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 2025年3月9日,初春时节,决定去爬嘉午台,爬山前先熟悉它的人文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 在西安市长安区的秦岭七十二峪中,隐藏着一个名为白道峪的神秘之地。这里曾是唐代皇族的避暑胜地,最高峰岱顶,海拔高达1870米。因为唐代时期在峪内修建了1000个台阶直通山顶,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白道,因此得名白道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嘉午台,亦名嘉五台,是秦岭崇山峻岭中一座岫峦叠起、奇峭突兀的山峰。因山险景奇,怪石嶙峋,景观别致,大有西岳华山之气势,故有“小华山”之称。</span>其龙脊、龙头、龙尾等景观极具挑战性,尤其是龙脊两侧的悬崖峭壁,让人望而生畏,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前来挑战,有“万山之王”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嘉午台不仅拥有自然奇景,如回心石、破山石、登云梯、天梯等,还融合了宗教文化,如山神庙、太白庙等,成为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绝佳之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度娘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山之王~嘉午台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遇事不决~嘉午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思前想后~嘉午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临时起意~嘉午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说走就走~嘉午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无处可去~嘉午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来爬嘉午台的小伙伴们总结的,他们说山去多了,就能感受到嘉午台的包容与大方。</p> <p class="ql-block"> 从白道峪入口开始进入。 </p><p class="ql-block"> 蓝色的天空,金色的阳光,温暖的空气,美丽的心情。恰逢周末,登山人特别多,春来花开,人动万物苏。春天就像我们的青春,来的缓慢又突然,内心总会泛起层层悸动和憧憬,纯粹而热烈。</p> <p class="ql-block"> 刚进入山路,路面还算宽阔,脚下的泥土和石块儿混合在一起,有松软有坚硬,此起彼伏,刚刚融化的雪后泥土湿润,经历了无数人的踩踏变得很有韧性,湿而不泥。路边河沟里的水流潺潺。山因水而变得秀美,水因山而有了灵气,山水相间,才有了这盛景圣地。</p> <p class="ql-block"> 穿越乱石河沟,可见一丛一丛一人多高的箭竹,竹枝上飘着户外人挂下的彩带,犹如无声的向导,随风舞动中为后来的人指明方向。</p> <p class="ql-block"> 开始一段拔高,环绕着一棵棵的大树向上,盘根错节的树根,互相缠绕、交叠,倔强又张扬地裸露在棕褐色的泥土之上 ,展示着它顽强的生命力。行人来来往往,脚步匆匆,不知道无数只脚的踩踏,会不会让它感到疼痛?它沉默不语,却以无畏的姿态,坚守着对生命的执着。</p> <p class="ql-block"> 上山的人中大多是年轻人,还有娃娃。九零、零零后给大家的印象始终是:晚上不睡觉,白天不起床,但是在这山上他们才是主角。我这种大妈级别的人真的很少,一路上和他们相伴相随,看他们气喘、流汗的样子,听他们嘻哈说笑的话语,请他们为我拍照时的热情,以及登顶时俯瞰群山的震撼与激动。都是那么朝气蓬勃,恰如这春天,满是希望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 大概一小时左右来到二天门,嘉午台的二天门是一座道观,名为“通灵观”,位于登山路径上,是登山者途中的一个休息点。大家到这里都会坐一会儿,这里路边有个小摊位出售水。休息的人说还有很多狗狗,并给它们带了零食,说这里的狗狗会带领你一直到山顶,可我没看到它们,也许,这些狗狗正在前方带领人向山上去吧。</p><p class="ql-block"> 二天门古朴典雅,门外绿竹成荫,庄严肃穆宁静的氛围感拉满。一副对联:“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体现了对“闲人和盗者”的拒绝,对“贤人和道者”的接纳。嗯,努力让自己做一个贤德的人。</p> <p class="ql-block"> 这个热闹的地方算的上是山顶的一个农家补给站,被大家称为“分水岭凉皮摊”,凉皮、方便面、矿泉水都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俨然是山间最接地气的服务中心。此刻海拔1300米,距离嘉午台岱顶仅2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 从白道峪入口到"分水岭凉皮摊",这段路大小石头突兀不平、坡度陡,是体能的“试金石”,大自然的"狗血"考验。