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而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的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p><p class="ql-block"> 从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到1938年10月,地处中国腹地的武汉又一次成为革命风云际会的中枢。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党各派各军各界的风云人物、名流巨子和千百万觉醒奋起、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大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1938年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比较融洽的时期。派驻武汉的中共代表团和中共中央长江局艰辛工作、不懈努力,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巩固和发展,抗日救亡群众运动掀起高潮。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中国军队在武汉周边纵横千里的国土上正面抗击日军,进行了历时四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挫败了日军速胜中国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大武汉的1938年,风云激荡,波澜壮阔,同仇敌忾,众志成城。1938年的大武汉,一片共御外侮的抗战热土,一篇影响深远的光荣史诗!</p> <p class="ql-block">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办事处处长和总务、运输、经理(财务)等科办公的地方。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是我党设立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公开办事机构。办事处的同志积极宣传我党抗日路线、方针,介绍我军英勇抗日战绩,争取国内各界和国际支援,为八路军、新四军筹集运送了大批粮饷和武器弹药等军需物资,支援了前线。</p> <p class="ql-block">接待室</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接待各方爱国人士的地方,当年,许多进步青年、学生纷纷来到这里,要求去延安学习和参加抗日工作,受到“八办”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武汉“八办”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安排行程,向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革命青年。</p> <p class="ql-block"> 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北平(今北京)卢沟桥奋起抵抗向中国驻军进攻的日军,开始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南京失守前夕,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机关大部西迁武汉。同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武汉成立长江局,统一领导党在南方各省的工作,同时组成中共代表团,负责与国民党的联系与谈判。1938年,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武汉力争合理解决国共两党合作的相关问题,继续推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改革和进步;广泛联系团结各党各派各军各界的爱国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和地方实力派,不断扩大和充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力开展国际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反法西斯国家人民和友好人士对中国人民抗战的同情与支持;联络团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接纳和组织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抗战;恢复、发展南方各地党组织,开创出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和南方各省工作的崭新局面。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保卫大武汉</p><p class="ql-block">沙旅、尔东 词</p><p class="ql-block">郑律成 曲</p><p class="ql-block">热血沸腾在鄱阳 火花飞迸在长江</p><p class="ql-block">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 保卫大武汉</p><p class="ql-block">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p><p class="ql-block">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坚决地保卫着她</p><p class="ql-block">像西班牙人民保卫马德里</p><p class="ql-block">粉碎敌人的进攻 巩固抗日的战线</p><p class="ql-block">用我们无穷的威力 保卫大武汉</p><p class="ql-block">粉碎敌人的进攻 巩固抗日的战线</p><p class="ql-block">用我们无穷的威力 保卫大武汉</p> <p class="ql-block">保卫大武汉(歌曲)</p><p class="ql-block"> 在网上找不到音频,只好屏幕录制了这个视频。(向视频制作者致敬)</p> <p class="ql-block">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局部侵华战争。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与英美的不干涉政策,致使日军在140天内侵占东北地区。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以武装抗击为主的局部抗战,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图为侵华日军在沈阳城垣上向城内射击。</p> <p class="ql-block"> 日本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中国局部抗战此伏彼起。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迅速高涨,为随后的全国抗战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政治动员。图为学生们向北平市民演讲。</p> <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借口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向驻守北平宛平县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全国抗战由此爆发。