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龙脊梯田百公里山径赛之行(六)中

腊梅

<p class="ql-block">  柳州工业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坐落于柳州市鱼峰区文昌大桥东侧南面,毗邻阳光100CBD商务区,与窑埠古镇隔街相望,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柳州工业博物馆集工业历史展示、工业遗产保护、科学知识普及、旅游休闲于一体,总用地面积将近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柳州工业博物馆利用柳州厚重的工业遗产构建了一个传统工业,现代创意融为一体的工业特色文化品牌,让游客领略柳州工业发展之路,从而带动柳州工业旅游,推动城市产业发展。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工业历史馆、环境治理历程馆、生态宜居馆3个主题展馆及室外展区组成,</span>已征集到各类大小工业遗存实物6224件,各种文献资料、图片11645件。</p><p class="ql-block"> 柳州工业博物馆于2012年5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第一所城市综合性工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走进博物馆园区,首先看到前方一台大型机械设备,走近细瞧。</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台大型 东风柳汽3000吨压力机,由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自行设计,1988年投入使用。机器长8.5米,宽3.2米,高9.27米,自重400多吨,主要用于生产东风140型载重车纵樑轴专用冲压。2014年3月捐赠给柳州工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院中还有其它设备,匆匆瞄一眼作罢,毕竟那些都是我熟悉的设备和机器。</p> <p class="ql-block">  进入柳州工业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超广角拍摄展开平铺的一幅大型壁图一一柳州市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通过阅读石刻文字“前言”,对柳州这座城市有了初步了解。</p> <p class="ql-block">  柳州,一座有着“天然大盆景”美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个经历过环境污染“阵痛”的工业重镇,在经过艰难的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工业化探索后,修复了生态环境,激发了城市活力,让一个工业强、山水美、环境好生态文明之城,成为了全市人民引以自豪的美丽家园。</p> <p class="ql-block">  圆形大厅壁面中循环播放的柳州现代风貌,又使我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进入工业展厅,那些机器设备及工作场景,诉说着曾经激情燃烧的艰苦岁月。</p> <p class="ql-block">  广西第1架飞机,广西第1辆木炭汽车,家喻户晓的五菱汽车,傲骄的新能源小汽车,还有日用家电产品等等,无不见证着柳州百年工业史的峥嵘与巨变。</p> <p class="ql-block">  展厅的第二单元,各种图表展示着柳州多年的环境治理历程和取得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  柳州,作为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柳州工业声名鹊起,但生态环境恶化,工业污染源达2000多家,酸雨率一度高达98.5% ,部分断面水质恶化为劣Ⅴ类。</p><p class="ql-block"> 从“酸雨之都”到全国水质“五连冠”,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诀?</p><p class="ql-block"> 柳州政府推出“高位推压、科技赋能、协同联动,多管齐下”改善水环境质量,勇于在最难处攻坚,在最难处攻坚,在最痛处亮剑,做足科学护水、精准治水、智慧管水、联合保水大文章,实现流域的共同保护和上下游的共同治理,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排名中位居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  从2020年起,柳州已连续5年获得全国“水质冠军。</p> <p class="ql-block">  看到唐朝诗人柳宗元雕像,马上想到那脍炙人口的唐诗:</p><p class="ql-block"> 江 雪</p><p class="ql-block"> 唐·柳宗元</p><p class="ql-block"> 千山鸟飞绝,</p><p class="ql-block"> 万径人踪灭。</p><p class="ql-block"> 孤舟蓑笠翁,</p><p class="ql-block"> 独钓寒江雪。</p>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被贬到广西柳州‌,他在任期间为柳州百姓谋福祉,释放奴婢,推行新政,开凿水井,兴办教育等,深受柳州人民的崇敬和爱戴。</p> <p class="ql-block">  繁忙的东门码头,再现以前柳州人经商劳动情景。</p> <p class="ql-block">  柳州是侗、壮、苗、瑶等多民族杂聚居并存的地区,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沉积。