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灵谷景区

史永坤

<p class="ql-block">  灵谷景区位于钟山东麓,总面积两千余亩,是六朝名胜古迹荟萃之地。六朝古刹开善寺始建于梁天监十四年(公元515年),明朱元璋建孝陵时迁寺于此,更名灵谷寺,号称“天下第一禅林”。</p> <p class="ql-block">这里万斛松涛,曲径通幽,古称“灵谷深松”,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迎驾桥</p><p class="ql-block"> 据传清朝时候,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灵谷寺,寺里的和尚都在这座桥边迎接皇帝圣驾,因而得名迎驾桥。</p> <p class="ql-block">  现有明代古建筑无梁殿,清代重修的灵谷寺,民国建筑灵谷塔、松风阁,以及宝公塔、三绝碑和其他一些名人墓葬。</p> <p class="ql-block">  这些古今建筑和山水胜景,掩映于郁葱深秀的林海之中,每至深秋,叶红如火,色彩斑斓,桂花飘香,景色十分迷人。</p> <p class="ql-block">无梁殿</p><p class="ql-block"> 无梁殿是灵谷寺仅存的一座明代建筑,殿内原供奉无量寿佛,因而曾名无量殿。又因建筑为砖石拱券结构,不施寸木,所以俗称无梁殿。1931年,国民政府在灵谷寺旧址修建阵亡将士公墓,无梁殿改建为公墓祭堂。</p> <p class="ql-block">砖石拱券无梁屋顶</p> <p class="ql-block">无梁殿东西长53.8米,南北宽37.85米,殿顶高22米,重檐歇山顶,上铺灰色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  殿顶正脊中部有三个白色琉璃喇嘛塔,中间的琉璃塔的塔座是空心八角形,与殿内藻井顶部相通,可向殿内漏光,这种设计在中国现存的古建筑中非常罕见。</p> <p class="ql-block">  牌坊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是为了纪念北伐阵亡将士而建。牌坊正面中央刻有“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有“救国救民”四字,这些字样均由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牌坊前左右两侧有一对汉白玉石刻的貔貅,是第47军赠送的。牌坊仿照北京十三陵的石牌坊修建,具有明显的仿古风格。</p> <p class="ql-block">石龟趺The Stone Tortoise</p><p class="ql-block"> 石龟趺长5.3米、宽2.5米、高2米,其伸颈昂首,显得威风凛凛。龟跌下为长5.9米、宽3.6米、高0.37米的石雕须弥座。建造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p> <p class="ql-block">第五军、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阵亡将士公墓建造后,陆续葬入抗战阵亡将士,其中包括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阵亡将士,于1933年6月入葬,其中有第五军阵亡将士代表50名,第十九路军阵亡将士代表78名,合计128名,并各立碑以象征纪念“一二八”之意。</p> <p class="ql-block">松风阁Pine-wind Pavilion</p><p class="ql-block"> 原是明代灵谷寺律堂旧址。1931年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时,在此建造“革命纪念馆”,由美国建筑师茂菲设计,1933年完工,原陈列有阵亡将士遗物。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松风阁。阁后一只石鼎为当年安徽省主席刘镇华所赠。</p> <p class="ql-block">金陵桂花王</p><p class="ql-block"> 此金桂树高6.3米,树干地围1.52米,树冠阔7.8米,树势旺盛,花期9月中下旬,花色金黄,浓香甜润,沁人肺腑,实为桂树中之上品。其孤植于灵谷景区中轴线上,生机盎然,在古城金陵所植桂树中极为罕见,故曰:金陵桂花王。</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建成了万株桂园,其中桂花专类园区近1700亩,共有桂花18000株。专类园设计风格独特,布局自然清幽,秀木佳林,郁郁苍苍,令游客神往。</p> <p class="ql-block">  银杏树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据传,这棵银杏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见证了南京的历史变迁。银杏树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银杏树被称为“活化石”,见证了南京的历史变迁,成为了南京的一大自然景观和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  灵谷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三年(514年),最初名为开善精舍,是为了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玄奘院</p> <p class="ql-block">念佛堂</p> <p class="ql-block">  灵谷寺在历史上多次更名。唐朝时改名为宝公院,宋代改名为开善道场,宋太宗时期更名为太平兴国禅寺。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将其迁至现址,并赐名为灵谷禅寺,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p> <p class="ql-block">灵谷寺双铁镇</p> <p class="ql-block">  灵谷塔前的鼎由杨虎城将军赠送,鼎上刻有“铭鼎垂勋”四字。这些铭文不仅是为了纪念和表彰北伐战争中牺牲的将士,还象征着对他们的敬仰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灵谷塔</p> <p class="ql-block">  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始建于1931年,是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灵谷塔由茂菲和董大酉设计,造形优美,典雅庄重,具有民族风格和特点,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