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一说我汪脉太极拳功夫的</p><p class="ql-block">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 大家是在网上看到我的视频,喜欢我,奔我来的。来了之后,我先让各位体验了我的功夫,你们认为不是假的,也不是配合,所以才决定来运河广场学习的。是不是?</p><p class="ql-block"> 我教大家的主要推手功夫是“汪脉朱门点劲功夫”。以我的经历,“朱门点劲”是很独特的,也是很难学的,没有三五年左右的时间揣摩是揣不通摩不透的。几乎近十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朱门点劲”的一套教学程序,就是先不急于教学“朱门点劲”,而先教为“朱门点劲”打基础的铺路子的三种功法:“松静功”、“轻灵功”、“虚无功”。所以我的教学程序是:松静功夫→轻灵功夫→虚无功夫→点劲功夫。松静、轻灵、虚无,学明白了之后,学习点劲就容易多了,学习的时间就可以大大缩短,不用三年五年了。</p><p class="ql-block"> 太极推手,接手的问题是个大障碍,也是个大难题,这是很多人解决不了的难题,我们必须先解决这个难题。这个大障碍不扫除,这个大难题不解决,学习什么功法都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所以,学习以上四种功夫的关键是首先要解决“接手”的问题。汪脉推手“接手的规则”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汪公“接手的学问”,严格遵守执行。这几天,我们已经练习了“接手要轻”、“轻如鸿毛”、“剌皮不刺骨”、“无侵袭之意”、“虚虚乎乎地接”、“似接非接,若有若无”、“用气接,不用力接”,“手要软,不能硬,硬一点儿都不灵”。把用手抓人、拿人、捏人、攥人、戳人、杵人、推人等不合乎太极拳要求的不对的习惯要克服的干干净净。都体会到了明白了什么是汪脉推手接手的规则;昨天我们又学习了《汪脉朱门接手诀》,“接手分清敌和我,彼此之劲不混合。不受手快来侵袭,不受变化影响我。不受强力来欺压,不用牵来不受扯。千招变化如新接,自由圆活属于我”。这个接手诀八句诗五十六个字,我们昨天通过研究切磋,明白了八句歌决的真正含义,今天,我们要把这五十六个字,简明到十个字:“分敌我,不混合,自由圆活”。</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就用这十个字,继续体会《接手诀》的应用,真正解决推手中的接手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说一个观点,老拳论说“全凭心意用功夫”,心意是什么?心意就是想法。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就是“全凭想法用功夫”。我们的一切行为举止是不是都由想法决定的?你想干什么就会干什么,你想怎么干就会怎么干。玩太极拳和太极推手,也是如此。你想用筋骨之力玩自然会用筋骨之力,你想用各种招式招法玩自然会用各种招式招法。我们既不想用筋骨之力,也不想用招式招法,我们想用的是各种神意气的心法。怎么想能玩出好功夫就怎么想,所以我教大家,就教打拳和玩推手的正确的想法。再说明白点儿,那些争强好胜、斗力顶牛、象摔跤丶象支黄瓜架的太极推手为什么和我们玩的不一样?根本原因是想法不一样,思维理念不一样。他们想的是用筋骨之能,是肢体能量,我们想的是用心法之妙,是心理能量;他们玩的是互相争斗的力量的较量,我们玩的是和谐的心里共鸣。</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几天研究如何接手,是怎么想的?怎么想对,怎么想不对?怎么想是功夫,怎么想不是功夫?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以后教各种功法的时候,就教每种功法都应该怎么想,知道怎么想才出好功夫?把出功夫的想法再用到打拳中去,推手和打拳就合二为一,融会贯通了,打拳和推手的蕴味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境界会有明显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主练与陪练:翟清江太极推手松、轻、虚、点劲功教学的重大创新</p><p class="ql-block"> 一一关凤山</p><p class="ql-block">主练与陪练创新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在武术教学中,特别是太极推手这类具有潜对抗性和互动性的项目,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翟清江太极推手松、轻、虚、朱门点劲功教学,提出主练与陪练的模式,是其教学中的重大创新。主练者可以更加专注于自身动作的规范、发劲技巧以及对松、轻、虚功的感悟和运用。陪练者则起到鉴定主练者“对与不对”“是与不是”“有与没有”的作用,通过与主练者的互动,让主练者在实际应用中体悟和提升所学。这种模式能够模拟更真实的攻防、技击场景,使主练者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极推手松、轻、虚功的攻防技巧精髓,提高学习效果和应敌能力。</p><p class="ql-block">对学员学习的促进,提高专注度</p><p class="ql-block"> 主练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将心意集中在攻防技艺的训练上。例如在进行“神意气”诸多技艺练习时,能够全身心投入心法的运用,避免外界和自身杂念的干扰,更深入地体会每个动作的心法要领和发劲时机。</p><p class="ql-block">增强技击经验</p><p class="ql-block"> 陪练者的存在提供了真实的对抗环境。主练者在与陪练者的互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意念想法,逐渐积累应敌经验。比如,在面对陪练者不同的进攻方式时,主练者需要迅速做出反应,运用所学的松、轻、虚功化解对方的攻势,同时寻找时机进行反击。</p><p class="ql-block">促进技艺交流</p><p class="ql-block"> 主练和陪练之间的互动过程也是技艺交流的过程。陪练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及时给予主练者反馈,指出其动作中的不足之处。主练者也可以从陪练者的角度,了解自己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p><p class="ql-block">对教学体系的完善,丰富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 主练与陪练的模式为太极推手松、轻、虚功教学增添了新的元素。以往的教学可能更多地侧重于单人练习或集体练习,而这种模式将互动性引入教学中,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灵活安排主练和陪练的组合,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p><p class="ql-block">提升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 通过主练与陪练的互相感应,教师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学员的学习情况。在学员的互相感应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这种模式也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2025.3.23.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2025.3.22.</p> <p class="ql-block">2025.3.21.</p> <p class="ql-block">2025.3.20.</p> <p class="ql-block">汪脉朱门《接手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