图为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军人抗击日本侵略军。</p> <p class="ql-block">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人,</p><p class="ql-block">八路军总指挥。</p><p class="ql-block">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p><p class="ql-block">八路军副总指挥。</p> <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图为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举行的誓师大会。</p> <p class="ql-block">平、津、沪、宁相继失守后,武汉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由周恩来、王明、博古、叶剑英组成中共中央代表团驻武汉,负责与国民党联系谈判,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图为中共代表团主要成员王明(右一)、周恩来(右二)、叶剑英(右三)、博古(秦邦宪、右四)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南京失守前夕,国民政府迁驻重庆,军事委员会等重要机关迁至武汉。图为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武昌蛇山原湖北省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37年9月,中共中央代表董必武从延安来到武汉,负责筹建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武汉八办)、恢复湖北党的组织和指导鄂豫边区红军的改编等工作。</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在汉口安仁里1号建立(现民意一路与友谊路之间)。其主要任务是: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推动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联络友军,采购与转运军需物资,接待中共过往人员,输送爱国人士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等。图为安仁里旧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38年秋,新四军游击队由竹沟挺进豫东,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为该支队送去苏式转盘轻机枪。(代用品)</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由周恩来、博古、项英、董必武在武汉组织长江局,代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党在南方各省的工作。12月23日,中共代表团与中共长江局在武汉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决定将两个组织合并,对外称中共代表团,对内为长江局,由王明、周恩来、博古、项英、叶剑英、董必武、林伯渠七人组成。此时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已迁往汉口一二八街89号大石洋行(现长春街57号),中共长江局亦在此办公。图为大石洋行外景。</p> <p class="ql-block"> 恢复重建南方各省中共组织,是长江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1937年12月由郭述申、陶铸、钱瑛等在武汉组建的中共湖北省工作委员会改称中共湖北省临时委员会,1938年1月改称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图为汉口富源里中共湖北省委旧址。</p> <p class="ql-block">钱瑛(1903-1973),湖北咸宁人,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p><p class="ql-block">陶铸(1908-1969),湖南祁阳人,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p><p class="ql-block">郭述申(1904-1994),湖北孝感人,中共湖北省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中共代表团周恩来、叶剑英应即将赴前线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的白崇禧之约在武昌商谈,就第五战区在津浦线对日作战战略提出建议。随后,派张爱萍以八路军代表身份赴徐州向李宗仁面陈。张爱萍转达战略建议之后,具体建议集中兵力在台儿庄打一仗。按照这些建议,李宗仁指挥所部展开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为台儿庄战斗后的废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人,八路军总参谋部参谋。</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等在武汉广泛开展对冯玉祥等国民党上层人士,张澜等民主人士,沈钧儒等爱国人士,李宗仁、龙云、邓锡侯等地方实力派的工作,形成各党各派各军各界团结抗战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1938年周恩来和史沫特莱(右三)等外国友人在武汉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周恩来、邓颖超在武昌珞珈山居所前与埃德加·斯诺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到武汉,经周恩来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安排转赴延安。1939年11月,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感染,以身殉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8年9月,印度派出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支援抗战,其中柯棣华大夫后因积劳病逝。图为中共代表和八路军代表在武汉热烈欢迎印度援华医疗队全体队员。(后排左二为柯棣华)</p> <p class="ql-block">1938年,政治部三厅组织日本反战人士开展对日宣传。日本友人绿川英子担任中国电台的日语播音,揭露日本侵华罪行。图为绿川英子与丈夫刘仁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沫若与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合影(右三于立群、右四郭沫若、右五池田幸子、右七鹿地亘)</p> <p class="ql-block"> 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的共产党(或社会党、工党)和劳工组织均力争开展制日援华运动。图为1938美国纽约举行的援华游行募捐活动。</p> <p class="ql-block"> 从辛亥革命起就一直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的汉口圣公会鄂湘教区主教鲁兹(中文名字吴德施,美籍),为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作了大量工作。