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个忙里偷闲加翻箱倒柜的美篇就从这张黑白照开始吧。那时叫五下四班,为了重新分班,佩戴着红领巾的我们在天安门拍了合影。大家都规规矩矩地或站或坐,只有我们仨勾肩搭背,依依不舍……</p> <p class="ql-block"> 还翻出了几张珍贵的照片,那时的我们那么青涩那么可爱。</p> <p class="ql-block"> 可惜我们的下乡(三秃炒三丁)劳动、军训(队列、刺杀、拆槍)、下厂(汽车修理厂、化工实验厂)劳动均没有留下照片,实在是天大的遗憾啊!只是成了每次聚会的谈资。</p>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到了1967年快分手了。北京景山学校楼顶平台、公园、街边留下我们的身影。当年那台令班上男生垂涎的李瑞娥小车也成了大家拍照的"道具"。</p> <p class="ql-block"> 看得出来吗?这是在学校楼顶上照的,翟胖非让我披上棉上衣,说"已经到北大荒啦!"</p> <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个就这样到了一个连队,幸亏有人带了相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这是景山学校分到一个连队的老高三。前排:许肖玉(现在上海)、梁安妮(现在香港)后排:左一张沉非、左二我。在连队我俩戴着一样的帽子,高高瘦瘦的老职工分不清我俩谁是谁。右一周慧(现在成了丹青能手),右二翟冬敏(有故事的翟大侠,现摄影大师)</p> <p class="ql-block"> 假小子杜山。当年她们四个小屁孩儿都刚满十五岁,和我们一样拼命地干啊。现在想想真心疼,小小年纪正长呐,却远离亲人吃苦受累。张小非被粉碎机吃掉了右手,她妈妈接她回北京,被农场当局逼着写下"不享受工伤待遇"的书面保证!!!我心塞无语。愿小非天堂安好吧。(后面有一张合照中有她,也是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 尽管都是摆拍,自己都不好意思看镜头,但这并不影响照片的存在。我到连队不久就和刘静当了"马倌",两个丫头在马号打夜班喂马,王恭和刘继兴当了"车老板"。有图有真相。</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十二年的下乡,1979年背着三岁的儿子一家三口返城,经历了"待业"、"考试进用工单位"、"补学历考考考"那时要房没房、要钱没钱。熬啊熬,终于拿到了文凭,评上了职称,端上了"铁饭碗"!那几年真咬牙,感觉比北大荒还要玩命!!!同学们也都在苦苦奋斗着,互相牵挂联系甚少。</p> <p class="ql-block"> 后来的同学聚会,以至于集体过五十岁生日和集体过七十岁生日,都归功于从陕西山沟里蹦出来了一只身手矫健的蛤蟆一一陈金樑。他不知疲倦东蹦蹦西跳跳,硬是把散落北京各个角落的同学划拉到一块堆!谢谢他,热心人!!!记得当年他出现在我面前时,还故意卖关子,不开口,想看我认不认识他,没想到当场被拆穿"陈金樑!你怎么找到我了啊?"哈哈哈!友谊的小船就这样荡起了双浆……</p> <p class="ql-block"> 刚开始时人不多,联系到谁就是谁,聚一聚聊一聊,继续发掘寻人线索是最重要的!好像还没有吃饭喝酒的习惯,一是还都上班没时间,二是刚站稳脚跟兜里没太多闲钱!嘻</p> <p class="ql-block"> 很快我们就去看望了我们心心念念的"老师妈妈"一一张翠英老师!当时她一点儿都不老,动作灵活思维敏捷。她眼里流露出对我们满满的爱,她左手拉着我的手,右手搭在陈平肩上,我好幸福哦!我们多希望她健健康康永远不要变老。</p> <p class="ql-block"> 小范围的活动,爬爬山撒撒欢儿,是紧张工作之余最好的放松和享受!</p> <p class="ql-block"> 上图要多说几句,因为有不少不是咱们同学。那是1993年应河北三河县农行朋友(后排右一)之邀去河北乡下一游。前排左一刘继兴,之后是我、李精祥。廖心一(前排右一)挨着廖心一的两个姑娘一个是李松涛的女儿、一个是陈金樑的女儿。照片C位的美眉就是咱们学校十五岁去北大荒的张小非。那时身残志坚的她工作在北京一家医院的药房。</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步仪芳执教的密云。</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朱部长组织的同学聚会🎈。我的脚骨折了,瘸着也要赶去吔!清楚地记得那是2017年,我刚退休不久。</p> <p class="ql-block"> 这是谷王爷组织的恭王府一日游,他这个导游水平真太高了!古今中外侃侃而谈,吸引来不少蹭听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李精祥正儿八经地在首都图书馆举办的画展,同学们都去捧场!