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家动物博物馆,又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展示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前身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成立的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1957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展示馆,2009年5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是集科研、标本收藏与科普为一体的国家级学术机构。</p> <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奥运村科技园,是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建设的重点科研园区,1993年开始建设,2006年建成使用,东至北辰西路,西至林萃路,北至科荟南路,南至大屯路,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园区分为东区和西区两部分。</p><p class="ql-block">园区东区现有国家天文台、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部分)共7个研究单位。园区西区现有生物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心理研究所共3个研究单位。研究方向包括天文、地球、空间、生命、资源环境等多个学科领域。</p> <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p><p class="ql-block">地理科学馆</p> <p class="ql-block">国家动物博物馆,由动物标本馆和标本展示馆两部分组成。动物标本馆共七层,分为6个分馆,收藏各类动物标本约892万号。标本展示馆共三层半,分为9个固定展厅、1个流动展厅和1个4D动感影院,对外展出动物标本6500件。</p> <p class="ql-block">标本展示馆,建筑格局仿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包括地下一层、地面二层半,共三层半的结构,其中布展面积5500平方米。设9个固定展厅、1个流动展厅和1个4D动感影院。</p> <p class="ql-block">9个固定展厅按参观顺序分为:动物多样性与进化展厅、无脊椎动物展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发展史展厅、濒危动物展厅、鸟类展厅、动物与人展厅、昆虫展厅、蝴蝶展厅、精品展厅 。</p> <p class="ql-block">1F:濒危动物展厅、鸟类展厅</p><p class="ql-block">2F:动物与人展厅、昆虫展厅、蝴蝶展厅</p><p class="ql-block">B1:动物多样性与进化展厅、无脊椎动物展厅、动物所发展里程展厅、4D电影院</p><p class="ql-block">门票40元/人,60周岁以上半票20元/人。</p> <p class="ql-block">动物与人展厅</p><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人类是动物界的一员,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中,只不过是占了一个特定的生态位。在人类演化的历史长河中,与人类相伴而生的其它动物为人类的演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自身的自然演化和随之而来的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正有意无意地将自己高高置于动物之上,甚至产生了人类主宰自然的自豪感,或抱着万物为人所用的观念过度利用动物资源;由此而导致的无知和危害,使得人类不得不反省自身和动物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一个环境友好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爱护动物实际上也是在爱护我们自己。</p> <p class="ql-block">共同从远古走来</p><p class="ql-block">在动物分类学上,现代人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与同属灵长目的类人猿(包括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最相似。但是,人类也具有类人猿所没有的特征:直立行走;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有发达的大脑,可以思考问题,解决困难等;还有复杂的语言,可以进行复杂的信息交流。</p><p class="ql-block">在地史时期的新生代第三纪,全球范围的造山运动异常活跃,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东非大裂谷等相继出现,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也使得世界气候发生了巨变。到了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一系列的冰川期,一些原来连绵不断的森林逐渐变得稀疏,生活在其中的部分古猿被迫由树栖转向地面生活,最终进化成了人类;那些依旧生活在森林中的古猿,则进化成了类人猿。</p><p class="ql-block">人类的祖先由树上转移到地面生活后,渐渐变为直立行走,身体的其它部位的结构也有相应变化,特别是前肢解放了出来,为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时,脑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伴随着人类祖先的进化,人类学会了用火,并掌握了使用和制造各种工具的能力,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人类祖先逐渐掌握了主动。狩猎的出现和增强,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动物甚至是与其它生物的关系,从此人类改变了被其它大型凶猛野兽追捕的命运,由最初在食物链下层挣扎的弱者,开始转变成为积极的利用所有能利用的自然资源(包括其它动物)的开发者,这是人类演化史上一次重大飞跃。渐渐地,人类成为了自然的“主宰”。</p> <p class="ql-block">食物的获取</p><p class="ql-block">人类的索取和福祉。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成今天自认为能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生灵”,与从动物中获得的物质资源和保障、精神灵感和享受等是分不开的。从最基本的生态系统到早期的渔猎,从动物药的获得到实验动物的奉献,从原始图腾的产生到现代宠物的豢养,无不是从动物中获得的福祉。</p><p class="ql-block">畜牧业。