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编/苏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音乐/酷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图片/杨涛 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策划/ 刘吉芬</span></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前夕,随着雨水时节的到来,春意,她在花红柳绿之中,变得更浓了;春意,当你走出户外,她随着鸟语花香变得更近了;春意,她也伴随着阳光雨露变得更暖了。在这充满了生机的日子里,祖国大地到处都是春意盎然的景象。每当这时,我们的耳边总会响起唐朝诗人杜甫著名诗句《春夜喜雨》的段落:“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天落雨的特点和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在这万物生长的好时节,带给我们的是希望和对生活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 每当春天的来临,除了春耕生产和谋划来年生机的同时,更多的是点燃了春天的气息。这不,前两天,庐州城里的老同学刘吉芬,大伙喜欢称他为刘会长,或者是工会主席。每一年,特别是开春以后,他总是带给老同学们许多得惊喜。他在电话里说到,他想约上在庐州城里部分老同学,利用清明前夕双休日放假外出踏踏青,到淮南和古城寿县转转。话音刚落,脑海里闪烁着近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六姊妹》的片段。淮南这一座城市,大家并不陌生。特别是作为近邻的庐州人,对它有许多的认知。淮南,它据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朝时它是淮南王的所在地。西汉时刘邦孙子刘安欲发兵参与吴楚兵变,被其相用计阻止,拒吴守城,因得保国时它也是淮南国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更多的了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淮南作为煤炭基地,它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所做的贡献。安徽省作为中国的资源大省,在全国最起码也能排上前四、前五,这与两淮,这也与马钢和铜陵有色有关。人们常说,特别是憨厚老实的安徽人总是说:“我们既是农业大省,也是资源大省。我们的脚下,什么都有,可以说,金银铜铁锡煤都有。”淮河上引以为傲的两座城市淮南与淮北,他们产的煤,也称为乌金,用辛劳和奉献点亮了千家万户,点亮了祖国的各行各业,它为祖国的发展奉献了光和热。这一次,随着电视剧《六姊妹》开播以后,许久不见,就像庐州人说的,许久不露脸了,又走入了人们的视线。</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去淮南旅游的人是一波一波的,不光淮南火了,旅行社也火了。这真是蝴蝶效应,一搧一大片。记得,那还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为了保障华东地区工农业生产的用电,作为上海市的主要领导人率慰问团,为了保障和满足城市人民和工业生产的用电,专门前往淮南慰问和协调两淮的供煤供电。为了有利国家的战略布局,在保证华东地区电厂用煤的同时,还在淮南建了坑口发电厂。改革开放以后,我所在安徽省建设投资公司也曾经为华东地区等电厂组织过煤炭供应。当时的淮南煤矿的煤,它的大卡高,一般都在五千或六千大卡以上,另外,它的挥发份高灰分也少,也就是人们说的,它属于气煤,渣子也很少。那个时候火车头才能用得上,一般发电厂很难用得上。</p> <p class="ql-block"> 这次我们随着电视剧的热播,那些尘封多年后的历史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据媒体介绍,有关《六姊妹》电视剧有关淮南被称为“移民城市”,在电视剧《六姊妹》的第一集,就交代了何常胜之所以在淮南工作,是因为他是来支援淮南建设的。据考证,自新中国成立后,大批青年响应号召支援国家建设,何常胜携妻刘美心离开家乡,从扬州江都移居安徽淮南,终是在淮河边上扎下了根。1962年,何家终于盼来团聚的机会,老太太何文氏带着大孙女何家丽乘船来到淮南田家庵。何常胜一家移居安徽淮南这件事,正是当时淮南数十万人的共同经历,这一经历也造就了淮南这座“移民城市”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 电视剧《六姊妹》画面上世纪60、70年代,淮南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工业城市,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员参与建设。这一时期的支援行动既源于国家战略需求,也与淮南自身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需求密切相关。1964年,国家启动“三线建设”,旨在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布局和国防安全。尽管淮南并非三线建设的核心区域,但其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和电力基地,仍然承担了能源供应的重要任务。这一时期,淮南的煤矿、电力等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专家、工人和知识分子参与建设。煤、电、钢铁等重工业发展的同时,为了解决家属、子女的就业,国家也在淮南建设了大量的轻工业企业,例如,淮南纺织厂、安徽造纸厂、多个制药厂、橡胶厂、无线电厂等企业等。</p> <p class="ql-block"> 在国家统筹下,这些企业接收了来自东部城市的设备和技术人员,推动了淮南本地工业技术的升级。淮南的煤炭资源丰富,一直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上世纪60年代,淮南煤矿的机械化水平提升,新建矿井如潘集矿区陆续开发,急需大量劳动力。为此,来自安徽其他地区以及江苏、山东等省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被调派至淮南,参与矿井建设和生产。