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p> <p class="ql-block">  柳州工业博物馆不仅是了解柳州工业历史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动工业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  走出柳州工业博物馆,网上查找柳州博物馆距离此地不甚远,于是,我和成艺姐又赶往柳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过了柳江大桥,回头望去,宽阔的江面上渡轮游走,临江的蟠龙山上,文光塔和蟠龙塔高高矗立,“柳州岛”的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柳州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位于广西柳州市人民广场东侧,交通便利,是一座拥有先进设施与现代化功能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柳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历经50年的建设,柳州博物馆已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最具实力的博物馆之一。</p><p class="ql-block"> 柳州博物馆建筑主体采用花岗岩风暴石砌筑,为古城阙样式,典雅厚重,外廊21面浮雕,寓意21世纪的柳州和2100年的厚重历史,反映柳州史前文明、民族民俗文化、现代文化等内容。馆藏文物丰富,许多馆藏文物颇具地方特色,因其精美罕见而成为国之瑰宝。常设陈列有《历史馆》、《民族馆》、《青铜馆》、《扇面书画馆》、《古生物化石馆》、《碑刻馆》等,通过布景方式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实体,生动而详实地再现柳州历史风貌,以经典的亮相展示古城风采,以经典的力量呼唤文化传<span style="font-size:18px;">承,以经典的链环绵延古城文明。</span></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一楼大厅正位墙面上循环播放着柳州风貌和唐朝柳州刺史柳宗元在柳州的丰功伟业。</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参观了古生物化石陈列馆。</p><p class="ql-block"> 古生物化石馆是柳州博物馆的一大亮点,不仅传播了知识,还营造了沉浸式的观展氛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生物馆展出的古生物化石标本跨越古生代、中生代和晚生代三大地质时期,门类齐全,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生动地记录了生命进化的历程和各个地质时期演变的情景。</span></p><p class="ql-block"> 古生物化石是指在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埋藏于地层的遗迹,包括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化石和遗迹化石。它们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科学依据。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  晚三叠纪的创孔海百合化石</p> <p class="ql-block">  中三叠纪的混鱼龙化石</p> <p class="ql-block">  中三叠纪的萨斯特鱼龙</p> <p class="ql-block">  中三叠纪的萨斯特鱼龙</p> <p class="ql-block">  新生代的螃蟹化石</p> <p class="ql-block">  茂名无盾龟</p> <p class="ql-block">  白垩纪至第三纪的马来鳄属</p> <p class="ql-block">  恐龙化石</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 1, 1);">柳州博物馆所陈列的古生物化石和硅化木主要为单勇先生所捐赠</b><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 单勇,黑龙江人,早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工作于广西地质调查研究院,是高级工程师、资深的地质学家和收藏家。他倾注毕生精力,珍藏和保护了数万余件古生物化石。晚年,他希望广西境内能有一个有实力的城市对这批化石进行收藏、研究、保护及开发利用。2006年,他向柳州市博物馆捐赠古生物化石2万余件,包括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鱼龙化石、硅化木等等,数量多,门类广,极具科学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柳州市博物馆从中遴选部分精品,展示在《生命之旅一一古生物化石展》。2009年,该主题陈列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制作奖,让广大观众通过这些展品,得以一窥远古生物的面貌,体悟生命的辽阔与绵长。</p> <p class="ql-block"> 进入历史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  历史馆展览分“石器时代”、“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等四个部分,以实物资料、场景复原、考古发掘、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将柳州五万年的悠久历史有机地贯穿起来,通过布景方式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实体,生动而详实地再现柳州历史风貌。从远古人类留在白莲洞的足音,到唐代俊伟柳宗元释奴办学的举措,至明清贤良惠及乡里的恩泽,丰厚的文化积淀滋养着柳州人,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柳州文化,一如浩荡柳江、千年流芳。</p> <p class="ql-block">  在柳州历史上,柳宗元和刘蕡并称为唐二贤。</p> <p class="ql-block">  广西的书院始建于南宋,驾鹤书院亦是广西最早的书院之一。