城门。因苍山在古城西侧,所以苍山门也叫古城西门。</p> <p class="ql-block">晚上二十点三十分,在大理古城的游览结束,在苍山门前拍照与大理古城告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