我国畜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为名副其实的畜牧业生产大国。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例如克隆牛、羊的技术,在世界上也已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我们常见的猪、马、牛、羊等养殖动物以外,还有很多其它重要的养殖种类。例如貉、狐狸、细毛羊、水貂、蓝狐、银狐、貉、獭兔等等。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毛皮动物饲养国。</p> <p class="ql-block">役用动物。早期人们对动物的饲养无疑丰富了食物的来源,提高了食物储备的能力。随着饲养能力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驯养一些性情相对温和的动物,这些被驯养的动物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食物、织物等的需求,还进一步被培育成了生产工具,役用动物随之出现。除了我们常见的耕牛,马匹之外,驯鹿也是役用动物的一种,它是鄂温克族人民的好帮手.驯鹿厚厚的脂肪层和绒毛能够使他们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安然度日,温顺的性格使他和人类更易于接近。</p> <p class="ql-block">小虫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生物,最保守的估计,全球昆虫种类也在100万以上。人们常常看到昆虫危害农作物和森林,造成饥荒;人们也常常听说昆虫传播疾病,时时威胁人类健康。其实,昆虫还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虽然昆虫个体微小,但由于其种类和个体数量繁多,生活习性多样,不少种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类生存方面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资源昆虫,是指昆虫本身的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内含物等)或昆虫虫体本身可作为人类需要的某种资源供人类利用,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种群数量具有资源特征的一类昆虫。广义上讲,资源昆虫大体包括了工业原料昆虫(紫胶虫、白蜡虫、五倍子蚜虫、胭脂虫等)、产丝昆虫(蚕类)、产蜜昆虫(蜂类)、药用昆虫、食用和饲料用昆虫、授粉昆虫、天敌昆虫、环保昆虫(粪金龟类)、观赏昆虫或称文化昆虫(蝴蝶类)等。其应用领域涉及到化工、军、电子、服饰、食品、医药、农业、林业、环保和民族文化等多种学科。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将给资源昆虫的利用带来前所未有的促进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传粉昆虫</p><p class="ql-block">有人这样比喻,“地球上如果没有植物,昆虫就不复存在;如果没有昆虫,植物也不会繁衍生存”,这话一点不假。昆虫是植物的主要传粉媒介,现在已知显花植物中,有85%是由昆虫传媒授粉的,只有10%是风媒传粉,5%是自花授粉。</p><p class="ql-block">我国通过人工管理昆虫为葡萄传粉,使葡萄座果率增加,产量提高9.46%。能为主要牧草“红车轴草”传粉的蜂类昆虫多达6科20属72种。昆虫为砀山酥梨传粉,可提高产量2-3倍。大部分昆虫又以花蜜为食,由于往返花间,也就起到了传授花粉的作用。昆虫传粉还可改良种子,提高后代的活力,这也是使品种复壮的一种辅助方法,目前已知传粉昆虫多达300余种。</p> <p class="ql-block">动物与人类健康</p><p class="ql-block">动物与传统中医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数千年的光辉历史,从世界范围看,传统药物是发展中国家80%人口维持健康的基础。</p><p class="ql-block">动物药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了蜜蜂的药用,鹿茸、麝香、阿胶、薪蛇等的药用和珍珠、牡蛎的养殖等在我国也有二、三千年之久。另据最新统计,我国现有药用动物约1850种动物药由于具有活性强、疗效高等特点而倍受重视。</p><p class="ql-block">动物药可按药用动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所含化学成分、以及功能和药理作用等进行分类。大致可将动物药分为8类。</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类生活的伴侣——宠物</p><p class="ql-block">动物是大自然的恩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动物的关系已不仅是单纯物质方面的利用,动物逐渐融入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宠物是家庭的宠儿,人类最珍贵的朋友。从原野、丛林中自由奔跑的野兽,宠物经历了千百年的驯化与适应,演变成今日家庭中乖巧柔顺的宠儿。</p><p class="ql-block">狗,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p><p class="ql-block">犬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至少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了。在我国,周代就有人开始驯养。犬类与人类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们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猫,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 、猫属。猫可以说是除了狗之外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了,从最初为人类家居粮库捕鼠之用,到如今供观赏玩耍,可爱的小猫伴着我们人类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p><p class="ql-block">在伴随着人类度过的漫长岁月里,猫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家猫是由野猫经人类长期驯养而来的。根据考证,最早的家猫祖先可能是生活在非洲的野猫,古埃及人驯养了它们,埃及妇女可能就是猫的最早驯化者。猫被真正驯化的时间可能相当晚,大约在四、五千年前。</p><p class="ql-block">现在常见的纯种猫则可能是虎斑猫与其他源自不同地区的更小型的猫杂交而来的。当然,杂交过程可能出现了某些基因的突变,使颜色、皮毛、体型等产生了变化,但这些变化往往没有狗的差异那么明显。</p> <p class="ql-block">仿生学</p><p class="ql-block">地球上生活着大量各类形形色色的动物,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人们在惊羡动物神奇功能的同时,渴望自己也能具备这样一些特殊的本领,于是便努力去模仿。