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全文转载《一方砚台见风骨——写在伟大民族英雄岳飞诞辰九百二十二周年之际》</p><p class="ql-block">一方砚台见风骨 ——写在伟大民族英雄岳飞诞辰 922 周年之际</p><p class="ql-block">吴 悫</p><p class="ql-block">宜兴岳飞研究</p><p class="ql-block">在清代人梁绍壬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记载着岳飞使用过的一方砚台:“砚色紫, 体方而长,背镌‘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字,无款(见下图)。”宋元易代之际,爱国诗人谢枋得收藏此砚,后赠好友文天祥互相勉励。文天祥以此砚磨墨,写下了千古名篇《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清末,这方砚台为教育家吴鲁所得,遂名“正气砚”。这方砚台,不只是岳飞的一件书写工具,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岳武穆坚贞不屈的品格,也映照出中华民族对气节的永恒追求。一方砚台,承载着千年文脉,辉映着先贤身影。 岳飞并不是武状元。在《说岳全传》等文学作品中,虽然有“岳飞枪挑小梁王”、“轻松夺取武状元”等桥段,但这是虚构的情节,历史上岳飞并未通过武举考试获得“武状元”的称号。实际上,岳飞主要是在战场上凭借其军事才能和领导力而成为一代名将。但岳飞的文学词作,后代人耳熟能详,他创作的词《满江红·写怀》,充满了激情和爱国情怀,字字流露出岳飞对民族报仇雪耻的雄心壮志,以及他个人的悲壮与气魄。他留下的《小重山》,展示了他的铁血柔情,以及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岳飞虽出身行伍,但具有极好的书法修养,擅长行、草书。他的书法作品如《书谢眺诗》《前后出师表》《吊古战场文》等,展现了他的书法才华和艺术风格。 岳飞在一方砚台上给后人留下励志铭文,不仅证明他是历史上一位了不起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而且他还善于利用砚之“道 ”,彰显其精神品格。宋代文人讲究"文以载道",而砚台作为文人书写的重要工具,自然也被赋予了特殊的精神内涵。岳飞这方砚台上的铭文, 出自《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思是真正的坚硬之物,磨也磨不薄;真正的洁白之物,染也染不黑。这八个字,恰如岳飞一生的写照。面对金兵铁骑,他坚守中原;面对奸佞诬陷,他清白自持。砚台上的铭文,正是他精神品格的具象化表达。 事实上,这方砚台,已然超越了普通文房用具的范畴,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载体。人们可以想象,这方砚台可能陪伴岳飞度过了无数个挑灯夜读、运筹帷幄的夜晚。在朱仙镇大捷前夕,他或许就是在这方砚台上磨墨写下"还我河山"的壮志豪情;在风波亭蒙冤之时,他或许就是在这方砚台上留下"天日昭昭"的绝笔。砚台上的每一道划痕,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处磨损,都是岁月的印记。岳飞在一方砚台上镌刻名言,实际上给砚铸下了不朽的"魂"和“民族精神 ”。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慷慨;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到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对气节的坚守。岳飞这方砚台上的铭文,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诠释。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气节不是表面的刚强,而是内心的坚守;不是一时的意气,而是永恒的信念。 今年3月14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诞辰 922 周年纪念日,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370多名岳飞后裔和社会人士,来到我的家乡宜兴,隆重纪念岳飞(见上图)。当我们重温这方历经沧桑的砚台,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持坚守白,不磷不缁"的品格尤显珍贵。这方砚台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真理的坚守、对正义的追求、对气节的珍视,永远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以这方砚台为镜,照见自己的内心,传承这份千年不变的风骨。(作者简介:吴悫,江苏宜兴人,1982年至1990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历史专业硕士学位。)主办:宜兴市岳飞思想研究会文字:吴 悫图片:资料照片编发:岳 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