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光辉岁月——从赣州到广州

叶子🍀

<p class="ql-block">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精心策划的“1949南下:从赣州到广州”展览。自2024年9月30日开展以来,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据观展了解,展览借助205件(套)实物展品、166张历史照片以及“赣州会议”“梅岭关会师”等沉浸式场景,全方位、立体地还原了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广州那段峥嵘的历史历程。</p> <p class="ql-block">  那些实物展品和历史照片,以及沉浸式场景,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的大门,让后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当年的艰难困苦。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一个故事,每一个场景都再现了一段历史,通过展览中的文物与场景,让年轻一辈能够直观地感知到广州解放的来之不易。这次展览的意义。其一,通过展览中的文物与场景,让后人能够直观地体悟到广州解放的来之不易;其二,为不同代际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加深大家对革命精神的认知;其三,能够收集到建设性的意见,推动展览持续迭代升级。</p> <p class="ql-block">  革命精神在传承中得到了深化。革命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具体的行动和品质。通过这些故事,年青一代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和勇于担当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举国欢庆的伟大日子里,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发出《告广东人民书》,号召广东省军民紧急动员起来,全力支援我军入粤作战,解放广东,解放全中国。在广东各边纵队配合下,我军长驱南下,于10月14日解放广州,接着直下南粤,广东战役以我军胜利宣告结束,为诞生不久的新中国献上一份厚礼。</p><p class="ql-block"> 当时党中央为加速华南地区的解放进程,根据中央军委的作战部署,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于9月在江西赣州召开作战会议。</p><p class="ql-block"> 10月2日,广东战役正式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按照既定部署挥师南下,跨越400多公里战线,于10月14日解放华南最大的城市广州。</p> <p class="ql-block"> 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最南部,其省会广州市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是华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国民党统治集团对广东格外重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南京撤至广州后,代总统李宗仁召集两广军政要人白崇禧、余汉谋、薛岳等举行会议,商讨两广合力固守广东问题,并要求余汉谋率部“巩固粤北、确保广州”。此外,在1949年7月至9月,蒋介石先后3次飞往广州,召集国民党军政要员制订《扭转时局方案》,企图“全力保卫广州”。</p><p class="ql-block"> 当时,广东境内的国民党军,除粤系余汉谋部外,还有方天所部、胡琏残部及第21兵团残部,连同其他地方武装共计约15万人。余汉谋将其主力置于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的广州至曲江(今韶关市)一线,形成三道防线,控制湘赣入粤的铁路、公路及水路咽喉,企图阻止我军进军广东。一旦广东不保,余汉谋拟率部逃往雷州半岛、海南岛或广西。</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为加强对两广地区党政军工作的统一领导,于8月1日任命叶剑英、张云逸、方方分别为华南分局第一、第二、第三书记,华南分局受华中局的领导。9月上旬,叶剑英抵达赣州,召集广东战役参战部队负责人举行作战会议,在分析形势的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解广东的作战计划,并上报中央军委。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和赣州会议的决议,并针对余汉谋部层层设防的特点,第四野战军前委研究拟制了作战方案,上报中央军委并得到批复同意。具体部署是:以陈赓第4兵团为右路军,以邓华第15兵团为左路军,以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粤中纵队组成南路军分三路入粤,先夺取曲江、翁源,而后攻占广州,力求在广东境内歼灭余汉谋集团。参战部队统一由陈赓指挥。</p><p class="ql-block"> 9月7日至24日,叶剑英在江西赣州分别主持召开了作战会议、3次华南分局扩大会议和高级干部会议(通称“赣州会议”),讨论研究并解决了一系列解放华南的重大问题,其中包括确立华南解放后党政军领导机构的组成和人选;制定华南有关金融货币政策以及讨论地方武装配合南下大军的军事行动及支前工作等。</p><p class="ql-block"> 赣州是广东战役的起点。赣州会议在广州解放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地进军广东、解放广州奠定了基础。陈赓同志在后来总结作战经验时曾说:“没有赣州会议,就没有两广作战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及赣州会议上的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为右路军,沿粤汉铁路两侧南下,占领曲江,直趋广州;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为中路军南下,与右路军形成对广州的钳形包围;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和粤中纵队为左路军,以部分兵力切断广州与潮汕地区国民党军队的联系,主力直击东莞,断敌南逃的退路。</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4军132师受命执行重要任务,他们需先歼灭从化一带的国民党军107师321团,随后再继续进军广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0月2日,广东战役正式打响。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配合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接连取得胜利。至14日,大军已从东、北、西三面对广州形成包围之势。</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0月2日,进军广东的我军按照预定部署,向余汉谋部发起攻击。右路军第4兵团分三路进击曲江。左路军第15兵团兵分两路直指翁源、新丰。6日至7日,翁源、曲江相继被解放,使粤北门户洞开,各路军继续奋勇向南推进。</p><p class="ql-block"> 余汉谋为迟滞我军向广州推进,急忙研究部署广州前哨的防守力量,企图在英德、佛冈、清远、从化、花县一带布置一道“最后防线”作负隅顽抗。