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一场骨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联合的大抢救;这是一场最终跑赢死神的大较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 生命垂危,紧急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一名车祸外伤的中年男子被送达昌邑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时,面色苍白,呼吸每分钟38次,血压低至79/50mmHg,全身血迹斑斑,头部伤口处皮外翻,鲜血外流,情况十分危急。 护士熟练地为患者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准备输血,协助清理伤口。麻醉科第一时间进行了气管插管,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的流逝都可能让患者陷入更危险的境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 多学科会诊,确定抢救方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创伤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胸心外科、普外科、麻醉科、放射科等迅速进行多学科讨论。创伤外科徐雅强主任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发现患者逆行性遗忘、双下肢无力,初步诊断“创伤性休克、L1椎体爆裂性骨折、脊髓损伤并截瘫、创伤性脑出血、肋骨骨折、脾挫伤、气胸、腹膜后血肿”。“立即输注多巴胺,准备输血”徐主任一边用纱布按压着患者头部那道狰狞的伤口,一边快速下达着指令“先处理头部伤口,准备清创缝合包”,赵勇副主任迅速带好手套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护士熟练配合处理伤口。胸外科及时进行了胸腔闭式引流,同时,快速输液补充血容量,“加快输液速度,调节多巴胺入量,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徐主任再次强调。经过充分讨论后,专家们一致认为急诊手术风险巨大,决定密切监护,神经外科进行了脑室介入止血手术。然后先采取保守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其他手术。 随着救命的新鲜血液缓缓流入患者体内,他的面色逐渐恢复了一些血色,血压也开始回升,心率也慢慢平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 拼赢“第二个死亡高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全身软组织损伤出血包扎好,伤口清创缝合完成,血压平稳后立即通知CT室,创伤外科护士长李伟娜迅速与陈大夫将心电监护仪、氧气枕等多种维持生命的设备固定在床上,每一样都是大叔的生命保障,一路上我们紧紧盯着监护仪上闪烁的数字,每一个数值的微小波动都揪着护送的医护人员的心!而当CT显示胸腹主动脉夹层的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整个CT室里只有监护仪的滴答声和自己的急促心跳声。血管外科戚晓光副主任建议将病人紧急护送到重症监护室。“严重多发伤有3个死亡高峰,目前,患者处于第二个死亡高峰,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如抢救及时、得当,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继明说。患者已有尿量减少等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我们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严格控制每天的补液量,同时还要兼顾他的心肺承受能力及脑水肿的情况。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及器官功能、意识情况、瞳孔变化,随时调整液体速度,依据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并积极予以了纠正贫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纠正内环境紊乱、预防感染等综合抢救治疗。经过2天的日夜坚守和积极治疗,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达到了手术条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 多学科联合手术治疗,转危为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交代病情后,戚主任等专家们凭借丰富的经验,经过几小时的艰苦奋战,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内隔绝术和腹腔探查术顺利完成,我们再一次将患者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那一刻,大家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看着彼此的欣慰笑容,心中满是成就感。在多学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我们凭借着专业、冷静和坚持,成功的将一个生命从悬崖边拉了回来。人民医院医护团队以专业为盾、以仁心为灯,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个细节,书写了新时代医护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供稿:创伤外科王萍 李伟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