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多 多</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6365324</p><p class="ql-block">图 片:致谢网络</p> <p class="ql-block">在老电影的“百宝箱”里,<b>《早春二月》</b>无疑是一颗独特且耀眼的明珠。这部由谢铁骊导演精心雕琢,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实力主演的影片,艺术价值极高。它不仅斩获了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在国内也备受认可。荣获第2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奖,还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影片恰似一幅徐徐铺展的江南水墨画,以诗意镜头语言,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百态与复杂人性,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p> (一) <p class="ql-block">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名为芙蓉镇的江南小镇,这里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宁静祥和。知识青年萧涧秋乘船而来,他身着长衫,撑着油纸伞,带着城里人的独特气质,一心想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小镇寻得内心安宁。</p><p class="ql-block"><b>萧涧秋(孙道临 扮演)</b>在镇上的学校谋得了教职。在这里,他结识了热情直爽的女教师<b>陶岚(谢芳 扮演)</b>。陶岚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她美丽端庄,大胆活泼,满脑子新思想。初次见到萧涧秋,就被他的学识和独特气质深深吸引。此后,陶岚总是找各种借口接近萧涧秋,主动和他聊天和教学活动。有一回,陶岚笑意盈盈地对萧涧秋说:“萧先生,你从城里来,见识广,给我讲讲外面的新鲜事儿呗。”两人相谈甚欢,随着交流增多,陶岚对萧涧秋的感情逐渐从欣赏转为爱慕,这份爱意炽热而直白。</p> <p class="ql-block">在教书期间,萧涧秋发现了镇上<b>文嫂(上官云珠 扮演)</b>一家的悲惨境遇。文嫂的丈夫去世,留下她和两个孩子艰难求生。萧涧秋心生怜悯,经常悄悄给文嫂家送些米面接济,还帮文嫂的孩子买些文具。他的善意之举,在这个保守的小镇却引发了流言蜚语,有人开始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他和文嫂关系不正当。</p><p class="ql-block">陶岚听闻这些流言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方面她信任萧涧秋的为人,明白他只是出于善良帮助文嫂;另一方面,她对萧涧秋的感情让她难免有些吃醋。她找到萧涧秋,略带委屈地说:“你帮文嫂我理解,可那些闲话实在难听,你就不能多考虑下我的感受吗?”</p><p class="ql-block">萧涧秋无奈又愧疚,他向陶岚解释自己只是想尽一份力帮助文嫂,却没想到会引发这样的误会。而文嫂得知这些流言后,也陷入了两难,她感激萧涧秋的帮助,却又害怕给萧涧秋带来更多麻烦,内心满是纠结与不安。三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微妙的情绪和复杂的状况下,变得愈发微妙……</p> (二) <p class="ql-block">光听“早春二月”这名字,就感觉充满生机,好像能看到冰雪刚开始融化、万物复苏的场景。电影<b>《早春二月》</b>更是把这种美好实实在在地展现出来,用唯美的画面,带观众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光影世界。</p><p class="ql-block">电影一开始,就是江南水乡常见的景色:大片错落排列的白墙黑瓦出现在眼前,看着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屋顶的瓦片重叠,经过这么多年,显得特别古朴。雨水顺着屋檐往下滴答,好像在轻轻说着小镇过往。墙面因为年代久有点发灰发旧,却给这份宁静添了历史的厚重感。</p><p class="ql-block">镜头再拉近点,一条弯曲清澈的小河从镇里穿过,划船的人戴着斗笠、披着蓑衣,不慌不忙地往远处划,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河边种着一排排垂柳,树下是被雨水打湿、弯弯曲曲的石板路。石板大小、形状都不一样,被这么多年的脚步磨得又光又平,每一块都留着小镇居民走过的痕迹。</p><p class="ql-block">电影里对光线的处理也十分独到。在室内的场景,柔和的自然光透过纸窗,照在屋里的桌椅、书架上,形成光影。萧涧秋在屋里批改作业的时候,光线照在他脸上,把他坚毅的轮廓照得很清楚;在室外,早晨的阳光斜着穿过薄雾,给整个小镇披上一层金色的纱;傍晚的时候,夕阳把天边染成橙红色,照在水面上,美极了。可又在这份美里带着点傍晚的惆怅,跟电影里的时代背景还有人物的心情配合得刚刚好。</p> (三) <p class="ql-block">在<b>《早春二月》</b>里,除了美如画的场景,影片对萧涧秋、陶岚、文嫂这三个主要角色的刻画也十分出彩,仿佛这些人物就生活在身边。</p><p class="ql-block"><b>先说说萧涧秋,</b>他是从城里来的知识分子,满肚子学问和想法。初到芙蓉镇,他穿着一身干净整洁的长衫,走路不紧不慢,和镇上的人格格不入。他心特别善,看到文嫂孤儿寡母过得艰难,想都没想就去帮忙,又是送吃的又是照顾孩子。可这小镇的人思想守旧,根本不理解他,背后说他闲话,他心里委屈又无奈,却还是咬着牙坚持。他就像在黑暗里独自摸索的行者,想给身边人带来光明,却处处碰壁。</p><p class="ql-block"><b>再讲讲陶岚,</b>这是个美丽直性子的新女性,在这传统的小镇里,她留着利落的短发,爱穿鲜艳的衣裳,笑起来大大咧咧,一点不扭捏。她打从见了萧涧秋,就被他的才华和气质吸引,有事没事就找他聊天,还大方地表达自己的喜欢。她不怕别人的眼光,敢和旧思想对着干,拉着萧涧秋参加各种活动,一心想让他打起精神,别被这沉闷的环境给困住。</p><p class="ql-block"><b>还有文嫂,</b>她是个苦命的女人。丈夫早早离世,留下她和两个孩子艰难度日。她每天穿着打满补丁的旧衣服,忙里忙外,眼神里满是疲惫和无助。萧涧秋来帮忙,她满心感激,可又怕给人家惹麻烦。面对镇上人的流言蜚语,她只能默默忍受,一个人偷偷掉眼泪,是个老实巴交又可怜的女人。</p><p class="ql-block">这三个人,一个心怀理想,一个勇敢追爱,一个饱受生活磨难,他们在这小小的芙蓉镇相遇,各自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共同演绎出那个时代的人间百态,让观众看了心里五味杂陈。</p> (四) <p class="ql-block"><b>《早春二月》</b>可不是只讲了一个朦胧的爱情故事,萧涧秋也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主角形象。影片借芙蓉镇这一封闭、保守的小社会,映射出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萧涧秋的困境,是一代知识分子在黑暗现实面前的迷茫与无奈。他们虽心怀救国救民的理想,却在封建礼教与社会积弊的重重束缚下举步维艰。</p><p class="ql-block">陶岚勇敢追求自由与爱情,她和萧涧秋之间的感情发展,代表着新思潮的涌动。但这种情感在小镇封建保守的氛围下,同样遭受着质疑和阻碍。这体现了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而萧涧秋对文嫂的帮助,不只是个人善良的体现,更是他在践行知识分子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关怀。</p><p class="ql-block">可这种关怀在小镇流言蜚语的攻击下,显得如此无力,深刻揭示了旧制度的腐朽以及封建思想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b>影片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和情感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人性中善良、正义等美好品质的赞美与呼唤,也让观众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在困境中对光明和希望的不懈追求。</b></p> 谢谢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