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八景之首的大鹏所城,始建于明代(1394年),在600多年的历史中,见证了我国抵抗外来侵略者的种种事迹,从明朝的抗击倭寇,到抗击葡萄牙入侵,再到后来清朝抗击英国入侵,让大鹏所城有了“省会门户”的美称。深圳别称“鹏城”,就源于大鹏所城。“鹏“字出自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div>大鹏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大鹏奋起而飞,直冲九万里高空,飞到南方的大海,化身成为南海的大鹏半岛,故深圳被称为“鹏城”。</div> 深圳大鹏所城导览图。所城,即是“海防卫所”之意,是明清时期海防的军事要塞。 大鹏所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是当年由兵营发展而来的古城,位于现深圳大鹏新区,距离市区70公里。全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每个城门上建有一座敌楼。后因瘟疫,北门于明代(1394年)被封塞,其余城门保存完好,古城内格局基本维持旧态。我们于2025年1月初到访时,南门正在修缮。 古老的南门城墙,在2024年6月,发生了小范围坍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坍塌部分的城墙,为1984年重建部分。如今在南门城门洞口,用钢结构支架加固,没有了往昔的坚固感。 大鹏所城,当年是岭南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南门是大鹏所城的正门,明代建筑,南门城楼是现存三座城楼中最壮观的一座。2001年,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穿过窄长的城门洞口,古城的热闹景象立即呈现。虽然远离深圳市区,但前来旅游的游客还是不少。 路边的时光邮局,默默静立的邮筒,让游客回味着往昔邮路时代的故事。买张邮票寄封信,打个电报挂个长途电话,都离不开邮局。<br><br> 大鹏所城有21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建筑,赖恩锡将军第是其中之一,离南门城楼不远。大鹏的赖氏家族,出现了祖孙三代五位将军,以及刘氏“父子将军”等明清时期十几位将军,所以大鹏所城的“将军第”不少。 赖恩锡,1842年出生于大鹏所城,是三代五将之一。为赖恩爵将军的堂兄弟,官至福建晋江镇台(总兵),清代地方军事长官,负责统领一镇的军队,其职责包括镇守一方、管理军务等。据说大鹏所城有十一座将军府第,赖氏家族就拥有七座。<br> 赖恩爵将军第,如今转型为“布衣坊”,对于文物保护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既能让游客参观古居建筑,又能为屋主增加收入。 古城没有高楼大夏,没有钢铁车流,也没有热门景点的人潮,在这静谧悠闲的世界里,游客随意漫步,观赏,度过愉悦的时光。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狭窄街巷,穿行在古朴而宁静的民居中,仿佛穿越回到了明清时代的市井生活,想象着当年守军后裔的人来人往。 路过一座围墙精致的院落,应该是有故事的地方,然而找遍周边没有看到任何说明。 院落大门紧锁,透过大门栏杆,里面有座造型别致的二层小楼,肯定不是普通人家的居所。景区导览图上,也没有表明此地为何处。 左堂署遗址,又称左营署或县丞署,类似于县府衙门的军事办公场所。在长达6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大鹏所城作为海防前线的城堡,不仅加强了广东地区的海防,还维护了本地治安,左堂署遗址见证了这一历史过程。可惜的是,左堂署在十年动乱中被拆除,如今只有几组雕塑孤独地散布在空地上,略显单调。 大鹏所城的又一座将军第,目前尚未对外开放。斑驳的院墙,如一道道深邃苍老的历史皱纹,述说着往昔的故事。 东门李将军府,又称李氏将军第。大鹏李氏曾经是大鹏古城显赫的姓氏,大鹏古城内有数座李氏大宅第和李府书房。