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世说新语.期行》记载:“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p><p class="ql-block">元方,名陈纪,字元方,陈太丘之子。这个故事的大意是,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可正午过后,客人还没有来,于是太丘就先走了。太丘走后,客人才到。元方此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您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父亲等了您很久您没有来,他已经走了。”太丘的朋友很生气 ,说:“真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出行。可正午了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试图示好,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p><p class="ql-block">小小的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无信”与“无礼”,他是非分明,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既严肃为父亲正名,又对父亲的友人讲明道理,严词批评,让人见识了一个有智慧、有原则、有勇气的古代少年。那么,元方在这里展现了什么智慧呢?</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行军篇》曰:“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元方郑重地向父亲的友人申明,父亲是严格守时出行,无可指摘;而友人不仅在守时上失信,而且在待人上失礼。此可谓“令之以文”。元方没有因友人的惭愧与“示好”宽恕他的过错,而是展现了一种漠视态度,毫不客气地给予“入门不顾”的“惩罚”,让友人长点记性。此可谓“齐之以武”。也许正是这种早慧打动了《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让元方这位“凡人”名留史册。</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