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葛洪博物馆

懒汉挣钱

<p class="ql-block">葛洪博物馆坐落于广东省惠州市罗浮山景区,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牌匾由诺贝尔获奖者屠呦呦亲笔题字,大概是要对真正的“青蒿能治疟疾”的发明人葛洪表示敬意吧!</p> <p class="ql-block">葛洪在中国道教历史上曾经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是民间评价并不太高,尤其是在中国北方。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人迷信长寿,道家和道教不是一回事儿!道家是一种思想理论,不存在正确与否,只有你理解与不理解。而道教是一种宗教,它借用了道家理论,在中国的名声有褒有贬。道教以炼丹获取长寿丹药为主要宣传手段,实际上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丹药使人长寿是个伪命题!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葛洪是有原型的,他是东晋时期有名有性的真实人物,曾对中医中药有过重大贡献,当然他晚年也迷信道教学术,师从于老丈人鲍靓研究丹药炼制,甚至也参与了火药等化学有关项目的研发,死后被后人神话为道教的神仙人物,那都是后话,与真实的历史人物葛洪无关。自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项之后,使人们重新开始认识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葛洪的历史功绩,去伪存真还原真实的葛洪,现在在网上等公开的场合再也看不到民间误解葛洪的那些迷信传说了! </p><p class="ql-block">新建的葛洪博物馆主要以现代科技手段,动画、4D电影等声光电技术手段以及300余件历史文物,展示葛洪夫妇生平事迹、著作、医学的贡献。以实物或体验的方式将葛洪养生文化呈现在广大游客的面前,让游客亲身体验,为广大游客直观科普中医文化知识提供平台,并用手绘的方式充分展示葛洪中医药文化。</p> <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发现对抗疟疾的新型疗法”而荣膺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后广东省罗浮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申请设立博罗县葛洪博物馆。经审核,博罗县葛洪博物馆符合《博物馆条例》和国家有关博物馆备案管理的规定。2016年9月4日正式建成,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克雷格·梅洛、马丁·查尔菲等专家为葛洪博物馆揭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后人对葛洪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厅正面青铜雕壁画,原图取材于元代画家王蒙作品《葛稚川移居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馆内循环放映4D电影《葛洪传奇》的电影厅,故事内容介绍了葛洪的一生,重点描述他隐居罗浮山行医采药、修道炼丹、著书立说、收授门徒、医道传承以及与鲍姑伉俪情深、志同道合的故事,也能够让观众体会到影片的震动、坠落、吹风、喷水…,等实景动感效果。只可惜当日参观时间紧迫,没来得及坐下来细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葛洪生平史料陈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葛洪生平介绍</b></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葛洪生于西晋年间(约公元283年~至约363年之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时期成为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科学家。葛洪出身于江南豪族,13岁丧父,家道中落。16岁起,广览经、史、百家,以儒学知名。后从方士郑隐学道。西晋太安二年(303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顾秘任葛洪为将兵都尉,因破石冰有功,升迁伏波将军。起义平定后,弃戈释甲。永兴元年(304年),赴洛阳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时值八王之乱,颠沛流离于徐、豫诸州,饱受战乱之苦,于是消极愤世,遂萌栖息山林、服食养性之思。建兴四年(316年)重返故里。东晋开国后,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咸和(326年~334年)初,司徒王导召葛洪补州主簿,转司徒掾,升迁咨议参军。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令。赴任途经广州,刺史邓岳表示愿供其原料在罗浮山炼丹,葛洪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葛洪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又增建东西北三庵。后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享年80。葛洪的去世传说较多,最广的传说当属羽化成仙,亦有无疾而终,以及被人暗害的传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出意外,成名的人物自幼都是苦读书的。不过葛洪被奉为道教的理论家、创始人之一,青年时期却是儒士出身,的确令人诧异,当然葛洪是晋朝人士,晚于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年代,学习儒学也不奇怪!晚年炼丹转投道教也算正常!