高兴</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有外班同学在内的聚会🎈!很难得,我很珍惜。</p> <p class="ql-block">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赵伊云、翟冬敏专程跑到江西去看望当年教数学的李声睦老师。我因为有会没去成,遗憾至今。</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乡下租的小院,欢迎大家来小院耍一耍!有酒喝,有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还有申同庆夫妇!</p> <p class="ql-block"> 为了筹备五十岁生日,我们一行人跑到山西榆次赵伊云家召开了筹备会,议定:由翟冬敏解决场地问题、由刘嘉仪策划并出一期小报《岁月》,由李灼华书写报名,由陈金樑李精祥担任活动主持人、购买五个大号生日蛋糕、办一期翟冬敏个展……我们上山西真不是玩儿啊!</p> <p class="ql-block"> 五十岁生日如期在景山学校举办,一切都那么顺利。那是1997年国庆期间。</p> <p class="ql-block"> 伊云从山西背来的大红枣真甜啊!</p> <p class="ql-block"> 过完五十岁生日,好像前后两次两拨人去密云看董玉华。可惜怎么也找到第二次去的照片啦。记得第二次去的人里有梁克昌。</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还蹲得下,现在……</p> <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三次去看董玉华。老友相见分外亲!</p> <p class="ql-block"> 我的相册里有不少李松涛的"洋相照"他真是一个给大家带来欢乐的人!他的到来给我们团聚的机会和欢乐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是古训也是我们做人的准则,收拢整理一下也是后生对先生的怀念和追思吧!</p> <p class="ql-block"> 尊敬的方校长、永远的敢峰,您用一生诠释了《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p> <p class="ql-block"> 我们多希望妈妈永远健康永远不老!妈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 看望我们考入景山学校的第一任班主任孙传贤老师。她是教生物课的南方人,至今清楚地记得她讲的:胚芽、胚株……</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8日朱维群、陈金樑代表大家去养老院看望了91岁的孙老师,看,老师多开心啊!我们衷心祝愿老师健康长寿。能找到孙老师多亏了远在美国的李精祥的多方努力,谢谢精祥。</p> <p class="ql-block"> 关坤英是我们高中时的班主任,她的突然离世令人实在难以接受,留给我们太多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最后以我们集体七十岁生日的活动为本篇的结束吧!我们不仅有了一场别开生面、值得永久回味的聚会,更留下了凝聚着我们心声的著作《岁月一一我们也曾年轻过》!想想又八年过去了。八十岁生日我们还能聚吗?充满了不确定性又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 《歌唱光荣的八大员》最受欢迎,陈平那一句"哎哟哟哟呦那是您的头发长得好…… "虽然荒腔走板但掌声雷动,大家似乎都在憋着听这一嗓子呢!啊,当年那个坐在我前排,头上冒蒸汽端着小脸盆干饭的陈平啊,此一嗓竟成绝唱……</p> <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片《岁月·印记》献给我相识相知相伴相惜至今半个多世纪的老同学老朋友!!!制作中,自己常常被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所打动,完成了,心中竟涌出阵阵不舍:多么美好的过往!!!多么难舍难忘的侯晏、周用同、袁敏、李蓉、陈平、邹昌麟、苏林、岳民英。</p><p class="ql-block"> 珍惜我们美好的过往!铭记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时光!</p><p class="ql-block"> 水平有限挂一漏万敬请包涵!2025年3月</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