相传我们的祖先就是看到风蓬草而发明了轮子。根据鱼儿在水中游动时鱼鳍的摆动,发明了划船的桨。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被有齿的草叶划伤手指,从而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启迪人类智慧的火种,点燃了人类智慧之光,映照出了一个文明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不得己的战争</p><p class="ql-block">动物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好处和福祉,但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少危害。特别是随着自身的进化、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科学技术的提升,人类常会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高高置于动物之上,甚至产生了人类主宰自然的“自豪感”。伴随着这种自豪,对动物和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嗤之以鼻;或抱着万物为人所用的观念,过度地利用动物资源。随着人类欲望的越加膨胀,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动物、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平衡,诱导或加剧了动物对人类的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在尝受到自己所造成的苦果之后,为减少这些危害,不得不开展漫长而艰巨的“阻击战”。</p> <p class="ql-block">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生物灾害,全世界约有1/3的大陆,包含近100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蝗灾的威胁,其中尤以非洲和亚洲的有些国家蝗灾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严重。</p><p class="ql-block">还有鼠疫、非典、艾滋病、狂犬病、血吸虫病、疯牛病、禽流感等动物引起的病变和灾难。</p> <p class="ql-block">外来物种入侵</p><p class="ql-block">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最为棘手的三大环境难题之一。</p><p class="ql-block">生物入侵是指外源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被引入本土生态系统,种群迅速蔓延失控,造成土著种类濒临灭绝,并引发其它危害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在生物入侵中,动物作为一分子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世界自然联盟公布的“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中动物就有56种。</p><p class="ql-block">生物入侵给当地的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社会和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和灾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外来生物的入侵也日益频繁起来,并且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p> <p class="ql-block">外来动物物种造成重大危害的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澳洲的兔灾 、南美洲蜂灾、马里恩岛上的鼠灾和猫灾</p><p class="ql-block">中国造成危害的部分入侵动物介绍</p><p class="ql-block">松材线虫、红脂大小蠹(du)、海狸鼠、麝鼠</p> <p class="ql-block">外来物种入侵。生物人侵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棘手的三大环境难题之一。外来物种迅速蔓延失控,不仅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危害,更造成了许多经济损失。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海狸鼠,因其皮毛有经济价值,曾被大量引进中国南方的农村。由于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原产地有很大不同,造成海狸鼠皮毛质量下降,无人问津。于是大量的海狸鼠被放归山野。不仅危害了当地的农业。海狸鼠在堤坝上打洞筑巢,更为当地的安全直接造成隐患。由此可见,我们人类仅仅是生态系统中的渺小一员。我们的力量根本无法预测和控制自然生态的发展方向。人类并不是自然万物的主宰。伤害生态系统,伤害动物,其实也是在加速人类的灭亡速度。人类必须要重新思考自己的位置了!</p> <p class="ql-block">和谐之道。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终于开始认识到人类发展与动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交通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家开始设计和使用野生动物通道以保护有限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并制订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p> <p class="ql-block">为减少青藏铁路的修建对青藏地区动物生存的影响,科学家们在掌握了那些动物频繁穿越的资料后,在青藏铁路沿线设计了桥梁下方通道、隧道上方通道、路基平交缓坡通道、复合通道等四类共33处野生动物通道,尽量将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减少到最小。2006年7月青藏铁路通车以来,野生动物通道对沿线野生动物迁移和保证列车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人类已经逐渐意识到保护动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与动物和谐共存才是社会发展之道。</p> <p class="ql-block">动物与艺术</p><p class="ql-block">动物不仅是我们生活的物质依托,更是我们精神的启蒙。大量文学艺术作品特别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文学艺术作品,大都是以动物为原型来表现的。比如中国传统的神兽“龙”,就是集合了虎爪、蛇身、马面……等十多种动物的特征。