图为吴德施与中共长江局领导人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屋顶花园合影(右起王明、周恩来、吴德施、博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吴德施主教离汉回国前,周恩来为其题词。</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荷兰共产党员、著名电影艺术家尤里斯·伊文思经香港、广州来到武汉,拍摄反映中国抗战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p><p class="ql-block">图为尤里斯·伊文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8月,新西兰友好人士路易·艾黎和埃德加·斯诺发起的中国工业合作社在武汉成立。“工合”成立后,为抗日战争组织和生产了大量物资。图为艾黎(左三)与工友们在一起劳动。</p> <p class="ql-block">抗日救亡群众运动中心的形成与辐射</p><p class="ql-block"> 抗战初期,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全体中华儿女以高昂的爱国热情投入抗日洪流,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1938年的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数以百计的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形成以武汉为中心并向全国辐射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的高潮。周恩来、郭沫若直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团结组织一大批致力于抗日民主运动的进步文化工作者、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在动员民众、宣传抗日、支援前方、振奋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孩子剧团在上海成立。1938年1月,孩子剧团辗转来到武汉,后划归政治部三厅领导。图为邓颖超与孩子剧团成员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武汉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图为汉口女子敢死队。</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0月,陶行知创办新安旅行团,踏上抗日救亡征途,行程五万余里。图为1938年6月抵达武汉的部分新安旅行团团员。</p> <p class="ql-block"> 1937年张善子在武汉创作《怒吼吧,中国!》,并在画旁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浅予、张乐平领导的漫画宣传队在1938年4月举行的抗战扩大宣传周活动中,创作数百幅抗战宣传画。图为1938年张乐平在街头绘制巨幅壁画《抗战到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立光创作的宣传画《保卫大武汉)</p> <p class="ql-block">抗敌演剧队与抗敌宣传队在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宣传活动。图为演剧队在汉举行公演,慰劳抗日将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敌演剧队表演大合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敌宣传队在街头用民间形式宣传抗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敌宣传队在街头演出独幕剧《放下你的鞭子》</p> <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12日,为表达坚决抗战到底的决心,武汉各界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图为各界民众在汉口孙中山先生铜像前敬献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长江码头墙上的抗日标语“保卫大武汉”</p> <p class="ql-block">1938年5月1日,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致信陈其瑗先生,感谢他捐款抗战.(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1938年前后在武汉出版的各种期刊图书(原件)</p> <p class="ql-block"> 秋風多厲,將士衣單。</p><p class="ql-block"> 願有衣者多出衣,</p><p class="ql-block"> 有錢者出錢製衣,</p><p class="ql-block"> 有力者出力送衣上前線!</p><p class="ql-block"> 徵募寒衣運動特刊</p><p class="ql-block"> ——周恩來題</p><p class="ql-block">寒衣</p><p class="ql-block">家家兒女紉寒衣,</p><p class="ql-block">趕寄征人正及時,</p><p class="ql-block">血染關山金鼓振,</p><p class="ql-block">漫天風雪定搴旗·</p><p class="ql-block">——何香凝</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1938年9月,第九战区总动员委员会发起为前线将士征募百万件寒衣运动。</p><p class="ql-block">图为周恩来,董显光、何香凝、邓颖超等为征募寒衣题词,</p> <p class="ql-block"> 克莱尔·李·陈纳德(英语:Claire Lee Chennault,1890年9月6日-1958年7月27日),美国空军将领、飞行员,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康麦斯。1917年起,陈纳德曾在陆军和陆军航空队服役。1936年被宋美龄任命为中国空军顾问,帮助建立中国空军。1937年退役后来华任国民党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1941年组织美国志愿航空队(亦称“飞虎队”),对日空战。次年重入美军服役,担任准将司令。1943年志愿队航空队改组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任少将司令。指挥中缅战区的对日空战。1945年7月辞职,8月返美,被授予青天白日大蓝绶带。</p> <p class="ql-block">妇女们将亲手赶做的棉衣献给前方将士</p> <p class="ql-block">2010年10月在汉阳区沟嘴村发掘出土的飞机发动机残骸(原件)</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组建东进与武汉保卫战</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长江局直接领导下,新四军军部在武汉建立。</p><p class="ql-block"> 1938年,新四军各部队迅速完成集中整训,随即进入长江南北敌后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南京失守以后,武汉成为日军进攻的首要战略目标。