</p> <p class="ql-block">葛洪是晋代名门,中国正史《二十四史》中收录了唐朝房玄龄主编的《晋书·葛洪传》,这几块展板大致介绍了葛洪家族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葛洪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成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一夜之间坊间对葛洪的印象再也不是那个只会炼丹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神仙的形象了,你所能看到的都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老中医,类似东汉张仲景、唐代孙思邈、明代李时珍...,等真实的历史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第二部分展区重点介绍了葛洪在中医中药方面的历史成就。在这里展览馆根据史书记载仿真修建了一座葛洪医馆,别去考证它的真伪,毕竟两千多年前的事儿了,这里只是简单说事儿而已。</span></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葛洪医馆大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葛洪医馆一角</p> <p class="ql-block">看展品介绍上说这是一个仿真机器人,我们参观的那天观众很少,没有讲解员服务,不知道这个机器人真的能问诊吗?当然估计应该只是一个展品而已,真要是能问诊的机器人早就拿出来实用了,大概率就是一个玩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葛洪采药成就展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葛洪最早研制天花治疗展台</p> <p class="ql-block">葛洪采集过的中草药样本以及使用过的中草药加工工具</p> <p class="ql-block">葛洪除了用中医中药治疗病患,两千多年前他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和笔记《西京杂记》就提出了免疫学理论并应用在实践中,例如治疗狂犬病的办法,虽然“免疫学”这个词汇世界公认是西方科学家最先提出来的,但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最早应用狗的唾液提取血清治疗狂犬病是1885年的事儿,的确是晚于葛洪一千多年,这也已经得到证实!这个展板展示介绍了这一事实。葛洪才是全世界未病先防的免疫学治疗先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葛洪在化学研究方面的成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时候中国人大多数没文化,人们很容易听信迷信,一个人好就会被神化,不好就会被妖魔化。葛洪恰好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道教炼丹,源于对“黄老”的崇拜,以及“神仙信仰”。 进而提出,通过修炼自己,亦可“长生久视”、“得道成仙”。 基于此,方士们或筑基炼丹,或修行悟道。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力图利用各种方法及科学技术发明来达到长生、成仙的目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随着现代化科学的发展已经证明炼丹是一种伪科学方法,人类是不可以长生不死的!因此现代再也没有人相信迷信了,但是历史上中国道教的方士们在炼丹的研发过程中也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歪打正着发明了很多新东西,葛洪在这方面就属于姣姣者之一。意外的成为了一个古代化学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葛洪炼丹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葛洪炼丹雕塑</p> <p class="ql-block">关于炼丹这方面的事情,现在看来大概属于葛洪最不露脸的成就了,本来嘛,这就是中国古人的一种迷信行为。道教炼丹术可划分为炼外丹与炼内丹两大范畴。早期炼丹术,主要是指以五金八石为原料,试图炼制出长生不老仙丹的方术。随着内丹的诞生,虽然仍沿用了外丹的术语,但炼丹的对象已转变为人体内的精、气、神。为了更好地厘清两者,人们通常将人体内的这种炼养过程称为内丹术,而将原先以矿物为原料的炼丹术称为外丹术。从这个展览看来葛洪应属外丹术炼丹范畴,展牌介绍说葛洪在炼制仙药的过程中成功的提取了单质砷,这一成就早于十三世纪欧洲炼丹师九百多年,成为世界最早的火药配方,坐实了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的发明地!当然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还有其他很多有关化学方面的成就,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发明。</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展台上我还看到了葛洪“我命在我,养生有法”的倡导,这应该属于内丹术的范畴了吧?</p><p class="ql-block">“我命在我不在天”,葛洪养生理论认为养生之道除“以药物养生”之外,还应“以术数延命”。主要有:饮食有节、恬淡寡欲、养气存神、药养治未病、宝精行气、房事节宣、不伤为本等。这些不都是现代养生之道吗?</p><p class="ql-block">两千多年前的葛洪就已经提出来的养生学说,至今还在沿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葛洪的著作与弟子</b></p> <p class="ql-block">葛洪在历史上是位有传记的真实历史人物,他不但有著作传承下来,而且有亲传弟子继承他的衣钵医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这块展牌罗列了葛洪所著的医书和小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葛洪最著名的一本著作《肘后备急方》,屠呦呦就是根据这本医书的记载发现的青蒿素,获得的诺贝尔奖!