又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灵感也是来自于国宝大熊猫和藏羚羊等动物。我国美丽的舞蹈孔雀舞——更是以中国云南特有的绿孔雀为原型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动物与人类艺术的创造是无法分割的。大量的艺术作品都是以动物为原型来表现的,无论是绘画、雕塑、手工艺品,还是日常用品。</p><p class="ql-block">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文化表现的一种高级形式,它用相对概括和抽象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的情感。动物形象不但是很多艺术作品中采用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很多情况下还是艺术家表达思想的良好载体。所以,无论是在舞蹈(孔雀舞、藏族的鹰舞、残疾人艺术家的独特的舞蹈)、绘画、雕刻、建筑等,甚至是日常生活用品中,我们都可以容易地感受到动物的踪迹,或者是以动物的原始形态设计的变形艺术品(大量古今建筑物上的动物图腾或神话动物等)。</p> <p class="ql-block">动物艺术</p><p class="ql-block">以动物为题材的绘画艺术在中国属于“花鸟画”类,是对以植物和动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的总称。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就已萌芽,发展到两汉六朝时期初具规模。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至北宋,花鸟画发展成熟。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至清初,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终于在近现代产生了如齐白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p> <p class="ql-block">令我们不可思议的是原始人为什么要画画?原始人不会有我们现代人那样悠闲,懂得去欣赏艺术。有专家认为,原始人最初作画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在所发现的原始人的画作中,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古老的洞穴岩壁上的壁画,多以动物或狩猎场景为题材,在出现的动物身上常常画有投掷器的箭头。我们今天所见的动物画,也许就是人类在与自然的抗争中逐渐成熟发展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图腾、神话</p><p class="ql-block">动物对人类早期的图腾文化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地早期的图腾绝大部分是以不同的动物形象为原型的,或者是在其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神话和宗教的发展蕴涵了大量的原始图腾文化。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神话是人类早期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包含和体现了当时很多社会生产情况,其中自然涉及了很多动物。而且神话的发展绵延不断,成为后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传说甚至小说,如白蛇传、西游记等。宗教是上升到哲学层次上一种对自然世界和人自身的认识,同时与图腾文化、神话又相互交织,从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在图腾、神话和宗教中,随时都可以发现动物的踪迹。</p> <p class="ql-block">人类的生存空间</p><p class="ql-block">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的平衡系统。生物群落由存在于自然界一定范围或区域内并互相依存的一定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组成。</p><p class="ql-block">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或大或小,多种多样。小如一滴湖水、一个细菌培养皿、一片花丛、草地、一个小池塘,大至湖泊、海洋、森林、草原,以至包罗地球上一切生态系统的生物圈。</p><p class="ql-block">按类型划分,生态系统又可分为水域的淡水生态系统、河口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陆地的沙漠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按由来,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如极地、原始森林等)、半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薪炭林、水产养殖的天然湖泊等),以及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工厂矿区、宇宙飞船和潜艇的载人密封舱等)。</p> <p class="ql-block">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份子,也会有生老病死;人类是动物界中的一员,也需要呼吸,需要食物和水,人类的婴儿需要母亲乳汁的哺育。在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中,人类只不过是占了一个特定的位置。</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人类还有不同于其它动物的特征。在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中,人类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大大提高了获取食物特别是狩猎的效率,丰富了人类的食物来源;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食用熟食大大提高了人类对食物的吸收效率;接着又发展了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稳定和扩展了物质来源;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动物的需求增加,又出现了药用动物、观赏动物、宠物、实验动物等。总之,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我们对动物资源的依赖和利用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蝴蝶展厅</p><p class="ql-block">蝴蝶以其绚丽的色彩、优美的舞姿,赢得了“会飞的花朵”、“大自然的舞姬”等美誉。那么,如何正确区分蝶与蛾?