国民政府欲全力保卫武汉,“惟武汉三镇之不易守,尤非可久战之地”,决定把战线远设在长江沿线和大别山区,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6至10月,中国军队百万余人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和湖南等省纵横千里的国土上,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中国空军和苏联空军志愿队多次与日军展开长空激战。中国共产党对武汉保卫战建言献策,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和江南开展游击战争,策应正面战场。武汉保卫战大大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彻底粉碎了日本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25日,在长江局直接领导下,新四军军部在汉口大和街26号(今胜利街332-352号)正式成立。图为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 为保卫武汉,中国空军在苏联空军志愿队配合下与日机展开激战,其中“二一八”、“四二九”和“五三一”三次空战规模最大,共击落日军飞机62架。图为停放在汉口王家墩机场的苏制中国空军飞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加“二一八”空战的部分空军将士。</p> <p class="ql-block"> 1938年4月29日,中国空军勇士陈怀民在与日军战斗机群作战时,遭5架日机围攻致座机负伤后,毅然驾机猛撞日机,与敌同归于尽。图为陈怀民烈士。</p> <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11日,中国空军远征南海,在万山群岛附近炸沉日舰2艘重创2艘,击落日机3架、击伤3架。图为中国空军正待命起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8年5月19日,中国空军远征日本长崎,投掷照明弹并散发《告日本国民书》等传单近百万张,震动日本及世界。图为中国空军14中队队长徐焕升完成任务胜利归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汉抗战期间,中国空军和苏联空军志愿队组织三次跨海远征作战。其中1938年2月23日,空袭日军占领的台北松山机场,炸毁日机40架和一个大油库。这次空袭使松山机场足足瘫痪一个月。图为奇袭前为轰炸机配挂炸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武汉会战电子地图。</p> <p class="ql-block">中共对武汉保卫战的建言献策</p><p class="ql-block"> 武汉保卫战期间,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多次向国民党提出战略建议。</p><p class="ql-block"> 武汉保卫战开始之前,毛泽东在延安撰写的《论持久战》就明确指出:“保卫武汉等地的任务,毫无疑义必须认真地提出和执行。”</p><p class="ql-block"> 武汉保卫战开始以后,中共领导人又就保卫战略多次建言,并电告中共代表团转交蒋介石。周恩来等将这些建言转交蒋介石之后,又在《新华日报》发表《我们对于保卫武汉与第三期抗战的意见》《论保卫武汉及其发展前途》《论目前抗战形势》等文章,阐述中共关于保卫武汉的主张。武汉保卫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又致信蒋介石,指出抗日战争即将进入相持阶段,必须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在为武汉保卫战积极向国民党建言的同时,还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协同作战予以配合。</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撰写《论持久战》。文章指出:“保卫武汉等地的任务,毫无疑义必须认真地提出和执行。然而究竟能否确定地保卫不失,不决定于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具体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24日,一代名舰“中山舰”在金口遭敌机轰炸,舰长萨师俊等25名将士壮烈殉难,中山舰沉没。</p> <p class="ql-block">萨师俊(1896-1938),福建福州人,</p><p class="ql-block">中山舰舰长。</p> <p class="ql-block"> 陆军52师机枪手唐桂林,女扮男装、作战勇敢,被誉为“抗战中的花木兰”。</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23日,《新华日报》社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百余工作人员撤离时乘坐的新升隆号轮船,在嘉鱼附近被日机炸沉,新华日报社潘美年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张海清等25人遇难。图为新升隆号。</p> <p class="ql-block"> “中国船王”卢作孚旗下的民生轮船公司组织船只和人员,昼夜兼程,分段运输,将迁至宜昌的10万吨兵工器材、3万多滞留人员全部抢运到四川。图为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武汉会战时任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工厂物资的内迁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内迁途中的“民生号”轮船。</p> <p class="ql-block"> 为保护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国民政府决定将工厂和学校迁至西南大后方。图为沿海工厂的物资用船运往西南大后方途中。</p> <p class="ql-block"> 1938年9月29日,毛泽东写信给蒋介石,指出抗日战争即将进入相持阶段,必须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同年10月中旬,武汉外围主阵地相继失守。为保存实力,中国军队最高统帅部决定战略弃守武汉。图为毛泽东致蒋介石信。</p> <p class="ql-block">坚持持久战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p><p class="ql-block"> 武汉保卫战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显著上升,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持久战略格局。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仍然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继续发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作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上签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赢得最后胜利。