在当时,驾鹤山下是广西一个令人注目的文人活动中心,也是仕人阅读书籍和交流诗文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魂罐、魂瓶 ,亦称“魂魄瓶”、“谷仓”等。古代的一种随葬明器。流行于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多系青瓷器,形状作平口罐或五孔罐。在大坛上堆塑楼阁、人物、佛像、兽等,有的上面还有纪年文字。俗传以此收亡者魂灵。多发现于南方六朝初期墓中。</p><p class="ql-block"> 魂瓶的出现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伯夷、叔齐为商末孤竹国君之子,因忠于殷商,劝谏武王伐纣无效而誓死不食周粟。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两人遂饿死于首阳山。人们念其抱节之志,故在陪葬品中放入“五谷囊”。魂瓶随葬的礼俗自此出现,故早期魂瓶实为贮粮之器,后来具有安魂镇魂之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明代瓷器</p> <p class="ql-block">  清代瓷器</p> <p class="ql-block">  柳州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  壮族民俗。</p> <p class="ql-block">  侗族吊脚楼。</p> <p class="ql-block">  瑶族服装</p> <p class="ql-block">  庞桶凉</p><p class="ql-block"> 柳州瑶族家有洗庞桶凉的习俗。庞桶,就是庞大的杉木浴桶,高1.5米,直径1米,家家必备。瑶家庞桶浴很有讲究,平时自己家人用清水烧热洗,若有贵客来,就要加入沸药汤,药汤有清热、驱风、解表、疏筋活络、强身健体的疗效,泡上30分钟左右,筋骨放松,浑身舒坦。采药煮制都由妇女承担,因为瑶族传医是传女不传男。</p><p class="ql-block"> 爬楼</p><p class="ql-block"> 爬楼是瑶族地区青年男女恋爱的习俗。在瑶族山寨里,如果哪位小伙子看中了一位姑娘,会在晚上悄悄来到姑娘家的吊脚楼下,弹起悠扬的琵琶,唱起绵绵的情歌,表达心中的爱慕。姑娘也会邀上几位要好的姐妹躲在吊楼里对歌,借此考验小伙子是否真心实意。通过对歌盘问,如果姑娘满意了,就会打开楼口,放下一只小梯,让小伙子爬上吊楼,和心上人相会。</p> <p class="ql-block">  柳州,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各民族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在饮食、服饰、建筑、节日、礼乐、婚俗、医药、语言等方面的独有文化,彰显了独一无二的东方神韵。各民族在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  临时展馆一一纸上繁花,剪出芳华,展出<b style="color:rgb(1, 1, 1);">石琼玉民族剪纸艺术作品</b></p> <p class="ql-block">  在侗族村寨,绣花是女孩的必修课,也是侗家女的拿手绝活。侗族刺绣常用于鞋花、帽花、背带和衣襟衣袖的花边上,这些图案都需要在剪纸底样上绣成,因此刺绣离不开剪纸。</p><p class="ql-block"> 石琼玉居住在从江,柳江上游那个唯美而会唱歌的侗寨。</p><p class="ql-block"> 同其他手巧的侗妹一样,在年幼时,石琼玉便开始学习刺绣,进而又慢慢开始学习剪纸。</p><p class="ql-block"> 剪纸在石琼玉看来,是一项可以随心、随时、随地创作的艺术,一把剪刀、一张纸,便可以田间地头、农闲时候静心剪裁。由于酷爱剪纸,即使是工作繁忙,石琼玉仍忙中偷闲地坚持学习剪纸艺术。在对技艺的磨练中,石琼玉体会到剪纸的功能是表达美好愿望,而作者需要从传统寻根,加入个人的风格和巧思,再用谐音和象征寓意的手法表现在纸上。日积月累,石琼玉在纸上耕耘,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作品也接连获得各类大小奖项,收获颇丰,也创造了鲜明的个人剪纸风格和主题。</p><p class="ql-block"> 石琼玉说她很骄傲,也很自豪,骄傲源于她为侗族地区输出许多美好纹样,自豪源于她的剪纸艺术作品人见人爱。她为本次展览创作的柳州紫荆花剪纸艺术作品,让人们心头荡漾。</p><p class="ql-block"> 石琼玉剪纸以传统中代表吉祥的色彩为主,一切立意均在“招吉纳祥”范围内。其剪纸风格虽然形象夸张抽象,但均构建在常识理解的基础上,把所有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提炼成图像,表现到剪纸中来。此外,石琼玉还融入苗、瑶、侗等南方少数民族元素,创作了许多体现民风民俗的作品,吹芦笙、农耕等生活场景一应被剪入画中。这些生动的剪纸作品体现了南方独特且细腻的剪纸风格与民族风情,使观者感到亲切温暖。</p> <p class="ql-block">  侗族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居住在湘黔桂腹地的侗族人民以民间生活习俗和自然元素为原型的剪纸技艺,表达了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的信仰、渴望以及美好祝愿。同时,侗族剪纸还常用作刺绣底样,是制作侗族服饰时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具有高度传承性的侗族剪纸,是侗族文化与侗族人民创造力的结晶,还是中国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 本次展出的 73 件套石琼玉剪纸作品以侗族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吉祥元素为主,融入了时代的文化元素,表达了“招吉纳祥的祈愿。其剪纸风格虽然形象夸张抽象,但均构建在常识理解的基础上,把所有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提炼成图像,表现到剪纸中来。