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故乡的毛白杨》</p><p class="ql-block">文:李凤魁</p><p class="ql-block"> 从记事时起,冠县的县乡村道路基本上都种满了高大挺直的毛白杨,春来嬉白絮,夏日卧清凉,秋天堆落叶,冬看枝光光,就觉得毛白杨像童年的伙伴,一起陪伴一起成长,习惯了它如影随形般的存在,在时光的流淌中毛白杨也悄无声息的沉淀成生命中一道抹不去的深刻印记。</p><p class="ql-block"> 为啥冠县有这么多毛白杨,那时没有考虑过,直到后来才渐渐得知,冠县是黄河故道,土地沙化严重,每年冬春季节便黄沙飞扬,人们苦不堪言,甚至背井离乡,就像当年同属黄河故道的兰考,为了防沙治沙冠县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了像焦裕禄那样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伟大征程,与兰考不同的是冠县引种不是泡桐而是毛白杨,至此毛白杨开始在冠县扎根落户并蔚然成林,不但治平了风沙,而且通过汇集改良和培育已建成拥有两千多个品种的种资资源保存库,成了冠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绿色名片。</p><p class="ql-block">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的冠县早已风平沙沉,昔日的黄河故道已然郁郁葱葱百果飘香,每当我们行走在遍布城乡的毛白杨林荫道上,那一身挺拔一树翠绿一汪清凉一袭诗意都叫人无比的惬意和受用。尤其是走进毛白杨林场,粗壮高耸的枝干像一个个历史的丰碑诉说着曾经的沧桑巨变,满树的累累硕果甜蜜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凌空的飞鸟密织的蝉鸣起舞的蜂蝶来往的游人欢快的笑声让林场活色生香。</p><p class="ql-block"> 我深爱着故乡的毛白杨,一次次走入它感受它,一次次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爱着毛白杨,对它的感情也在积累着涌动着,总想对它深情的表白,总想为它做点什么,机缘不负有心人,2022年初和当时的林场厂长申中文兄碰在一起,我作为县书协主席和他说起毛白杨和文化和书法艺术如何融合发展的事情,提出在林场建立书法创作基地和举办“诗墨白杨”书法雅集的建议,为毛白杨赋以诗墨,打造毛白杨文化名片,我们一拍即合,随即着手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彼时山东省自规厅在全省启动森林文化周活动,我们在方案上又进行了有机融合,经逐级上报被市局省厅高度认可,当时还被省厅定为全省第一届森林文化周启动仪式主会场,后因东部某县极力争取作罢, 随后被市局列为聊城市第一届森林文化周启动仪式主会场。</p><p class="ql-block"> 准备工作是繁琐而细致的,我们边干变完善,把文化的因素尽量做到了恰如其分的注入和渲染。事先组织书法家为林场、苗圃、基地、实验室等题写了名字,然后让专业刻手刻在毛白杨做成的木板上,启动仪式当天并排立于主会场之南侧,文化周结束后再悬挂在各个相应场所。同时组织书法家去林场采风创作诗词联赋,深挖毛白杨精神文化之美。</p><p class="ql-block"> 启动仪式的当天(6月初),天朗气清,林风和畅,古琴悠悠,笔墨飘香,书法家们统一身着印有诗墨白杨字样的藏青色中式对襟亚麻装,在高大葱郁的白杨树下一字排开,挥笔疾书,一首首原创毛白杨诗词歌赋在笔墨间精神流露文化绽放,一件件写好的书法作品被悬挂在白杨树下,随风轻轻摆动,墨香文韵溢满林间。现将我当时创作的其中一首诗与大家聊以分享:《冠县毛白杨赞》骄骄白杨,直插云霄,今我赞之,朴实无妖。郁郁白杨,其叶婆娑,今我书之,不惜墨多。密密白杨,列兵成阵,今我崇之,固沙如神。婷婷白杨,自有本心,今我爱之,相思至今。</p><p class="ql-block"> 参加启动仪式的各级领导和群众层层围在书法家周围,欣赏着夸赞着,也见缝插针的求着墨宝,气氛热烈,盛况空前。在启动仪式上,我代表县书协向林场授牌,开启了共同打造书法创作基地以及书法和毛白杨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新篇章。自此以后,我们又连续举办了两届不同主题和形式的“诗墨白杨”书法雅集,今年是第四届,各项工作正在策划准备之中,相信又会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成功的雅集盛事,但言此,心头已升起几分小激动矣。</p><p class="ql-block"> 植树节到了,又想起了5年前在林场植树的过往,当年植下的那几棵毛白杨应该长到一拳之粗了吧,虽然再未谋面,但是它一直在心里扎根和成长,而且越来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终究会大树参天,直接云霄,在心里在冠县的大地上傲然挺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