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林县三里镇韦寺村韦寺庄与三里集镇隔着一条河,河上有座桥叫“三六江渡槽桥”,是韦寺庄群众赶集和小孩上学的必经之路,也是三里著名的农业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修渠储水,兴修水利工程。上林县三里人民群众和“知青”响应号召在三六江桥上兴修水利工程——三六江渡槽桥。他们用一双双布满老茧的双手,利用扁担、锄头、铁锤等最基本的劳动工具外,凭着一股“大寨精神”——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兴修许多大型水利工程,改变当地“望天田”,使万亩荒地变良田。“三六江渡槽桥"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三六江渡槽桥”从1962年11月30日开始建设到1964年1月30日落成,桥面宽2.5米,桥长50米。一年多的时间彻底改变了三里当地农田缺水的困境,灌溉了方圆百里的农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农田缺水的困境,创造出了高产稳产的农田,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p><p class="ql-block"> “三六江渡槽桥”是目前上林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渡槽,至今还在使用。人工渡漕是上个世纪农业生产较为常见的设施,在当时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也是那个年代革命精神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每当从桥上走过,似乎当年那种“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修储水渠场面就在眼前。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在激励、感染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