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董万英</p><p class="ql-block"> 不断收到刊有我的作品的杂志诗集,手捧着墨香味浓浓的书刊,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每个人都有梦想。我生长在淮河边上,小时候特别喜欢看书,那时的梦想就是要当一位作家,让自己的文字变成书上的铅字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通过自己的笔记录人间的酸甜苦辣和感悟,把这些故事分享给读者,想想心里感觉好美。六七十年代能看到的书很少,记得五六岁买的第一本小人书是《七天七夜》,字都认不全,翻来翻去爱不释手。那个时候学习任务并不重,抽空就去新华书店和图书馆看书、借书,如醉如痴、夜不能寐,因为年龄太小,父母不让熬夜看书,我常常躲在被窝里看到深夜二三点钟,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深深打动着我,也一直激励着自己成长。记得十岁那年阅读苏联小说《牛氓》和《青年近卫军》,几次读不下去,为他们的英勇顽强感动的泪流满面。那时只要图书馆里有库存的书基本上浏览一遍,囫囵吞枣,中外名著尽收囊中。后来考上学,图书室也是我最爱的场所。出差在外,女孩子爱美喜欢逛服装店,我最喜欢的就是逛书店、买书,家里书柜越来越满。记得八十年代《山西青年》面向全国开展一次征集散文作品的竞赛,全国有二十多万喜爱文字的朋友投稿,那个时候青春焕发的我以《小河畔情思》一文参加了征文竞赛,最后获得三等奖,奖励一本词典及证书,收到奖品别提多开心了,也对文字写作更增添了信心。书香伴着我成长,陪我在人生的路上前行,给我积极的正能量和好的心态。</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工作原因,作家梦在脑中慢慢淡化,繁忙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电子信息的快速发展,纸质书刊逐渐在走下坡路,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文学和文化快餐。但是我对文学的热爱并没有失去,对散文诗词的兴趣反而越来越浓,由于喜欢旅游,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河流山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美丽瞬间需要用文字表达记录,抒发心中的情感。于是这两年又开始了诗词的学习和创作,从不懂格律到现在可以写几首绝句律诗,从不喜欢读诗到现在可以欣赏品味古人的诗词作品,从中感受作品意境的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穷其一生也只能略知皮毛。散文、诗词的路很长很长,只能用心体会,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不断进步提高。现在写文字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满足心中的梦想,在浩瀚无垠的文字海洋中徜徉,感受中华传统的魅力,熏兰气、染芸香,我手写我心,把美好的文字韵律留下来,尽享时光留下的幸福印记。</p><p class="ql-block"> 感谢《中华诗词》《皖风徽韵》《乡土神州文学》《中国诗词》《西部文学》《乡愁》《乐天文学》《轩辕诗刊》《诗词家》《燕京诗刊》《一日一诗》《诗词作伴》等杂志诗集编辑对清心的厚爱,选录部分作品上刊出版,给予鼓励和帮助。尤其是2018年始服务于安徽省诗词协会和女子诗词工作,给我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更给予了一份责任和义务。在这个平台既要做好为全省诗友服务工作也充分享受了诗词文字带来的乐趣,自己的诗词创作水平也不断有了进步,几年来写了六百多首诗词,部分作品在全国及地方诗词竞赛中荣获了奖项,圆了让文字变成铅字的美好梦想,也不断得到组织上和诗友的认可和鼓励。也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时代而歌,为人民创作而无私奉献着。今后我会努力帮助更多喜爱文字的朋友实现梦想。在这里真诚的感谢所有帮助指导过我的良师益友,从启蒙到热爱、从教学到点评,因为有那么多热爱文字的老师们默默奉献和付出,才会让我们在文学这块圣土上辛勤耕耘,从创作文字中获得快乐和感动,尽享精神家园的美好和幸福!</p><p class="ql-block">2024年修改于合肥</p> <p class="ql-block">简介:董万英,网名清心,本科学历,籍贯河北衡水,出生安徽。现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女子诗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编委会执行主任、女子诗词工委会主任,《安徽诗坛》微刊主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