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童心 护航成长 —— 沪明小学四年6班

親の娟

<p class="ql-block">—— 沪明小学四年6班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主题活动</p>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知法、守法、敬法的新时代好少年。筑牢校园安全防线,3月20日上午,沪明小学四年6班特邀班级廖伊璠妈妈、三明市沙县区公安局三级警长吴亚男同志走进课堂,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专题课。活动通过法律知识讲解、典型案例剖析和警用器械展示,引导孩子们知法、懂法、守法,扣好人生的“法治纽扣”。 【普法课堂:以案说法树敬畏】 <div><br>“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行为是法律禁止的?”“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办?”活动伊始,吴警长以贴近生活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她结合《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等核心内容,并借助真实案例剖析了“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破坏公共设施”“盗窃”“故意伤害”等行为的法律后果。<br><br><div><br></div></div> 以"法律是成长的保护伞"为主题,通过卡通案例、互动问答和情景模拟,层层展开普法内容: <br>1. 法律常识启蒙:从《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讲解法律如何守护未成年人权益;结合校规班纪,强调遵守课堂纪律、文明社交的重要性。 <br><br> 2. 法律红线警示:用贴近生活的故事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行为的后果;重点解读《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的新规,警示严重犯罪将面临法律严惩。 <br><br> 3. 成长责任教育:通过真实案例视频,剖析不良行为演变为犯罪的轨迹,呼吁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特别强调网络暴力、校园欺凌的法律责任,引导学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br><br><br> 以案释法,种下法治种子!吴警长特别强调:“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保护我们的铠甲。年满12周岁就可能对严重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一时的冲动可能影响升学、就业甚至一生。”她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思考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从小养成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警械零距离:守护安全有温度】 <br>“这是手铐,用于约束违法人员;这是强光手电,能在夜间执法中保护群众安全……”在警用器械展示环节,孩子们的目光被整齐摆放的警械牢牢吸引。吴警长逐一介绍手铐、警棍、催泪喷雾等装备的功能和使用场景,并通过情景模拟强调“警械是维护正义的工具,必须在法律框架下规范使用”。当提及“警察的枪械管理”时,她严肃提醒:“枪支的使用有严格规定,遇到危险要第一时间求助大人,切勿模仿或触碰危险物品。”<br><br>同学们在“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温度,学生王XX感叹道:“原来警察叔叔的装备不仅是保护我们的武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br> 敬畏法律,感受责任担当<br>课堂迎来高潮环节——"警察叔叔的装备箱"。吴警长向同学们规范展示了手铐、强光手电、警棍、对讲机、催泪喷雾等常用警械,并讲解其使用场景与法律规定。"这把枪的重量是1.2公斤,但警察肩负的责任却重如千钧",在安全距离外展示警用装备时,张警官严肃提醒:"这些器械是保护人民的盾牌,绝非玩具!"学生们在惊叹中加深了对法律的敬畏,更感受到警察职业的神圣使命。 【童心有悟:法治种子植心田】 <div>"原来给同学起侮辱性外号可能构成欺凌""玩游戏充值大额金钱需要家长追回"……课后,同学们踊跃分享感悟。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法律像空气一样重要,今后我要做班级的'法治小卫士'!"班主任陈老师告诉孩子们:"这堂课不仅教会孩子们辨识行为的边界,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法治信仰的种子。"</div> 郑重承诺:以法为尺,争做守法少年<br><br>活动尾声,全体学生在吴警长带领下庄严宣读《青少年遵纪守法承诺书》,承诺从遵守校规校纪做起,远离不良行为,用法律守护青春成长。班主任陈老师总结道:“这堂课不仅是一份法治礼物,更是一盏指路明灯。希望同学们将法律意识融入日常,既不做‘沉默的受害者’,也不做‘冲动的施害者’。”<br> 【结语】 <br>本次"普法教育进课堂"活动以通俗性、趣味性、警示性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班级将持续推进班级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家校警"三方联动,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防线,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颗纯真童心!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以手抄报、法治小日记等形式记录所学所思。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家校社”协同普法,通过模拟法庭、法治实践基地参观等活动,让法治精神浸润童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