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安溪县金谷镇金谷溪岸</p> <p class="ql-block"> 早在2023年12月30日中央1套《三餐四季》福建篇中看到了这个地方。陈文令介绍这是他的母亲照着他写的正楷字锄出来的,落款是锄头和母亲名字,真是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8日,来到实地。</p> <p class="ql-block"> 2021年下半年,陈文令正式启动溪岸项目,并为其暂定名为“安溪金谷艺术园”。“我想要创造一个自然与人类及各类生物共生但又互不打扰的独特样板,献给我的母亲,我的父老乡亲”——陈文令。这样的理念,才会做出如此自然、独特的作品。过河方式保留了上个世纪70年代建筑的石跳钉,借助吊机,新筑了巨型石跳钉、衲衣桥。</p> <p class="ql-block">石跳钉</p> <p class="ql-block"> 衲衣桥</p> <p class="ql-block"> 这里刚举办过交流会(14日)。</p> <p class="ql-block"> 荔枝树粗壮遒劲,与鹅卵石垒成的山形墙交相呼应,尽显自然古朴风格。</p> <p class="ql-block"> 山墙的原型,就是家门前的远山。母亲思念亲人,总是远眺家门前的远山,干脆,他就将远山“搬”到家门前,慰藉母亲。</p> <p class="ql-block"> 赑屃(bì xì),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之九子之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祥兽。赑屃又名霸下、鳌、龟趺(fū)、天下、龙龟等。外形似龟,善驮重物,多用以驮负碑础。榕树下的这尊石雕我想应该就是赑屃。</p> <p class="ql-block"> “红孩子”系列表达的是一种个人自传性体验的自我形式。</p> <p class="ql-block"> 2017年的时候,陈文令创作了一件名为“行走的人”的作品,在这件作品中:“主人公是一个一个自传体的青春少年形象,他弓着腰,戴着面具,怀抱着一块沉重而又发光的石头,背上顶着一株即将怒放的梅花,步履蹒跚地向前行走着。有着一种永远向上向前的少年心志: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个行走的人,带着某些凄楚与苦涩,却依然要走出诗意和浪漫、走出喜悦和深情。这是我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也应该是大多数当代人的普遍生存状态。”</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将作品放在蓝天大地之间,可以服务所有人,不挑观众,甚至流浪汉都可以在雕塑上坐一会儿。”这是陈文令的艺术理念,所以,园里到处都可以坐下休息。</p> <p class="ql-block"> 石桌石凳。</p> <p class="ql-block"> 这里面有竹椅、铁椅。</p> <p class="ql-block"> 石元宝</p> <p class="ql-block"> 这些石块可看可坐,可以拍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就是流浪到此地的流浪汉,谢谢艺术家赐坐!</p> <p class="ql-block"> 地瓜的闽南语读音就是憨直。这个logo很独特。</p> <p class="ql-block">古石件</p> <p class="ql-block"> 我这小身板,在瘦身亭这就是我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