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单元教学,共探爱国情怀——记钟小五语部编版五下第四单元教材教法报告

半弦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沃土里,每一次教研都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2025年3月20日上午,钟家村小学的五年级语文老师齐聚三里坡东校区,围绕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展开了深入教研,共同探寻语文教学与爱国情怀培育的融合之道。</p> <p class="ql-block">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他们或面对严重伤情从容镇定,或失去爱子伤心痛苦,或面对敌人的威逼坚贞不屈。走进课文,我们心潮起伏,感受着人物鲜活的形象,感受着他们的内心世界。</p> 教材解读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吴秀丽老师带来第四单元的教材解读。吴老师围绕单元主题,从单元整体解读、单元语文要素、学情分析、分课任务解读等多个方面进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习作要素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单元内选文都表现了家国情怀,但每篇诗文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内容材料等各不相同,深入的阅读理解既要依托文本内容和表达本身,还需要借助有关的背景资料,才能真切地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指出由于背景知识匮乏,面对革命题材课文,大多学生会停留表面。我们教学时可以利用纪录片、老照片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背景资料;针对易错字词,开展专项竞赛活动;组织小组辩论,深入剖析课文精神内涵。</p> 作业设计 <p class="ql-block">  然后杨欣老师向大家呈现了第四单元的作业设计。杨老师介绍,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责任”为人文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以及略读课文《清贫》。这是个“革命文化”为人文主题的专题单元。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都指向于“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因此本单元作业设计以“致敬革命志士”作为主题情境,把搜集相关资料、品味语言、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等作业任务串联起来。</p> 研讨交流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进行完教材解读和介绍作业设计后,年组老师对本单元课文和作业开展了热烈的研讨。</p><p class="ql-block"> 邓思倩老师提出“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编排存在知识螺旋递进、主题横向关联的特点,教师如何构建知识体系?”</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从纵向知识链的搭建和主题网络的编织两大维度进行了回答,建议大家:</p><p class="ql-block">一、制作单元要素发展轴,用时间线展示"人物描写"从三年级到五年级的能力梯度;</p><p class="ql-block">二、设计主题概念图:将"责任""奉献"等核心概念与已学文本建立超链接;</p><p class="ql-block">三、对比阅读任务:将《青山处处埋忠骨》与《黄继光》进行叙事视角分析;</p><p class="ql-block">四、设计单元通关任务:如为学校红色长廊撰写历史人物解说词。</p> <p class="ql-block">  柯格格老师提出“本单元重点是聚焦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分析人物心里变化,那在作业练习中可以怎样具体落实呢?”</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从利用好课文相关文段、开展同主题的群文阅读、读写结合三个方向进行了回答。杨老师特别强调,这个单元的课文涉及家国情怀,故事背景与表达情感都与学生有很大距离,我们在教学时要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查资料,多了解类似故事,从而加深理解和体会。</p> <p class="ql-block">  最后老师们针对第四单元课文和作业又展开了讨论,其中针对本单元习作,提出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感知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与内心的关联:</p><p class="ql-block">(1)热身游戏:出示表示人物内心的关键词,用合适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p><p class="ql-block">(2)文字判断游戏:出示几句孤立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让学生判断人物内心;再出示有具体情境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判断人物内心。</p><p class="ql-block">(3)小练笔游戏: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根据人物内心的关键词(如尴尬、兴奋、伤心、焦急等等),想象描写能够反映这一内心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也可以是针对“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几种情景进行练笔。</p>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对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我们深知,每一堂课都是培育学生心灵的契机,未来,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让爱国情怀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撰稿:杨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审核:易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