蝴蝶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蝴蝶的雌雄之间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吗?同一种蝴蝶外形都一样吗?蝴蝶色彩斑斓的图案是如何形成的?蝴蝶谷有几类,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世界的蝴蝶有多少种?中国有哪些受保护的蝴蝶?在这里不仅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还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国的蝴蝶标本15科2200多种以及各国的国蝶10种,并能了解到蝴蝶对人类文化生活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保护蝴蝶</p><p class="ql-block">蝴蝶标本,作为国际贸易的商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以凤蝶为主。据1985年 IUCN 出版的受威胁凤蝶红皮书报导,有51个国家和地区已记载凤蝶共573种,它们大多可以作为商品进行贸易。由于一些人大量捕杀和收集蝴蝶加工销售,曾经导致各国蝴蝶数量的锐减,已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并进行一连串的蝴蝶保护措施加以遏止。</p> <p class="ql-block">我国也先后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00年)。本展厅将对《世界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红皮书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涉及的中国蝴蝶种类及我国公布的保护蝴蝶加以介绍。</p> <p class="ql-block">蝴蝶的多样性</p><p class="ql-block">蝴蝶属于鳞翅目,该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二大目,已知约25万种,其中蝶类约2万种。我国已知鳞翅目昆虫1万余种,蝶类1500多种。</p><p class="ql-block">蝴蝶种类繁多,被分为5-17个,通常可区分为15科。除闪蝶科(南美洲,30种)、消蝶科(美洲,100种左右)和袖蝶科(美洲,约400种)这3科外,我国的蝴蝶分为12个科。</p> <p class="ql-block">蝶与蛾</p><p class="ql-block">鳞翅目昆虫俗称蝶与蛾,其主要特征就是翅面上布满了色彩斑斓的鳞片,因而有了“会飞的花朵”、“大自然的舞姬”等美誉。</p> <p class="ql-block">蝴蝶展厅,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枚蝴蝶标本,蝴蝶爱好者不容错过。</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蝴蝶</p><p class="ql-block">我国是蝴蝶种类很多的国家,根据《中国蝶类志》记载,共包括1227种。这些蝴蝶被分为12个科,即:凤蝶科,绢蝶科 ,粉蝶科 ,眼蝶科,斑蝶科、环蝶科、蛱蝶科、喙蝶科,蚬蝶科、珍蝶科 ,灰蝶科及弄蝶科。我国的蝶类以云南省最多,有500多种,是我国的“蝶类王国”,其次是海南岛和台湾,四川产蝶也很丰富。</p> <p class="ql-block">歌利亚鸟翼凤蝶</p> <p class="ql-block">悌鸟翼凤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凤蝶科</span></p><p class="ql-block">01.金裳凤蝶 02.裳凤蝶 03.荧光裳凤蝶 04.锤尾凤蝶 05.暖曙凤蝶 06.玛曙凤蝶 07.曙凤蝶 08.窄曙凤蝶 09.台湾美凤蝶 10.红斑美凤蝶 11.宽尾凤蝶 12.台湾宽尾凤蝶 13.燕凤蝶 14.绿带燕凤蝶 15.旖凤蝶 16.喙凤蝶 17.金斑喙凤蝶 18.多尾凤蝶 19.二尾凤蝶 20.丽斑尾凤蝶</p> <p class="ql-block">金裳凤蝶 </p><p class="ql-block">保护级别: CTTES 附录 II ,“三有”动物。</p><p class="ql-block">分布:陕西、四川、云南、江西、西藏、浙江、广东、广西、南、福建、台湾;印度、泰山、木丹、缅甸、越南、斯兰卡、马来西亚等。</p><p class="ql-block">特征:翅展150-170mm。本种与裳凤蝶很相似,但本种雄缆后缘斑内侧有黑色阴影与亚外缘墨斑不连成带</p><p class="ql-block">寄主:马兜铃</p><p class="ql-block">习性:一年发生2-5代,在中国南方几乎全年都能见到成虫,每年3-4月及9-10月成虫数量最多。蛹为带蛹。</p> <p class="ql-block">裳凤蝶</p><p class="ql-block">保护级别: CTTES 附录 II ,“三有”动物。</p><p class="ql-block">分布:云南、海南、广东、广西、香港;印度、不丹、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几内亚、印尼、新几内亚。</p><p class="ql-block">特征:翅展140-150mm、雄蝶后出外缘斑内侧无黑色阴影、雌蝶外缘与亚外缘黑斑连成带。</p><p class="ql-block">寄主:卵叶马兜铃等植物。</p><p class="ql-block">习性:成虫多在林内飞行,常在高空徘徊。好访大树的花。幼虫栖息在寄主植物叶的背面,动作迟缓,受刺激时臭角不伸出。老熟幼虫多在寄主植物周围的树枝上化蛹。</p> <p class="ql-block">宽尾凤蝶</p><p class="ql-block">保护级别:“三有”动物。</p><p class="ql-block">分布:四川、陕西、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为中国特有种。</p><p class="ql-block">特征:翅展115-130 mm 。体、翅黑色。后翅尾突宽大呈靴形,是本种的主要特征;有的中室端半部呈白色,故称“白斑型”。</p><p class="ql-block">寄主:鹅掌楸。</p><p class="ql-block">习性;一年发生1-2代,成虫4-7月出现;飞行缓慢,舞姿优美,雌蝶多在寄主植物附近飞翔徘徊。</p> <p class="ql-block">鹅黄凤蝶、南亚碧凤蝶</p> <p class="ql-block">蝴蝶的雌雄二型</p><p class="ql-block">蝴蝶中有些种类雌蝶和雄蝶翅面上的色彩、斑纹完全不同(好象公鸡、母鸡那样差异极大),很容易使初学者误认为是不同种,但也有一些种类雌蝶和雄蝶的色彩斑纹极为相似,像麻雀那样极难区分,而只能通过外生殖器来区分。</p> <p class="ql-block">大太阳闪蝶 、欢乐女神闪蝶、月神闪蝶</p> <p class="ql-block">欢乐女神闪蝶</p> <p class="ql-block">地理变异</p><p class="ql-block">如果检查一个物种的一系列蝴蝶标本,包括采自所有地理分布区及各种生态环境下的标本,就很容易发现其变异性。当一种蝴蝶分布范围很广时,这种差异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在有地理隔离的地方,也就是有海洋、沙漠及高山等物理障碍,阻止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种蝴蝶相遇的地方,地理变异常很明显而普遍。