一路上的小伙伴说,熬过这段,美景就在眼前,"巅峰时刻"即将来临!</p> <p class="ql-block"> 一个用石头搭建的小小的山神庙,不足半人高,几炷残香散落小庙前在石缝间,这大概也是寄托着来访的人们质朴而虔诚的祈愿吧。站在庙后的这个制高点,放眼望去可以隐约看到长安区。</p> <p class="ql-block"> 越往上走,山路变得越窄,台阶也多了起来,山上的积雪还没完全融化,积雪混合着泥土很湿滑,需要小心翼翼,此时的双脚满是泥泞,为了安全起见,我穿上了带的冰爪,冰爪一穿感觉安全感满满,走路也快了,不一会儿就超越了好多人,一路上不时的还去提醒没有 穿冰爪的人,一定要小心点。山路不断在拔高,我也气喘吁吁,稍稍停顿休息一下。回头看到一个小伙子不停地在原地打滑,距离他左侧不足五十公分就是崖边,没有冰爪,没有手杖,还穿着一双平板鞋,这是什么神仙手?只见他双手也扣紧了地上的积雪,努力地想要向上爬,可是白费工夫,搞得他后边的人也丝毫不敢上前。我看看自己手里的双仗,犹豫了一下还是递给他一支。严格说来,在户外随身的东西都是不能外借的,危险的地方这些对自己都是救命的。我没有急着往前走,小伙子感激地看着我,努力用仗支撑起身体,好容易往前走到了相对安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前来到一块儿大而薄的石头和山体相夹的石梯前,山体上写有“破山石”。 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关公刀破山石”的震撼故事,具体为啥这么说,可能源于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在文学和艺术中的形象深入人心吧。</p><p class="ql-block"> 清代高鹤年居士《终南山经冬略记》:“上山十五里。破山石护国寺。俗呼嘉午台……” 顺着破山石间的石梯上去就看见了嘉午台有名的“回心石”,不知道为啥叫“回心石”,爬山的人说,远看像守望长安城的“蓝田猿人”头像。不知道是不是有回心转意的意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站在回心石上望去,对面就是险要地段“朝天梯”,朝天梯是在50余米高的壁立山崖上,人工凿成的92级石级。两侧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铁索链,爬山的人可踩石阶攀铁索而上。第一段上来进入第二段,石梯旁边的崖壁上刻有“登云梯”三个大字,在太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因天梯,三面临空,孤零零地在山崖上,沿那仅容一人通过的险境时,身子只能贴在岩壁石级上,眼睛紧盯着台阶,手抓牢铁索,小心翼翼地将身体向上提,惊险而富于刺激。</p> <p class="ql-block"> 天梯之上,就是嘉午台岱顶,海拔1700米。这里有唐开元九年修建的兴庆寺,原寺已毁,现寺是明、清时重修的,寺内住有僧人。过戴顶出南天门直下数米,便是“龙背”。刚上到龙背,就被眼前景象震撼了,龙头至龙尾绵延横亘在这天地,龙背上载满了华夏儿女,站着的、坐着的、还有躺着的,他们一定很享受这种被祖国脊梁高高承托的爱:接纳、包容、温暖。 </p><p class="ql-block"> 我没到过华山,但知道华山特别险。可站在这里,听龙背上的小伙伴说,比华山的苍龙岭还要险。我原地定了定神,小心翼翼走到龙背中央,学着年轻人的模样,也留下自己帅帅的身影🤭。他们说今天天气好没风,若遇上劲风,在龙背上很难站起来,但凡有雪想要过到龙头也很难。是啊!此刻想想那样的情景都会令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p><p class="ql-block"> “龙背”的尽头,由几块巨大奇石堆砌而成的“龙头”,为嘉午台绝顶。在此向北望去是拔起在龙背尾部的岱顶及其上的兴庆寺,今天天气晴朗,没有云海,否则定会看到不一样的绝美奇景。</p> <p class="ql-block"> 过龙背经过了崎岖蜿蜒的向上小山道,拔高虽然不大,但毕竟是上龙头,高度还是有,且山路雪未化,必需穿冰爪才安全。一路看见了挂在山边的经幡,五颜六色的幡布轻轻摆动,护佑众生平安喜乐,热爱生活,永远充满生命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走过经幡来到一座小白塔下,白塔周围挂满了风铃,还有爬山人带来的鲜花。轻轻摇响风铃,铃声悦耳动听,传向山谷,传向更远的远方。再往前走几步就到了龙头,我抬头往上看,龙头很高很大,我站的位置充其量只是龙头的下边,或许是站在了龙头的嘴巴里,反正感觉不一样,抚摸着龙头,感受它得强大和威武,内心觉得很是自豪,仿佛站在了祖国的最前沿骄傲满满。</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还邂逅了两只可爱温顺的小猫咪,轻轻抚摸它们的毛发柔软可亲,小家伙始终微闭双眼,尽情享受每一个过来和它互动的那份温存。遗憾口袋里没有可供它们的食物,下次来一定记得给你们带火腿。打卡拍照,作别了小猫,深情地拥抱了龙头,原路返回。待到下一个季节,定会再来看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上嘉午台,行色匆匆,好多景致没有分辨出来,好多庙宇道观没有发现在哪里,什么老虎口,老鼠偷油在哪里,轩龙桥是哪个桥,九铃塔是啥样子,苍鹰寻食又是哪个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 嘉午台就在这里,我还会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