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知识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悄然萌芽。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我们温馨而又充满活力的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一年级语文公开课在这里拉开了序幕。本周,我们以书为舟,以梦为帆,共同踏上了一段探索语言之美、文学之魅的奇妙旅程。</p> <p class="ql-block"> 杨瑞华老师执教的是《端午粽》,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展示粽子的图片、播放包粽子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端午粽的外形和制作过程,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杨老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分小组读、男女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情感,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情感。字词教学时,杨老师运用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字源识字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学生识字效果良好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王亚希老师执教的《端午粽》,这篇课文是表达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本节课开始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对端午习俗和课文内容的兴趣 ,教学中识字环节采用多样化方法识记生字;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读中感悟,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帮助学生理解,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p> <p class="ql-block">徐飞燕老师执教的是《夜色》,在导入环节,徐老师借助充满童趣的动画视频,展示小朋友在夜晚的不同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迅速将他们带入课文情境。识字教学时,采用了加一加、形象联想等方法,比如把“胆”拆成“月”和“旦”,并引导学生联想月亮下的一天,帮助他们记忆字形,学生识字效果良好。在朗读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学生较好地把握了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读出了“我”前后心情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公开课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己、展示才干的平台,一年级组语文教师相互学习,深入交流,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共同进步。为老师的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契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