在这种隔离持续很长一个时期以后,每个隔离种群就会产生自己独立的形态特征而成为亚种。如果这个过程再延续得更长更长,则会成为独立的种。</p> <p class="ql-block">箭环蝶</p><p class="ql-block">保护级别:“三有”动物</p><p class="ql-block">分布:湖北、浙江、江西、福建、海南、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印度、越南、老挝、泰国、缅甸。</p><p class="ql-block">特征:大型种类。翅展110-130mm。前翅橙黄色,顶角黑褐色外线由5个不甚明显的眼形纹组成,眼形纹外圈镶有灰黑色边,中间有较小的淡色“眸子”,外缘呈黑褐色细边,外缘内侧有5条头向内尾向外,极似金鱼形状的赭黑色斑。</p><p class="ql-block">寄主:棕榈科和禾本科植物。</p><p class="ql-block">习性:成虫喜在低山地带的竹林内飞舞,好吸食树流出的汁液、腐烂的果汁、花蜜等,也会成群集在竹干基部吸食露水或禽类粪便的汁液等。</p> <p class="ql-block">外国蝴蝶</p><p class="ql-block">世界的蝴蝶已知约2万种,而我国的种类仅占约10%。为了展示各国蝴蝶的多样性,特别是一些我国没有分布的科,特布置这一展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绿带翠凤蝶</span></p> <p class="ql-block">绿带翠凤蝶</p> <p class="ql-block">生态型蝴蝶谷</p><p class="ql-block">特定山谷内盛开着大量蝴蝶喜好的蜜源花朵,或生长着许多蝴蝶幼虫的寄主植物,从而吸引大量蝴蝶前来访花或产卵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翅的透明</p><p class="ql-block">绝大多数蝴蝶的翅膀是不透明且具各种色彩的,但也有少数种类的翅是完全或部分透明的。绢蝶属的蝴蝶是最好的例子。其中有完全透明的种类和半透明的种类。在山区的蝴蝶中,透明区域是由于鳞片的缺乏。部分透明(透明斑可能是由于鱗片的不足)在蝴蝶中并非少见。也可以在一些凤蝶的翅端部见到这种情况,或在一些蛱蝶的翅上发现透明“窗”。在珍蝶科中有许多种类具有鳞片细小的透明斑,极端的形态类似于蜻蜓。透明斑在许多蝴蝶中都能见到,例如斑蝶、眼蝶、粉蝶等。</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的蝴蝶有近2万种,而我国的蝴蝶种类也达1500余种。蝴蝶翅上的图案包罗万象,有辉煌灿烂的日月星辰、如诗如画的田园山川、丰富多彩的花草树木、内涵丰富的抽象图案,也有神形兼备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鸟兽虫鱼,还有神奇逼真的英文字母、惟妙惟肖的阿拉伯数字。</p><p class="ql-block">在蝴蝶展厅中不仅展示了蝴蝶的多样性,还有世界各地的珍稀蝴蝶:有产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维多利亚鸟翼凤蝶,有飞舞在南美密林中的太阳闪蝶,有穿梭于高山灌丛的阿波罗绢蝶,还有梦幻中的中国一级保护动物金斑喙凤蝶。人们不仅欣赏这些昆虫的美丽外表,还在致力于蝴蝶的研究工作:分类学家填补着基因库及生物多样性的空白,生态学家揭示着其生活习性,仿生学家绞尽脑汁地模仿着它们的特长,就连孩童们也在煞费苦心地增加自己的收藏。</p><p class="ql-block">小小蝴蝶竟有着如此巨大的魅力,让我们也去认识它们、研究它们、保护它们吧!</p> <p class="ql-block">昆虫展厅,展示了地球上最繁盛、种数超过100万种的昆虫代表性类群。有色泽鲜艳的“会移动的宝石”——甲壳虫,有多姿多彩的“夜之精灵”——蛾子;有凶猛的捕食性昆虫虎甲、螳螂、齿岭、胡蜂,有温文尔雅却致其它动物于死地的寄生蜂、寄生蝇;有伪装植物枝叶的竹节虫、螽(zhong)斯,有善于警戒恐吓的蜡蝉、蛾子、食蚜蝇。</p> <p class="ql-block">昆虫几乎无处不在,池塘里生活着龙虱和水龟虫,热带雨林里处处是蝉和蜷,草原沙漠有屎壳郎和拟步甲辛勤忙碌着,甚至高山上的冰雪地带也有熊蜂和苍蝇飞舞。厅内既有常见的蝗虫和蜻蜓,也有数量较少的珍稀昆虫长臂金龟、犀金龟。昆虫厅内还展示了会种蘑菇的蚂蚁。每类昆虫都配以精美的图片和丰富的知识介绍。</p> <p class="ql-block">昆虫概说</p><p class="ql-block">昆虫是动物界最繁盛的一个类群,最原始的昆虫在四亿年前就出现了。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今天地球上种类繁多、千差万别、各色各样的昆虫,它的种数超过其它生物的总和。昆虫的出现促进了植物的发展(如传粉),为动物的发展提供了食物,和人类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按照生物学的分类法,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在纲下面又分成目、科、属、种四级。</p> <p class="ql-block">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全世界已知动物已超过150万种,其中昆虫就有100万种以上,这个数目是软体动物的10倍,脊椎动物的25倍,鸟类的100多倍,甚至是植物已知种类(约33.5万种)的3倍。</p><p class="ql-block">昆虫纲的特征:所有的昆虫组成节肢动物门下的一个纲﹣昆虫纲</p><p class="ql-block">昆虫的形态特征是:</p><p class="ql-block">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p><p class="ql-block">2.头部具有一对触角、口器,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p><p class="ql-block">3.胸部有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p> <p class="ql-block">现以东亚飞蝗为例,表示昆虫的分类地位和阶元如下:</p><p class="ql-block">界→动物界</p><p class="ql-block">门→节肢动门</p><p class="ql-block">纲→昆虫纲</p><p class="ql-block">亚纲→有翅亚纲</p><p class="ql-block">目→直翅目</p><p class="ql-block">亚目→蝗亚目</p><p class="ql-block">总科→蝗总科</p><p class="ql-block">科→斑翅蝗科</p><p class="ql-block">亚科→飞蝗亚科</p><p class="ql-block">属→飞蝗属</p><p class="ql-block">种→飞蝗</p><p class="ql-block">亚种→东亚飞蝗</p> <p class="ql-block">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p><p class="ql-block">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而对昆虫进行分类是认识昆虫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于自然界中众多的昆虫,人们需要识别它们,并按其亲缘关系的远近,归纳成为一个有次序的分类系统,以便于正确地区分它们,进而阐明它们之间的系统关系。