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其实是没读过几本书的,但我很喜欢买书,新书一排排地立在书柜上,琳琅满目的,的确挺有味道。所以,我只是喜欢那种书摆起来,一排又一排的感觉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到读书,其实读过的作品也不过寥寥几个,读三毛的书,总会生出几分温暖的感觉,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地方,遇到的尽是可爱的人,让人心生羡慕,因而会不由的想到自己,环顾周遭人事,如同思想一样贫瘠地可以一眼望到头,由此便又生出几分在这世间的遗憾之情。于是又想到最喜欢的余华,特别是他早期的作品,字里行间透露出几分阴暗,这种阴暗不似张爱玲那种老旧木楼梯的阴暗,潮潮的闷闷的感觉,像一张网,覆盖住了各色男男女女的命运,想飞也飞不掉的样子。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是新潮的,但又是被旧时代所桎梏的,虽有声色犬马,但总觉得呼吸不畅。而余华的阴暗则是赤裸裸的,直击人心的。怎么说呢,其实也是很闷的,但这种闷和前者完全不同,它像一块巨石堵在心口,完全呼吸不得,想给情绪找个出口却完全没有头绪那种,压在心头,时不时地想叹口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同《活着》,看完总想说点什么,但又什么都说不出口。那么多的人看完后不由地会问,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思考一遍又一遍,一夜又一夜,还是不知所以。是的,我也思考过同样的问题,上学时候第一遍读那时,确实迷迷糊糊,直到几年后第二遍再去读,又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依旧有一团白雾蒙蒙地罩着。同样的还有许三观,孙光林,宋钢,杨飞,黄昏中被掰掉手指的男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余华的作品,在不同时段会生出不一样的感觉,起初看似荒诞的剧情,猛然会在生活中找到实例,不觉心中一惊,原来如此。他笔下并非荒诞,而真的是现实一种啊。人性的阴暗,总在不经意间雷同,时代更迭,同时也在重复,一遍又一遍,演戏的人还是那些老套的桥段,演员是你我,看客还是你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只能说,余华实在是厉害。厉害到想起他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就像我们每个人,即便你同孙行者一样翻筋斗云,终是挣不脱这天罗地网,在劫难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余华的短片小说大多我都不记得内容了,回想起来,只能星星点点地想起某个片段,但当时那种感觉是真真实实地忘不了。以至于在写些文字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一条鱼,从这篇游到那篇,我不停地摆动尾鳍,拼命地想挣脱,可抬头一看,依旧被罗在生活的大网之下,只能在方寸间游走,无奈又现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想结尾,其实根本不知如何结尾。就这样吧,在这个突然清醒无梦深夜,突然想起了余华,想起了我看过的书,想起了我自己,也是一种无能为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