据说李氏家族曾经出过一品将军,但因年代久远,李家很少有文字实物资料传流下来,李家一品将军是谁已无可考。 李氏将军第门前的标志牌,显示了李家曾经的辉煌。只是如今人去楼空,再显赫的府第也沦落到出租屋的境地。 振威将军第,建于清代(1844年),规模宏伟,是大鹏所城最大的一座将军第,是赖氏家族的老宅,府第名字是清朝道光皇帝所赐,御笔亲书,用以褒奖赖家先祖赖恩爵,故又称赖恩爵将军第。大门两侧是皇帝御赐楹联:“秀一鹏山开泰运,重班凤阙迓鸿庥。”赖氏家族,三代出了五位将军。赖恩爵,广东水师提督,其堂弟赖恩锡,则为福建晋江总兵,父亲赖英扬,曾任定海镇总兵,叔叔赖信扬,则为福建水师提督,爷爷赖世超,则为琼州总兵。一家人世代忠义,守护着我国的东南沿海的海疆。 振威将军赖恩爵,作为林则徐的得力副将,成功指挥了九龙海战,打胜了鸦片战争的第一场战役。虽作战英勇,多次对阵英海军获胜,无奈清政府腐败无能,最终以割让香港岛求和,结束了鸦片战争,让赖恩爵悲愤不已,几年后郁郁而终。临终遗言:“吾忧朝政腐败而忧,吾乐收回香港而乐”。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回归前,世界各地的赖氏后人齐聚祖宅,在大门内的影壁上立碑“还我祖愿”。两侧是“南京条约今洗雪,鸦片毒害永难忘。”以告慰先祖。<br> 大鹏所城的东门,明代建筑,1984年,重新修缮,新建了城楼。近百年来,大鹏所城没有驻军,城楼的军事功能已经消失,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如今开设了茶馆,也是活化利用古建筑的一种方式。 大鹏所城的三道城门,在五十年代被毁坏严重,十年动乱时期后只剩下残垣断壁。自1984年后多次修缮,古城的城墙、城楼恢复雄姿,重现往日风采。 大鹏所城三面环山,一处面海,进可攻,退可守,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由残垣断壁修复的城墙,比新建的城墙有历史的韵味。毕竟这里曾经是抗敌战场,有过战争的厮杀。 大鹏粮仓,是大鹏所城的主要古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代(1586年),20世纪50年代末重建(深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资料),现已改建为大鹏所城海防展览馆。 大鹏粮仓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后,早已倒塌,现有粮仓虽是65年前重建的,但古建筑的韵味依然遗存。 大鹏粮仓内部经过改建,已经举办过多次展览,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大鹏所城分展场,就在大鹏粮仓举行。 大鹏所城海防博物馆内设有多个展厅,有历史沿革、海防重镇、明清大鹏、英才报国及守望鹏城等。 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展示了大鹏所城及深圳地区的海防历史、重要事件、人物故事,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体验和视觉感受。 博物馆利用大鹏粮仓独特的内部构造,在空间视线上形成了穿透性,打破了平面空间的局促感,形成了特殊的框景图像和室内空间嵌套效果,具有纵深感强烈的洞口空间。 大鹏粮仓是古代军队的粮仓,用于屯放军粮。后重建为人民公社时期的粮仓,整体建筑极具观赏性,造型别致,是大鹏所城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大鹏粮仓仅一层,10连排拱形建筑。每个开间平行的砌体拱形屋顶,10个开间形成连续的波浪形拱顶,展现出一种结构上的逻辑美。<br> 大鹏粮仓维持了原有的拱顶形态和风貌,让游客倍感新奇。 大鹏协副将署,又称协台衙门,是大鹏所城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管辖范围包括香港島、九龙等400里海岸线的防务。原建筑在十年动乱期间被毁,成为名副其实的遣址。 遣址上的彭玉将军(1832-1883)雕像。彭玉,清代大鹏协副将,曾任碣石、琼州总兵,封振威将军,最早引进使用外国轮船,参与了中国自行制造轮船,是广东近代海防的奠基者。