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 共进 共成长——回民区小学数学“名师 ”教师研修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

回民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风有信,花开满径。三月的风揉碎枝头的新绿,春分时节,阳光与成长悄然平分人间。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如期举行。2025年3月20日回民区小学数学“名师+”研修共同体全体成员汇聚一中实验校,开展三月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回民区贝尔路小学岳鹏程老师主持,韩英红老师及来自各学校的青年研修成员参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情境串联,口诀赋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节课由一中实验小学的宛师程老师作课《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宛老师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通过画数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并用其求商。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画图,直观感受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增强了记忆与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与数学思维,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易掌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节课由营坊道回族小学的吕一华老师作课《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吕老师以切水果的游戏引入,自然地引出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授课时,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在讲授时,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注重了知识的拓展与应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生为本,素养导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钢铁路第二小学孙玉娟老师进行《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说课。孙老师注重教学的单元整体性,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有趣的导入环节,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理解运算算理,形成计算方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营坊道回族小学苏昶力老师进行《用7、8乘法口诀求商》的说课。苏老师明确了“用 7、8 乘法口诀求商”在知识体系里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精准把握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学情分析贴合学生已有乘法口诀基础及可能面临的困难,教法上,注重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学法指导强调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培养合作与独立思考能力。流程设计连贯,从趣味情境引入,到口诀回顾、算法探究、分层练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贝尔路小学的杨悦老师进行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说课,本次说课汇报内容全面,从课标、教材、学情到教学目标、方法、过程及反思。逻辑清晰,对教材分析深入,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注重情境与练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聚焦亮点 赋能课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贝尔路小学的王玉玉老师,南马路新华校区郭娜老师,营坊道回族小学吴丹老师就本次作课进行评课。两位老师以儿童喜爱的儿歌及哆啦A梦引入,激发学习兴趣。课堂环节层层递进。练习设计由基础→应用→拓展,满足学生差异需求,发展数感、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及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背口诀”到“用口诀”,从“学数学”到“玩数学”,孩子们闯关中感受思维的跃动。教育,是点燃火种,而非填满容器——而这堂充满童趣与智慧的数学课,正是对这句话最美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韩英红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韩老师对于本次活动中回民区一中实验小学对于本次名师+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且为活动中认真备课评课的每一位青年教师的学习的态度点赞。</p> <p class="ql-block">编辑:南马路小学主校区 白秀慧</p><p class="ql-block">图片:南马路新华校区 郭娜</p><p class="ql-block">初审:贝尔路小学 王玉玉</p><p class="ql-block">终审:韩英红 刘海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