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明清才子故居 了解海南文化历史

符仕俊

<p class="ql-block">  3月19日,我们5人结伴驱车数百里,前往临高县博厚镇透滩村和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探访明清才子王佐和张岳菘的故居。</p><p class="ql-block"> 丘浚、海瑞、王佐和张岳崧各自在文学、政治和学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被后人称为“海南明清四大才子”。他们的故事和成就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p><p class="ql-block"> 古代的海南被称为“蛮荒之地”,交通闭塞,生活在穷山僻壤的这俩位才子勤奋笃学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他们踏上仕途后不趋权势,为官清廉的事迹值得推崇。</p><p class="ql-block"> 联想到近代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文化,我深深感到:海南并非文化沙漠,.是一片文化底蕴厚重、地杰人灵、英雄辈出的热土。</p> <p class="ql-block">  王佐(1428年一1512年),海南临高县博厚镇透滩村人,是明代海南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地方志学者。王佐以诗文见长,被称为“诗绝”,其代表作《鸡肋集》收录了302首诗和82篇杂文,被郭沬若誉为“爱国诗人”。王佐的一生,既是海南文化发展的缩影,也是明代文人学者追求理想与为民请命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张岳菘(1773年一1842年),海南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人。他是海南在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官至湖北布政使(从二品),革除各种陋规,倡导并协助林则徐严禁鸦片。主持编纂《琼州府志》,擅长书画,.是清代知名的书画家,是明清四大才子中的“书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