据《清朝通典·职官十八》的记载:武职正一品,建威将军;从一品,振威将军;正二品,武显将军;从二品,武功将军。均属于皇帝封赠的荣誉官职,大鹏所城位于海防前线,有多位从一品的振威将军,也就不足为奇了。 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鹏城小学校门。走进原来学校的大门,就是小学的操场,现在名为北门广场。正对学校门洞的是重新修复后的北门城墙和城楼,即早就因疫情被封堵的大鹏所城北城门。 据说,大鹏所城遗存21座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古建筑,赵公祠是其中之一。赵公祠,建于清代(早于1819年),清代《新安县志》有记载。现今估计赵氏家族后续无名望之人,放弃了重修赵公祠,改成了百家祠。 刘起龙将军第,一座清代中叶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群,门首横额匾题“将军第”三个楷书。是清代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将军的府第,将军第保存完好,整体布局如旧。 刘起龙将军第,已被改建为展览馆,“国宝C位出道”国宝展,展品多为图片,布置松散,显得单薄,与将军第无多大关系。 将军第平面布局为侧门内进,三进三间,二厅一天井六厢房。大门的门顶有岭南特有的灰塑,增添了大门装饰的艺术性。<br> 将军第的原有住宅,屋檐封板的花卉木雕似乎是旧有的,封板下的人物故事画,明显是修缮时新绘的。 将军第内唯一的有关刘起龙将军的文物,是一块珍贵的功名牌。2000年,在大鹏所城城皇庙遗址的一座草屋内,被发现已作门梁的功名牌,据考证,此碑原为刘起龙“天子门”牌坊的正中间构件,双面均有文字,正面为刘起龙将军家族中祖父母、父母、夫人、儿子、孙子等简单情况,反面为朝廷对他的评价,记录了刘起龙将军一生的辉煌战绩,即功名碑。 刘起龙,家境贫寒,行伍出身,早年在大鹏营从军,熟知水性,驾舟操橹使舵,无不精通,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在抗击倭寇、保卫海防的前后十八战中屡建奇功,官至福建水师提督。清代1829年冬,刘起龙曾入朝面见道光皇帝,次年刘起龙率水师船队出洋巡逻,不幸因病去世。道光皇帝赐封他为振威将军,亲笔撰写《御祭文》。<br> 刘起龙将军第前往后花园的通道,有雕龙水池,看似古物,但无任何说明。 原以为将军第后花园会有让游客惊喜的画面,其实就是一座普通花园,是将军第营销者为营销打造的休闲场地。 大鹏所城除遗存有历史文物意义的古建筑外,还保留有明清时期的民居,其街道格局、民居风格都具有观赏价值。 梁氏大屋,建于清代晚期,属于典型的客家四合院,为清代大鹏所城传统民俗建筑代表,是大鹏所城21处具有历史文物意义的古建筑之一。现改建为梁氏书屋,对外营业。 西门赖氏将军第,为赖恩爵弟赖恩晋府邸,门口保存有一对古意浓郁的抱鼓石。西门赖氏将军第现已改建为埠言客栈,有私房烤肉酒馆,对外经营,但不对游客开放。 大鹏所城的将军第巷,原以为是一条宽大的街巷,不会太短。谁知就是普通的一条百米左右的小巷,因有赖绍贤将军第得名。赖恩爵在九龙海战后,晋升为副将,在家乡修建了“副将府”,一座名副其实的将军第。因并不在此久住,而将府第传给了大儿子赖绍贤。为区分于振威将军第,此处将军第改称为赖绍贤将军第。至于赖绍贤是否为清代将军,无任何资料介绍。<br> 赖绍贤将军第,是赖恩爵在大鹏所城的第一座将军第。大鹏所城作为旅游景区开放后,这里曾作为私房菜餐厅,接待过众多的食客。 西门楼,始建于明初,大鹏所城四座城楼之一。墙体夯土填实,内外墙面用城砖包砌,墙基为花岗岩条石。西门楼历经战火和风雨,城楼早已倒塌。现城门是古建筑,城楼是新建的。<br> 站在西门城楼上,能够看到远处葱茏的青龙山。城内的民居,由于多年的变迁,大多已改变了原有的模样,古民居已经遗存不多,当年大鹏所城守军后裔的原住民也搬离了不少。<div><br></div> 大鹏所城依山傍海,整体格局保存完好。大鹏所城作为“深圳八景”之首,近年来吸引了《中英街》、《南拳王》等众多影视剧在此拍摄。来深圳的游客,想知道鹏城的来历,就到大鹏所城来看看吧。在这里,见证深圳本土文化的源头和根脉,见证六百多年沧桑岁月的历史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