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疆散记(克拉玛依一胡杨河市一赛里木湖一果子沟一霍尔果斯一伊宁) <p class="ql-block">第十一天(9月16日)早晨8点,我准时起床,趁着阳光正好,把帐篷拿出来晾晒,顺便整理了一下车内的行李。12点左右出发,前往克拉玛依。一路上,边开车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偶尔停下来拍拍照,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壮丽。傍晚7点,抵达克拉玛依。这座以石油闻名的城市在夜幕下显得整齐、安静又繁华。在酒店安顿下来,走在大街上,凉爽的风,闲适的人,让一天的奔波疲惫卸掉。意外的是曾经给我家装修的木匠师傅在朋友圈看到我们到了克拉玛依,竟打来电话,说他在克拉玛依打工,要请我们喝杯酒! 第十二天(9月17日)早晨8点,沿着217国道驶向赛里木湖。途中,拐进新疆建设兵团130团九连,与一位张姓大哥聊了聊。他告诉我们,这里每人分到50亩地,主要种植棉花,如果收成好,年收入能达到5万多元。退休后,土地会交还给连队。张大哥明年二月就要退休了,言语中透着一丝期待和不舍。我们参观了连部,随后在值班员的指引下,前往团部所在地——新建的胡杨河市。在那里,品尝了当地的豆腐脑。下午4点,到达赛里木湖。沿着湖边自驾,眼前的景色让人惊艳不已。从东门进入时,湖水呈现出翡翠般的绿色,随着车行光影的变化,湖水的颜色也仿佛在变幻,美得让人屏息。然而,当我们行驶到西门时,天气突变,雾气弥漫,冷风夹杂着冷雨扑面而来。远处的湖面却依然阳光明媚,丁达尔光穿透云层,雪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形成了一幅“半湖烟雨半湖晴”的奇妙景象,令人叹为观止。晚上7点,我们从南门离开赛里木湖,向果子沟方向前行。在沟底,我们找到了一家名为“紫色相约”的民宿,住进了蒙古包,每晚180元。老板热情地为我们烧了炉子取暖,还铺了电热毯。躺在温暖的地铺上,望着蒙古包的穹顶,整个人懒洋洋的,感到无比舒适和放松。 这一天从兵团的田园生活到赛里木湖的绝美风光,再到果子沟的宁静夜晚,每一段经历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人情的温暖。 第十三天(9月18日)清晨7点半,我从蒙古包的毡帘间钻出,薄雾还未散尽的山谷里,草尖上凝着露珠。我独自驾车折返至赛里木湖南门时,朝霞正从云层裂隙间倾泻而下,将湖面染成琥珀与玫瑰金交织的绸缎。我支起三脚架,看晨光在湖岸划出蜿蜒的金色沙线,远处叫不出名的水鸟掠过水面,翅尖抖落一串碎银般的光斑……相机快门咔咔,但镜像怎么也比不上眼睛看到的、脑子里留存的美。唉!别了!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的广告语)九点多,我扛着三脚架转战果子沟,站在观景台俯瞰这座"伊犁第一桥"。钢索如竖琴琴弦般绷在峡谷之间,云雾缭绕中,重卡在桥面化作缓慢移动的甲虫。镜头里,赭红色山体与银灰色桥体形成奇妙对话,恍惚间竟分不清是人工征服了自然,还是自然驯服了人工。正午时分,霍尔果斯口岸庄严、雄伟的大门耸立在面前。铁丝网两侧的向日葵开得同样灿烂,哈萨克斯坦方向的卡车司机朝我们挥手,阳光下他手腕上的银镯泛着温润的光。边贸城里的俄罗斯巧克力、格鲁吉亚红酒….琳琅满目。妻子挑了支雕花铜壶,说要把西域的阳光装回家。下午三点的伊宁用满街沙枣花香迎接我们。六星街的蓝墙彩窗下,维吾尔族老人正在树荫里弹奏热瓦普,琴弦震颤的瞬间,斑驳光影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跳起胡旋舞。汉人街夜市升腾的烟火中,烤包子在馕坑里滋滋作响,卖冰淇淋的姑娘舀起乳白色凝脂时,手腕翻转出优美的弧度。暮色四合时,我揣着伊力特曲坐在酒店露台。几两白酒入喉,灼热感顺着喉管漫向四肢,远处清真寺的新月与霓虹灯牌交相辉映。晚风捎来手风琴的旋律,恍惚看见百年前驼队商旅的马灯,正与此刻街巷里的车灯流光重叠成时空的琥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