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开学季,春风春意春满园。</p> <p class="ql-block">在春和景明的三月 ,怀着对新学期新课程的渴望,我们走进辽宁老干部大学三好校区。《加油,开学季》迎面而来的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令人倍感振奋鼓舞!</p> <p class="ql-block">今天,旅游赏析班的范老师带来的开学第一课是中国百年大学之旅。</p> <p class="ql-block">翻开尘封的历史,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清末时期,正值中国近代教育转型阶段。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先声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会大学相继成立。这些教会大学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对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医学等影响很大,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和导向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 . 圣约翰大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b>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大学之一,是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p><p class="ql-block">1879年圣约翰书院创建,1881年成为中国首座全英语授课的学校。 1906年改称圣约翰大学。</p> <p class="ql-block">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卜舫济<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1888年出任圣约翰校长,是</span>圣约翰大学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校长。他任职长达半个世纪之久,<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卜舫济的主持和推动下,西方的大学制度被引入了圣约翰,使得圣约翰成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学,</span>并逐步发展成为当时的顶尖学府之一,被誉为“东方哈佛”。</p> <p class="ql-block">卜舫济不顾当时西方教会不允许与当地华人结婚的禁令,勇敢地迎娶了华人女子黄素娥,更深地融入了东方文化。</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办学理念具有东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特色,由圣约翰的校训和校徽便可见一斑:“光与真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前半句极具西方传统,后半句则是原汁原味的孔子名言。</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大学在其73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外交界施肇基、顾维钧;实业界刘鸿生、刘吉生;教育界陶行知、陈鹤琴;文学界林语堂、张爱玲;新闻界邹韬奋、医学界颜福庆、经济学界潘序伦、建筑界贝聿铭、政界宋子文、严家淦等,群星璀灿,盛极一时!</p> <p class="ql-block">建国初期,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圣约翰大学各院系并入其他知名院校。</p> <p class="ql-block">如今,被苏州河环绕的圣约翰大学旧址现在已成为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并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修缮。 校园内分布着27栋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这些建筑群格局完整,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2019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 燕京大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创办于1919年,由几所教会大学合并而成,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p> <p class="ql-block">燕大创始人司徒雷登长期担任燕大校长、校务长,他将燕大的校训确定为“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国浙江杭州 。1919年起,司徒雷登出任燕京大学首任校长和校务长,他致力于将中西教育理念结合,<span style="font-size:18px;">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他的教育理念和贡献使燕京大学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机构之一。</span>到1930年代燕京大学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的墓地位于他的出生地——杭州市,墓碑上刻有他的名字以及“燕京大学首任校长”的字样。</p><p class="ql-block">该图为司徒雷登在杭州他父母的墓前。</p> <p class="ql-block">燕京大学校园内的古典建筑。</p> <p class="ql-block">燕京大学在短短的33年里,培育了4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些院士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等多个科学技术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燕京大学还培养了许多在其他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者和专家。例如,著名的文学家闻一多,钱穆历史学家钱穆,社会学家雷洁琼,社会学家费孝通是等。这些人物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中国近代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时,燕京大学的院系被并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p><p class="ql-block">尽管燕京大学已经不复存在,但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有着深远影响。燕京大学的精神和学术遗产被北大清华等高校继承,成为这些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p> <p class="ql-block">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是两所不同历史背景的高校,但存在深厚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这套纪念北大建校100周年的邮票上印着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的章程,北大的红楼及燕园的西门,把北大和燕大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新政产物,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p> <p class="ql-block">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推动了中国教育的革新。</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李四光等一批杰出人士都曾在北京大学任教或任职。</p> <p class="ql-block">北大的校徽由鲁迅先生所设计。</p> <p class="ql-block">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初的重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一百多年来,聚集了众多的著名学者、专家、学术大师,培养了一代代优秀人才,涌现出大批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们用智慧和生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1952年北京大学的校址由沙滩红楼等处迁至原燕京大学校址,也就是今天的燕园校区。之后北大的扩建继承了古典建筑风格,延续了燕京大学以来的一致风格。</p> <p class="ql-block">燕大古典建筑群,穿越时空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如今,未名湖、博雅塔等标志性景观及部分建筑仍在使用。这些遗存成为两校历史渊源的物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东吴大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东吴大学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创办。是苏州大学的前身身。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大学学科体系的高等学府之一。</p><p class="ql-block">图为1903年的东吴大学。</p> <p class="ql-block">东吴大学的校训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教学理念注重中西文化融合,既保留传统儒学基础,又引入近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p> <p class="ql-block">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东吴大学主体并入其他高校,原校址为如今的苏州大学。</p><p class="ql-block">作为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在法学、医学等领域留下深刻印记。其英美法系教育模式曾影响民国司法体系,培养出倪征燠、李浩培等国际法学家。如今的苏州大学延续东吴大学文脉,校园内保留有东吴大学旧址钟楼、孙堂等近代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联结历史与当下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百年苏大, 绝美东吴大学。</p> <p class="ql-block">1951年东吴大学在台湾省复校,与位于江苏的苏州大学同宗同源,并互为姊妹学校。</p><p class="ql-block">左图为台湾省的东吴大学校徽,右图为苏州大学的校徽。上面都印刻着东吴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p><p class="ql-block">这些消失了的教会大学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后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两个小时的课程结束了,我们仍意犹未尽。那百年大学的钟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激荡着我们的心灵,期盼走近那些百年大学,去探索那些历史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范老师在辽宁老干部大学的讲台上辛勤耕耘。他以渊博的学识、独特的视角、创造性的将旅游文化和历史、地理、教育、文学、宗教等知识联系起来,打造成系列课程。这些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世界之窗,不断激发着我们去探索那些久远的未知的世界, 无论是亲临还是神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