</b></p> <p class="ql-block">这是《肘后备急方》被后世引用过的统计表</p> <p class="ql-block">《抱朴子》是晋代葛洪编著的一部道教典籍。分内、外篇共有8卷:</p><p class="ql-block">“内篇”20篇,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p><p class="ql-block">“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p><p class="ql-block">全书总结了魏晋以来的神仙家的理论,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并继承了魏伯阳的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本书最有意思,居然是作为东晋道教学者、医师、古化学家的葛洪,忙里偷闲撰写的一部古代中国志怪小说集,共十卷。书中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92位仙人的事迹,其中很多人物并不是道士,但都均被葛洪编纂于传中。《神仙传》以想象丰富,记叙生动著称。</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对中国道教事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中国道教的主要神仙大多数都有真实原型,与外来融入到中国的佛教不同,而道教神仙故事大多数都与本书有关,甚至千年之后的明清神话小说都受到他的很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事实上除了唐朝房玄龄在《晋书》中为葛洪做过传记,后世宋、元、明、清等朝都有地方志为葛洪作传,以下是展览馆统计的各个朝代文献一览表:</p> <p class="ql-block">下面几块展板介绍了葛洪的亲传弟子黄野人,并说民间传说的黄大仙就是葛洪的亲传弟子黄野人。我不厚道地笑了,黄大仙不是黄鼠狼吗?中国地域太大,南北方在民间神仙的影响力不尽相同。当然历史上的黄野人应该真的是一位很好的中医师!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只是我个人的误会。</p> <p class="ql-block">在这一部分展览内容的最后一段我看到了又一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的记载,居然称他为葛洪的再传弟子,这不禁令我愕然!</p><p class="ql-block">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素有山中宰相之称,10岁读葛洪《神仙传》,有养生之志,难道这就是他被称之为葛洪的再传弟子的理由?不对吧?如果都是道士,相互称之为师徒关系到也正常,中华佛教也有这个习俗。陶弘景的历史名气一点儿不比葛洪低,他是著名的茅山道教的开山祖师,在道教界也颇有名气。当然如果从道教界的传承来说,“再传弟子”一说倒也能说的通。毕竟南方民间都把葛洪视为道教的祖师爷级别的人物嘛!这是宗教神话范畴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各地关于葛洪的纪念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事实上全国各地纪念葛洪的修道院、宫、观、书院还有很多,这里只以展览馆展示的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的几座图片翻拍件为例,以示纪念葛洪!</span></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三楼展示《巧手施艾 – 女医鲍姑的故事》和《伟大的发明 – 青蒿素研发专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爱情是永恒的主题”</b></p><p class="ql-block">关于爱情在任何故事里都永远是第一主题,在葛洪纪念馆也没有免俗。何况历史上葛洪与鲍姑又的确有故事,只不过在中华文化中关于爱情的故事比较含蓄,尤其是葛洪去世后,民间道教将其神话,并参考了佛教“教徒不能犯淫戒”的戒令,没有过分的渲染葛洪与鲍姑的故事,但是道教并没有绝对禁止道士婚姻,所以民间传说并不多。</p> <p class="ql-block">鲍姑(约公元309-363年),名潜光,中国古代四大(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女名医之一。精通灸法,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p><p class="ql-block">与葛洪结为夫妻后,共同研究医学和炼丹术,一起炼丹制药,并到广州一带采集丹砂等20余种药物,作为原料。鲍姑一生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所辖南海郡的番禺、博罗等县。医德高尚,擅长灸法,尤精通艾灸法,善于医治赘瘤与赘疣等病症,为百姓解除病痛,被尊称为“女仙”、“鲍仙姑”。“鲍姑艾灸穴位图”原存于广州市三元宫,对人体骨节经络、五脏六腑均有详细叙述,大致符合现代医学原理,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上三楼的两幅壁画,反映了鲍姑与葛洪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尊明代仿真的针灸铜人,据说是鲍姑发明艾灸时使用。</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台反映的是葛洪鲍姑伉俪共同完成的成就展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青蒿素的研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完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