同时,淮南的电力工业也迅速发展,平圩电厂等大型项目在70年代启动,吸引了电力系统内的专家和工人支援建设,为华东地区电力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六姊妹》电视剧中,何常胜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携家带口从扬州江都移居安徽淮南,何常胜一家的迁移轨迹具有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 据相关档案记载,1958—1962年间,扬州专区(含江都)通过劳动部门向淮南输送的正式工人约2.1万人,主要分布在矿务局、发电厂等国营单位。1964年淮南矿务局接收的江都籍工人中,约67%为“家庭整体迁移”。同时,1960年前后3年间,江都所在的里下河地区受灾严重,部分农民通过投亲靠友方式自发迁往工业城市谋生。1970年淮南人口普查显示,原籍江都的常住人口约4.7万人,占全市江苏籍移民的19.6%。由于外地人员的持续涌入,淮南的城市格局逐步形成“百里能源城”的特点。矿区周边的居住区如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等因矿而建、因矿而兴,形成了多个分散的城区。</p> <p class="ql-block"> 这些区域的人口构成逐渐多元化,外地口音和文化习俗融入本地,推动了淮南的社会融合。支援淮南建设的外地人员不仅带来了技术和劳动力,还留下了艰苦奋斗的集体记忆。淮南作家协会在近年出版的《回望1952 淮南从此崛起》中,就记录了早期建设者“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在60、70年代进一步延伸,成为淮南工业精神的核心。那个时代,像何常胜一家那样从外地搬迁到淮南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已经无从考证,官方给出的大致人数是“数十万人”。这也可以从淮南人口数量中看出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翻阅史料得知,1949年淮南解放时,当年年底淮南矿区人口为202019人。</p> <p class="ql-block"> 从淮南矿区到建市,再加上区划调整,到1953年底淮南人口为246941人。后来由于各种企业的建立,大量人口迁入,到1964年底淮南人口为456223人,随后十多年人口还在大量迁入,到了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淮南人口就突破了百万大关,这其中的增量,区划调整和移民来的人口就占了绝大部分,淮南也因此被称为“移民城市”。以上的记载来之媒体,它也是真实历史发展的一个侧面。这次庐州城里的老同学们,虽然已经年逾古稀之年,他们身上还有那一股子朝气,还有一些年轻时的激情。他们不顾舟车劳顿,他们还在电视剧《六姊妹》的召唤之下,即将前往煤都,前往淮南,前往田家庵,打卡属于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标志,追忆和缅怀新中国缔造者和建设者的伟大功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清明前夕赴淮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寿县外出踏青人员名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领队:刘吉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队务:杨涛、王学华、刘荣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队员:贾莉蓓、陈楠、王本友、邓五一、曾钢楠、郭苏球、龚云国、顾丽莎、吴兰兰、李瑞群、胡逢春、方向阳、卢铁、王子成、张正华、张桂兰、高勤华、李世萍、李朝英、熊为健、陆晓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赴淮南旅行车辆安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①:王本友:贾莉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顾丽莎、吴兰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②:李瑞群:王学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陈楠、 张正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③:郭苏球:卢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龚云国、邓五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④:方向阳:刘荣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高勤华、李世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⑤:王子成:李朝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熊为健、 陆晓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⑥:胡逢春:曾纲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杨涛*、 张桂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注:排在前位的为司长、带星号的同学为各车的联络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怀旧之旅“淮南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一 行程安排通知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一天: 3月30日(星期天)上午9: 30所有车辆在龙门寺服务区集合,一起前往君澜·淮南迎宾馆。到达酒店休整后安排午餐。午聚后休息至下午3点,前往《六姊妹》拍摄地打卡地游玩,穿越时空,感受美好。若时间允许,再去参观淮南万人坑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二天:3月31日(星期一)在酒店用完早餐后9点出发去寿县,参观寿县老街和古城墙遗址,一览其岁月的沉淀,文化的厚重。在寿县用完午餐后,返回合肥。晚上6:00为大家安排了银泰中心二期8楼"火锅中的贵族"一一巴奴火锅。品尝美食后结束这次快乐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领队刘吉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5年3月.27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