</p> <p class="ql-block">  福寿双全、金玉满堂</p> <p class="ql-block">  绣花纸样</p> <p class="ql-block">  丹凤飞舞、双喜临门</p> <p class="ql-block">  葫芦纹样、同心拥护幸福</p> <p class="ql-block">  齐眉祝寿、蝙蝠</p> <p class="ql-block">  蝴蝶纹样</p> <p class="ql-block">  鸳鸯、庆丰收</p> <p class="ql-block">  十二生肖</p> <p class="ql-block">  庆丰收、瑶浴</p> <p class="ql-block">  吉祥如意、神秘的岜沙</p> <p class="ql-block">  猪年有福</p> <p class="ql-block">  一幅幅纸上繁花,是手艺人经由数十年的芳华岁月,日复一日裁剪而来。这些质朴的剪纸艺术作品闪耀着诗意的光芒,传递出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华丽光彩。</p> <p class="ql-block">  柳砚精品展馆</p> <p class="ql-block">  柳砚出现于盛唐时期,唐元和十一年(816),柳宗元精选柳州墨砚寄赠好友刘禹锡。刘禹锡为此赋诗《谢柳子厚寄叠石砚》以答“常时同砚席,寄此感离群。清越敲寒玉,参差叠碧云。烟岚馀斐亹,水墨两氛氲。好与陶贞白,松窗写紫文”。诗中称赞柳砚声、色、纹、形之美及墨砚质地之精良。自此,柳砚名声传播千年,成千古文坛佳话。</p><p class="ql-block"> 柳砚石材取自柳州城北龙壁山下。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记载“其壁曰龙壁,其下多秀石,可砚”。《柳州府志》记其山“石壁似龙形,下临滩濑,宋陶弼称‘烟霞洞天’”。此即柳州古八景之一的“龙壁回澜 ”。再度回归人们视野的柳砚,经精心打造,名曰“龙壁柳砚”。</p> <p class="ql-block">  龙壁石·“荷塘月色”砚、“硕果累累”砚,均为现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  龙壁石·“八龙水中”砚,现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  铜鼓是由古代炊器铜釜演变而来,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和东南亚部分国家。</p> <p class="ql-block">  铜鼓的功能和类型 </p><p class="ql-block"> 铜鼓既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打击乐器,也是象征财富、权力的重器和顶礼膜拜的神器,铜鼓作为重器,“惟高大为贵,面阔丈余,方以为奇 "。拥有铜鼓者,可以聚集民众,发号施令,指挥厮杀。铜鼓作为神器,用以祭天祀地,祈雨驱邪,超度亡魂,供奉先灵。有时铜鼓又被当作礼物,向上进贡,或作用僚问的馈赠之物。</p><p class="ql-block"> 铜鼓按出土地点或不同形制分为八个类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和西盟型。</p> <p class="ql-block">  铜鼓的造型和纹饰</p><p class="ql-block"> 铜鼓“通体皆铜,平面曲腰,一头有面,中空无底,侧附四耳”,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铜鼓集冶炼钥、雕刻、绘画、装饰、音乐、舞蹈于一身,造型厚实、庄重,鼓面多铸有太阳纹、云纹和乳钉纹等纹饰。</p><p class="ql-block"> 铜鼓上的装饰艺术是自然物体、动物形象、人体动作等对现实生活的描述,是铜鼓艺术中最直接、最形象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最有价值的部分。制鼓匠师们使用直接镂刻或用印板技术压印的方式,利用铜鼓各个部位不同的曲度和有限的平面,布局谨行,使个铜鼓的画面丰满多姿。</p> <p class="ql-block">  扇面书画展馆</p> <p class="ql-block">  柳州博物馆的扇面书画收藏是其一大特色,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堪称镇馆之宝。这些作品包括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清代刘墉、居廉、赵之谦、左宗棠,以及近现代名家齐白石、黄宾虹、陈年、于照、贺天健等的扇面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扇面书画艺术,尤其是折扇方面的书画艺术,被誉为中国书画艺术宝库中的 “别体之作”。扇面画的内容非常广泛,神话故事、人物形态、峰峦叠石、曲溪流水、村舍楼阁、闲花野草等皆能入画。明清扇面画高度反映了这个领域的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 柳州博物馆馆藏明清及近代扇面书画精品二百余幅,再现了中国扇面书画演变的辉煌时段、精彩华章。</p> <p class="ql-block">  碑刻展馆</p> <p class="ql-block">  柳州石刻出现的历史颇为久远,数目可观,是中国特别是岭南石刻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刻大体分为摩崖、碑碣以及各种建筑雕刻构件三大类型。石刻文字广泛涉及文化、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民俗、宗教等各方面,是研究一个区域历史存在直观且翔实可信的重要文献,同时又具有书法、绘画、镌刻等方方面面研究和欣赏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展览遴选馆藏古代碑刻70余方,以及部分碑刻拓片,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展示古代碑刻、石刻的艺术价值。岁月流逝,但镌刻在金石上的文字、图形依然,或铁钩银划,或飘逸灵动,有的大气磅礴,有的云淡风轻,通过这些碑刻与拓片,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历史,彼时的生活,甚至古人书写的心事痕迹。</p> <p class="ql-block">  柳州博物馆基本参观完毕,我们坐在博物馆大厅观看彩排演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