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纲目》(第34集)附录二

美友12637567

<p class="ql-block">附录二 韩信精神</p><p class="ql-block">参加国学联、两村委、西安国学书院、和谐网等祭祀韩信将军文化学术讨论会发言纲目(征求意见稿)。</p><p class="ql-block">一、韩信精 神</p><p class="ql-block">纪念学习韩信将军重在传其精神。</p><p class="ql-block">一是善道精神</p><p class="ql-block">韩信将军是个有善道精神的人。他有孝道之心,母亲有病,他上山採药,熬草成汤,守护在身边喂送。母亲去世,他亲自寻找风水宝地,确定墓址,成穴送母,久久不起。</p><p class="ql-block">他一饭千金,报答老奶奶一饭之恩,也赠百金给周围的相助之人。</p><p class="ql-block">他临走之前,感叹委屈啊,难道是天意!?</p><p class="ql-block">真善道精神,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二是兵道精神</p><p class="ql-block">他的突出贡献(军功)是为刘邦开国创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历史见证了刘邦的三大将军张良、萧何、韩信,他为首位。</p><p class="ql-block">其主要功绩体现在“拔旗易帜”、“四面埋伏”、“暗度陈仑”等十大战役中。</p><p class="ql-block">三是学道精神</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学思结合的人。他认为“勤能補拙”,“智者多言”,“行者多行”,要“精忠报国”…</p><p class="ql-block">二、韩信悲剧</p><p class="ql-block">韩信被杀这是个悲剧。</p><p class="ql-block">一是个人原因。他有名利之欲,开战前就要封地,仗打完还委托使者要刘邦封王。</p><p class="ql-block">二是刘邦原因</p><p class="ql-block">刘邦不仅是个军事家,还是个政治家,他懂权术。韩信的表现引起了刘邦的高度警觉。于是他和夫人呂后及萧何商定并实施暗杀韩信的计谋。</p><p class="ql-block">三是历史原因</p><p class="ql-block">在封建社会,政治斗争常常发生。在陈胜吴广大起义的背景下,刘邦、项羽顺其势参加了起义,也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韩信作为刘邦的大将军一方面为其立下赫赫战功,刘邦封其齐王、楚王。但也存有戒心和杀心。这是其政治本能决定的,为了不大权旁落,不留下隐患,杀就是他的必然选择,尽管呂后杀韩信时,刘邦在平叛中。</p><p class="ql-block">三、韩信启示</p><p class="ql-block">一是学点儒学</p><p class="ql-block">韩信用行动说明他是一个孝子。孝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十德(仁义礼智信孝悌恕忠勇)孝为先。</p><p class="ql-block">儒学的核心是仁,要仁道的做人做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进而要学习国学,是因为国学是中国文化思想精神价值的标识和标志。</span></p><p class="ql-block">二是学点兵学</p><p class="ql-block">韩信是将军,将军是他学而思而行的结果。</p><p class="ql-block">学习他的学习和奋斗精神,从中体会人生哲学的味道,在品味《孙子兵法》哲学的基础上打开思路,总结和找到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心灵方向。</p><p class="ql-block">学点兵学,就是学点哲学。《拔旗易帜》是抓重点抓主要矛盾的哲学表现。《暗度陈仑》是明与暗的哲学注角。《四面埋伏》是忍与露的哲学说明。</p><p class="ql-block">三是学点史学</p><p class="ql-block">韩信的教训在于不太懂政治。学点党史,可以提高我们的政治和文化认知。</p><p class="ql-block">学习党史重在学习党的思想精神,即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精神,因为中国精神是古代文化精神与现代文化精神的结合,现代文化精神不仅是马列主义指导的结果,也是传承了古代文化精神的结果。</p><p class="ql-block">中共党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也是一门政治经济文化史。</p><p class="ql-block">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历史,是大局大势的必要,也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更是共产党人党性的要求。</p><p class="ql-block">(2025.3.20一3.24西安国学书院曹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