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分这天,我站在院子里,看着阳光像一把金色的尺子,将白昼与黑夜丈量得一般长短。墙角的桃树似乎也感知到了这份公平,枝头的花苞鼓胀着,像少女含羞的唇,欲语还休。</p> <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每到春分,母亲总要煮一锅春菜。她总说,春分吃春菜,一年到头都平安。那时的春菜,不过是些野地里新冒出的嫩芽,带着泥土的芬芳。母亲的手在灶台间忙碌,蒸汽氤氲中,她的身影显得格外温柔。如今想来,那锅春菜里煮着的,何尝不是母亲对光阴的敬畏,对生活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老槐树又抽出了新芽。这棵树比我年长,树干上斑驳的纹路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春分时节,它总是最早感知到春意的。细碎的阳光透过新叶洒在地上,像撒了一地的碎金。树下的石凳上落了几片去年的枯叶,新绿与旧黄交织,仿佛时光在这里打了个结。</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信步走到城郊的田野。农人正在播种,犁铧翻开的泥土散发着潮湿的气息。远处的山坡上,油菜花开得正盛,金黄的花海一直延伸到天际。几个孩童在田间奔跑,欢笑声惊起一群麻雀,扑棱棱地飞向蓝天。这景象让我想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记载:"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古人将时光分得如此细致,仿佛在提醒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值得珍惜。</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天边泛起淡淡的红霞。我站在窗前,看着暮色一点点浸染天空。春分这天的日落格外准时,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拨动时间的齿轮。远处的山峦渐渐模糊,化作一道深色的剪影。窗台上的风铃轻轻作响,带来一丝凉意。这让我想起苏轼的"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原来春分不仅是时间的平分,更是诗人心中的一份感悟。</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我点亮书房的灯。灯光下,案头的文竹舒展着嫩绿的枝叶,在宣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我铺开一张素笺,想写点什么,却又觉得任何文字都难以道尽春分这一天的韵味。窗外的月光静静地洒进来,与灯光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春分,这个古老节气,像一位智者,年复一年地提醒着我们:时光如水,逝者如斯。它教会我们在繁华中看见朴素,在喧嚣中听见宁静。当白昼与黑夜在这一天达到完美的平衡,我们是否也该停下匆忙的脚步,在时光的长河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从容?</p> <p class="ql-block">夜深了,我合上书本。院子里传来几声虫鸣,像是春天的私语。春分这一天即将过去,但我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万物依然会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就像母亲煮的那锅春菜,虽然简单,却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就像老槐树的新芽,虽然稚嫩,却执着地向着阳光伸展。</p> <p class="ql-block">春分,不仅是时间的平分线,更是生命的一个刻度。在这个刻度上,我们丈量着时光,也丈量着自己。当春风再次拂过面庞,我忽然明白:生命的意义,或许就藏在这看似平常的节气更替中,藏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p> <p class="ql-block">☞【文/摄影】王翠军,号山里人,别署无隅斋主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生于河北行唐县域中北部丘陵地带的一个小山村。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其书法宗汉碑法度,取摩崖气象,尚简书意趣,突出线条的苍茫和结体的真率,平正中求奇肆,典雅中见野趣,逐渐开始构筑自己的艺术语言。绘画注重以书入画,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艺术追求,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后素、返朴归真,以直抒胸中逸气。每一次快门,都是一次对生活的独特解读。兴之所至,行走乡野间、探访古村落,沉浸民俗中,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用镜头捕捉瞬间的美好,触动一颗或几颗向善向美的心。现为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河北省文联"推精品、推人才"工程重点推介艺术家。</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