陈赓根据敌情变化,令各路军乘敌军部署尚未就绪之际,展开全线攻击。各部队接到命令后,不顾疲劳,昼夜兼程,长途奔袭,先后占领英德、清远、佛冈、花县、从化,基本肃清广州外围的残敌,对广州形成合围之势。</p> <p class="ql-block">  10月12日,解放军抵达了吕田地区,并与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第三团紧密配合。三团组织了民兵支援,并派出武装小分队协助大军进行封锁消息、侦察敌情、带路联络等关键任务。此时,国民党大部队已撤退并占领了云台山主峰,该山位于宣星村与云星村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解放军团在云台山附近开始侦查并准备歼敌,这标志着解放广州的最后一场战役——云台山战役,在此地正式打响。</p> <p class="ql-block">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沿粤汉铁路挺进,在黎明时分,解放军三营从东南方向斜插敌阵。国民党军队三面受敌,纷纷溃逃,一部分边战边退,另一部分则向河边逃窜。解放军二、三连迅速发起追歼行动。此时,396团奉师部之命赶到,在水底村背后及茅园等地与敌人展开激战,敌人被迫撤退,狼狈逃窜。此役,解放军共击毙和俘虏国民党军500余人,并缴获大量军火,同时也有50名解放军将士英勇牺牲。在激烈的战斗中,共有109名解放军将士负伤。经过连续的激战,至13日,从化县城最终被解放军解放。此后,人民解放军的攻势愈发猛烈,他们势如破竹,仅凭英勇和智慧,便直抵广州城下。在次日,广州的解放任务便顺利完成,这标志着云台山之战成为了广州解放的最后一战。</p> <p class="ql-block">  在展览现场,可看到中共中央华中局授予第四野战军全体指战员同志的“为解放全中国而战”锦旗(国家二级文物)、原国民党第64军副军长张显岐使用过的毛毯(国家二级文物)、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长方形布胸章(国家三级文物)、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张成达的立功奖状(国家三级文物)、南下工作团毕业纪念章等重要文物展品。</p> <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在掩护撤退时,还蓄意破坏粤汉铁路、天河机场、白云机场、军械军需仓库、海珠铁桥等重要基础设施,试图搬运部分企业设施到海南或香港,让我军得到一座“空城”。对此,中共广州地下党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保护广州城的斗争。他们通过报刊、广播、传单等方式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鱼死网破的阴谋,动员广大人民群起保卫自己的财产,在有组织的护厂、护校斗争下,广州城市公共设施和企业设施大部分免遭破坏。同时,中共广州地下党组织还发动和领导了国民党广州市保安警察部队、市政府常备自卫队起义,担负起警戒和保卫任务,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作出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  面对紧张的局势,中共广州地下党组织紧急发动爱国群众奋起反抗。他们一边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蓄意破坏的阴谋,号召全体广州市民团结起来,敢于斗争;另一边则周密布置大批党员和积极分子深入工厂、医院、学校等机构,领导和发动群众开展护厂、护院、护校斗争,极大减少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破坏,从而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p> <p class="ql-block">10月15日凌晨在广州长堤大马路的东亚大酒店,广州解放后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p> <p class="ql-block">  10月14日广州解放,之后,陈赓、郭天民、刘志坚等人关于已完全占领广州致电中央军委:“我左路军昨(十四日)晚十九时三十分进抵广州。”同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华南分局并告华中局的电报:“我军即入广州。你们可以奉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照前定名单(增加李章达、张醁村、吴奇伟三人)立即发表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就职布告,及广州市人民政府(叶剑英为市长,李章达及我方一人为副市长,朱光为秘书长)的就职布告。”</p> <p class="ql-block">随着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警备司令部、中共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人民政府等机构的成立,新生的人民政权及时接管了学校、工厂、银行等,迅速稳定了广州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同时,人民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规,明确了当前工作任务,勉励全体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做好安定革命秩序、团结人民、恢复生产三大任务。之后,广州市学生联合会、工人协会等人民团体纷纷发表宣言,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各项政策法令,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各项工作。</p> <p class="ql-block">  10月23日,《南方日报》发表了这样的慷慨激昂之句:“广州解放了,中国最后的一个头等大城市解放了,国民党匪帮在中国大陆上最后一个巢穴倾覆了。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庄严的国土,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扬子江口(除了少数地方人民解放军还来不及去的以外),都全部成为中国人民自己的土地了……”。</p> <p class="ql-block"> 11月11日,广州举行了解放广州入城仪式以及庆祝广州解放大会,全市共计20多万人参加此次活动,盛况空前。叶剑英、方方、陈赓等人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前检阅进城部队。老百姓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战士们在夹道欢呼中前进。这是载入史册的一天,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人民群众满怀喜悦欢庆解放。</p> <p class="ql-block">烽烟散尽七五载,</p><p class="ql-block">穗焕新颜越秀前。</p><p class="ql-block">曾挥热血驱苛政,</p><p class="ql-block">今驭长风绘巨篇。</p><p class="ql-block">珠水扬波接远岫,</p><p class="ql-block">琼楼拔地入云天。</p><p class="ql-block">红旗猎猎歌华诞,</p><p class="ql-block">盛世同书锦绣年。</p>

广州

解放

余汉谋

赣州

广东

国民党

华南

纵队

陈赓

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