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风建设新成效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延河水畔,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党整顿学风党风文风,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破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中南海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延安整风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传家宝。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更是新时代巩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由之路。<br>一、赓续红色基因:作风建设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br>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刘少奇同志提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一重大命题,强调作风建设是思想建党的核心工程。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将作风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党史学习教育,党中央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思想建党的突破口。2012年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超过70万起,处理党员干部超过60万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高压态势。<br> 二、构建长效机制:制度创新筑牢作风堤坝<br> 作风建设既需要刮骨疗毒的政治勇气,更需要标本兼治的制度创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建立"四风"问题线索快速移送机制,实现对作风问题的精准打击;各级党组织探索建立干部作风档案,将作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将作风建设转化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风政风转变带来的获得感。这些制度创新既扎紧了作风建设的制度笼子,又开辟了作风治理的实践路径。<br> 三、厚植执政根基:作风转变赢得人民信任<br> 作风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民心向背上。在脱贫攻坚主战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以作风转变带动贫困地区面貌改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3900多万名党员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理念。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从2012年的75%上升至2023年的97.4%,创历史新高。这种信任的累积,正是作风建设最生动的注脚。<br>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作风建设既要传承"两个务必"的清醒认知,更要发扬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当8900多万党员都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改进作风,当作风建设真正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推动事业发展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这种作风建设的永恒课题,恰如黄土地上的春种秋收,永远孕育着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