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读《首先你要快乐,其次都是其次》,也读《禅》,又读汪曾祺、余光中、梁实秋、季羡林、丰子恺、老舍等大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快乐的热浪,会把平凡的日子吹得蒸蒸日上。祝你今天快乐,永远快乐很难,那就做个开心的小孩,此时此刻。</p><p class="ql-block"> ——林小仙</p><p class="ql-block">试试了解年轻人的思想浪潮,读读九零后纸质书爱好者林小仙的作品。不对,林小仙的这本书不是读的,而是做的(除了书中专属年轻人的事做不得,其他的我这个“中年少女”都能拿来做一做,获得快乐,比如下图的阅读时光!)。我也是纸质书爱好者,并且一直坚守着,也尝试过电子书,不行还是喜欢不上,一个原因是费眼睛,最主要原因是我得在书旁边放支笔,倘若是不随时在书上勾勾划划涂涂抹抹并且偶尔心生感慨纸上涂鸦班门弄斧一下,就好像这本书我没读过一样,还是新书,所以在我这不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得自己买书,买来的书读得随心所欲肆无忌惮。过去的过去大部分都是从本地书店购得,在次封面写上“购于鹤市”某年某月某日,有些书纸业都已泛黄有些年头还是学生时代了。科技发达了,改成网购书,但这两本的出处又不同了,从南宁的大商场淘来大老远背回来,路途遥远倘若不认真对待,那岂不是辜负了书的旅程大西南到大东北一路的追随!</p> <p class="ql-block">在读到步姿谈文学与写作的文章中提到AI是否能代替人的写作,她认为人的写作是有温度的,科学技术的通用文是代替不了人的温度的,那些直击人心的文字是任何科技都代替不了的。是的,读“人和人的遇见,就是一朵小小的涟漪,缓缓地散开”;读“我们凭何眷恋人间?是人和人,是更广阔的,人和世间万物的联结”;读“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他。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读“绿是生命的颜色,绿是青春的颜色,绿是希望的颜色,绿是活力的颜色”;读“虽是块然独坐,然而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东西”;读“最是难忘一碗人间烟火味,故乡的食物,肉食者不鄙,清茶最为风雅,长沙的臭豆腐,酸梅汤与糖葫芦”;读“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读“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扬州的夏日,故都的秋,济南的冬天,花花草草人间路缓缓归”等等等等这些人间温暖抚平人心的句子试问怎么能是AI写的出来的呢?</p> <p class="ql-block">《禅是一株如梦花》写的是禅,又何尝不是写人生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p><p class="ql-block">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年龄在这,读点禅,有点佛系心理是生命之必然,比如东坡居士的洒脱禅,比如诗佛王维的禅意诗,虽然大师们嘴里的“禅言”你或许听不懂,但是那些个禅意要懂,禅趣要有,禅心要留,禅茶🍵要品……,毕竟是免不了很多俗的“俗家弟子”,所以就这么在“禅房”门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往门内看雾里看花像雾像雨又像风,门外呢随心随缘随性随意随安不也挺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