</p> <p class="ql-block">昆虫分类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在许多方面曾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益虫利用和害虫防治工作时,如果没有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则有可能弄错对象而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在进出口口岸检疫工作中,只有掌握了重要检疫害虫的种类和分布,才能有效的防止重要害虫的侵入或输出。</p> <p class="ql-block">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曾向我国东北和朝鲜空投了大量携带病菌的昆虫,我国老一辈的昆虫分类学家们,以科学的分类鉴定为武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世界揭露了美国的罪恶行径。同时也对迅速扑灭病菌和害虫提供了科学保证。显示了分类学不可或缺的作用,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p> <p class="ql-block">保护色,是指某些动物具有同它所栖息的环境所相似的体色,这样可以使它不易被捕食者发现从而得到保护。例如生活在草地中的绿色蚱蜢、生活在树上的拟叶螽斯以及栖息于树干上翅色灰暗的蛾类等昆虫。</p> <p class="ql-block">蜚镰目俗称蟑螂,中大型有翅昆虫,2-100毫米。体扁卵圆形,常暗色,少数野外种类颜色鲜艳;前胸背板大,盾形,常盖住头部。本目多为夜行性昆虫,杂食性。室内种类(如德国小镰和美洲大镰)由于污染食物,传播疾病而成为卫生害虫。本目中的地鳖虫是重要的药用昆虫,有破血化淤的功效。现在宠物市场也有一些大型美丽的种类被作为观赏昆虫饲养。</p> <p class="ql-block">双翅目,为昆虫纲大目之一,体微型至大型。体型多样;复眼大,触角多样,口器刺吸式、舐吸式或刮舐式。习性复杂,成虫有的取食植物汁液、昆虫体液或高等动物血液,幼虫食性杂,有植食性、腐食性、粪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适应力极强,陆生或水生,一般昼间活动,少数种类黄昏或夜间活动。本目昆虫很多传播疾病,如苍蝇、蚊子等;有的是农业害虫,如实蝇;有些寄生大型哺乳动物,如胃蝇。</p> <p class="ql-block">钩翅大蚕蛾</p> <p class="ql-block">乌柏大蚕蛾</p> <p class="ql-block">甲虫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甲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的鞘翅目。之所以称之为“鞘翅目”,是因为它们的前翅角质化,在不飞行时合拢,盖住膜质的后翅和胸腹部的背面。相对于其他昆虫来说,鞘翅目昆虫的身体坚硬,表面还有蜡质,这些构造在保护身体免受不良气候影响机械伤害和天敌的袭击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也是他们能够适应生活环境而成为昆虫中最昌盛的一支的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阳彩臂金龟,鞘翅目,臂金龟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长长的前臂在形态学的角度看来毫无用处,不但对飞行没有任何意义,就是在地面爬行都是障碍。其实,长臂金龟的前足是它谈情说爱的工具。原来,雌虫常隐居在洞穴中,雄虫只好把前足伸进洞口试探,假如找到了雌虫,雄虫就用前足触碰和抚摸雌虫,最终把雌虫逗出闺房。我国的臂金龟科记录约4种。本科多特大型种类,体色多样,或具金绿、墨绿、金蓝艳丽光泽,或黄褐、栗褐单一色泽。彩臂金龟属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国外有越南分布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拉步甲,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活在青藏高原脚下海拔1500-2400米的山间,在四川、福建、江西等省也有分布。其色彩异常艳丽,有的通体金绿色,有的头部和前胸带有金黄红光泽,鞘翅表面瘤状突墨绿色,折射出金属光泽,看上去似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美丽的拉步甲是一种比螳螂还要可怕的掠食者,它们行动迅速,生性凶猛,常以蝶、蛾、蝇类幼虫及蚯蚓等动物为食。拉步甲也能喷射带有强烈刺激性及腐蚀性的雾状液体,要是不小心沾到眼睛上会造成长达几个小时的剧烈疼痛,因此而产生的红肿也往往要几个星期才能褪去。</p> <p class="ql-block">天牛科,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俗称天牛,除了修长的躯体和角质化的翅膀外,天牛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触角极长,具有触觉作用,比天牛的身体还长,有的种类甚至可以达到体长的5倍。天牛喜欢啃食幼嫩枝条的树皮,幼虫在树干里蛀食木材,还定居在树干里挖“隧道”,对树木有较大的危害。</p> <p class="ql-block">竹节虫目也称䗛目,中至大型,体长1-40厘米。多绿色或褐色,细杆状或叶片状;无翅或前翅短小;足细长。植食性,通常生活在树林中,是著名的拟态昆虫,如杆蜂常拟态细树枝和竹枝,而叶编拟态绿色树叶,而它们的卵则拟态各种植物种子。行动缓慢,有趋光性。在宠物市场常有一些大型奇特种类被作为观赏昆虫饲养。</p> <p class="ql-block">竹节虫目</p><p class="ql-block">奇形怪虫名䗛目,体细足长如修竹;</p><p class="ql-block">更有宽扁似树叶,如枝似叶害林木。</p> <p class="ql-block">国家动物博物馆华北豹特展,带豹回家8周年摄影艺术展区,位于二楼博物馆东侧。八年同路,跨越山林城市;多方聚力,开创共生未来。</p> <p class="ql-block">华北豹是中国特有的豹的亚种,是华北地区现存唯一的大型肉食动物。它们被认为是勇敢、美丽、力量与神秘的化身,被当地老百姓看作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君子。它们坚韧而低调,也正因如此,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它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p> <p class="ql-block">从成立以来,猫盟一直致力于华北豹的保护,而“带豹回家”是其中最雄心勃勃的项目。本次特展将从这个项目入手,通过第一手影像资料、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来自保护前线的行动与观察,为您一点点揭开华北豹的神秘面纱。关注华北豹,就是关注华北的山地森林,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权益。</p> <p class="ql-block">1、什么是华北豹?</p><p class="ql-block">豹,俗称“花豹”“金钱豹”,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大型猫科动物。在中国,分布着豹的四个亚种,其中在华北山地广泛分布的亚种是华北亚种,也称“华北豹”。因为该亚种只分布在中国,国际上也被称为“中国豹”。</p> <p class="ql-block">2、为什么要保护华北豹?</p><p class="ql-block">物种保护是生态环保领域的一个垂直领域。对“旗舰物种”的保护往往代表了一个典型的环境问题,如北极熊代表北极的冰川健康程度,长江江豚代表长江水生态系统质量变化,藏羚代表青藏高原辽阔草原的完整性。</p> <p class="ql-block">3、华北豹保护面临的问题</p><p class="ql-block">豹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7年有学者指出,根据华北豹的种群数量以及栖息地的变化趋势,应该将该亚种的濒危等级定为极危( CR )。</p><p class="ql-block">栖息地丧失。华北豹曾广泛分布于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但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基础建设以及土地的开发,它们的栖息地已经丧失90%以上。</p><p class="ql-block">生境碎片化。想要让华北豹维持一个稳定的种群,至少需要一片面积为800~1000平方千米的完整连续的栖息地。但在华北豹的潜在分布区内,没有这么大的自然保护区。举例来讲,几座风电站的建设工程或者一条繁忙的公路就足以将豹的栖息地切割开,阻碍两边的个体的基因交流,最终将可能导致种群崩溃。</p> <p class="ql-block">人兽冲突。栖息地猎物不足的时候,华北豹可能会冒险捕食狗与家畜,这样的行为会导致村民与豹发生冲突。因吃牛而被毒杀或猎杀是华北豹的直接致危因素之一。</p><p class="ql-block">非法盗猎,直接威胁到华北豹及其猎物的生存。其目的可能是野生动物的消费(包括肉类和皮毛),也有可能只是为了狩猎行为本身。非法盗猎的形式多样,常见的装置包括高压电网、猎夹猎套、捕鸟网、地笼陷阱、猎枪、弓弩等,也有人会驱狗进山,进行歼灭性围猎。</p> <p class="ql-block">4、追踪华北豹</p><p class="ql-block">想要了解华北豹面临的生存威胁,更好地推进保护,我们需要持续了解华北豹种群的基本信息。但华北豹行踪隐秘,该如何了解它们呢?</p><p class="ql-block">红外相机技术、粪便DNA分析技术</p> <p class="ql-block">5、人豹共存之路</p><p class="ql-block">带豹回家的第一步,是保护好现有的华北豹种群。山西铁桥山保护区、八缚岭保护区以及之间连片的森林中分布的华北豹种群是向北扩展分布的基石种群,是距离北京直线距离最近的种源地,对其开展保护和修复工作意义重大。但因为历史原因,铁桥山保护区里依然生活着9000多户村民,华北豹活动的区域距离居民点不到500米,在这样的亲密接触环境下,我们要怎样保护华北豹,同时也保护村民的人身安全呢?</p> <p class="ql-block">华北豹,中国独有的豹亚种,也是华北山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一只成年母豹需要约50平方米的栖息地,成年公豹则需翻倍。</p> <p class="ql-block">6、迎豹回家</p><p class="ql-block">华北豹的“老家”,19世纪中后期,西方科学家通过从东亚地区运回的标本,第一次认识了华北豹。最早的三件标本中有两件的产地可以准确溯源——它们都来自北京市西部山林地区。</p><p class="ql-block">这三件标本被起了三个不同的物种名字: Leopardus japonensis , Leopardus chinensis 和 Felis fontanierii 。这三个种最终被归并,成为豹下的一个亚种,而根据动物科学命名法的优先原则,亚种的学名保留了最早的那个的名字,现在叫作 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 。</p><p class="ql-block">很不幸的是,拟定最早那个名字的标本的产地信息是不准确的。那是一张华北豹的毛皮,由欧洲的皮货商从日本购得,赠予大英博物馆以供检验,产地想当然地标记成了日本,学名也是根据这个产地拟定。但是日本是没有豹的,那张毛皮其实来自中国华北某地。</p><p class="ql-block">之所以保留 japonensis 这个名字,而不采用现在看起来更准确的 chinensis ,是依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里的“优先法则”,即一个分类单元的学名应以最早发表者为准。</p> <p class="ql-block">动物多样性与进化展厅,位于国家动物博物馆B1层。展示了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描述了现有生物类群的特点、命名原则和分类体系,解释了生物的起源,回顾了人们对生物起源的认识和进化论的发展历史,列举了支持进化论的古生物、形态学、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并阐述了大陆漂移与动物分布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动物多样性。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在形态、习性、栖息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变异,构成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动物进化,是生物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物种的遗传特征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在亿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动物进化经历了多种形式的适应和改变,最终形成丰富多样的动物界。</p> <p class="ql-block">无脊椎动物展厅,位于国家动物博物馆B1层。通过展示无脊椎动物中一些代表性类群,如“珊瑚”“贝壳”“蚯蚓”“蜘蛛”等,将动物标本实物展示给观众,让观众对无脊椎动物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p> <p class="ql-block">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现存的有11万种以上,还有35000化石种,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门类。特别是一些软体动物利用“肺”进行呼吸,身体具有调节水分的能力,使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构成了仅有的适合于地面上生活的陆生无脊椎动物。</p> <p class="ql-block">珊瑚,是由珊瑚虫分泌的钙质骨骼聚结而成的海洋生物,形态多呈树枝状,颜色包括红色、白色、蓝色和黑色等。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门,通过分泌碳酸钙形成骨骼,这些骨骼逐渐积累形成珊瑚礁或珊瑚群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