</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中的英雄群体</p><p class="ql-block">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狼牙山五壮士》詹建俊1959年作</p><p class="ql-block">1941年9月25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五位战士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葛振林、宋学义在河北易县狼牙山掩护全团转移,最后弹尽路绝,纵身跳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女投江》王盛烈1957年作</p><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东北抗联第五军妇女团的冷云、杨贵珍、胡秀芝、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八名战士,为掩护部队转移,在子弹打光、后退无路时,宁死不屈,投入黑龙江林口县乌斯浑河,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保卫战》</p><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淞沪会战期间,奉命据守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中国守军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带领第1营的“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奋勇杀敌,坚守四天四夜,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击毙日军200余名,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老庄连》</p><p class="ql-block"> 1943年3月,日军组织3千精锐扫荡淮海区,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二营的82名官兵,在淮阴刘老庄被千余日伪军包围,从凌晨打到黄昏,毙敌170余,伤敌200余,弹尽后白刃肉搏,82位指战员全部牺牲。这就是震撼中外军史的“刘老庄连”</p> <p class="ql-block">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逐步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战略进攻,以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形态,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抗战的大本营和指导中心。图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为两个战场: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国民党战场的战略性的进攻,逐渐地将其主要军事力量移到了解放区战场;到一九四三年,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四和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五,为解放区军民所抗击;国民党战场所担负的,不过日军的百分之三十六和伪军的百分之五而已。一九四四年,日本侵略者举行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了,..两个战场分担的抗敌的比例,才起了一些变化。然而就在我做这个报告的时候,在侵华日军(满洲的未计在内)四十个师团,五十八万人中,解放区战场抗击的是二十二个半师团,三十二万人,占了百分之五十六;国民党战场抗击的,不过十七个半师团,二十六万人,仅占百分之四十四。抗击伪军的情况则完全无变化</p><p class="ql-block">——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华北军发表昭和十八年(一九四三年)度综合战果,充分说明了过去以重庆军为对手的华北军,在今天他完全转变为以扫共战为中心的事实。.敌大半为中共军在交战回数一万五干次中,和中共党军的作战占七成五,即一万一千四百三十次;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共的党军</p><p class="ql-block">——日本《朝日新闻》(1944年1月15日)</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使用过的绑腿和草鞋(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日本南京签降纪念珍影》(原件)</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使用的军号(原件)</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的地雷(原件)</p><p class="ql-block">军政部颁发的抗日将士流血纪念章(原件)</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妇女们为抗战英雄缝制的慰问袋(原件)</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使用的仿德式手榴弹(原件)</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使用的水雷(原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靖宇(1905-1940)</p><p class="ql-block">河南确山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1940年2月在吉林濛江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尚志(1908-1942)</p><p class="ql-block">辽宁朝阳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1942年2月在黑龙江鹤岗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权(1905-1942)</p><p class="ql-block">湖南醴陵人。</p><p class="ql-block">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5月在山西辽县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雪枫(1907-1944)</p><p class="ql-block">河南镇平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1944年9月在河南夏邑牺牲。</p> <p class="ql-block">佟麟阁(1892-1937)</p><p class="ql-block">河北高阳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1937年7月在北平南苑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登禹(1898-1937)</p><p class="ql-block">山东菏泽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一三二师师长,1937年7月在北平南苑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自忠(1890-1940)</p><p class="ql-block">山东临清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5月在湖北枣宜会战中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戴安澜(1904-1942)</p><p class="ql-block">安徽无为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二00师师长,1942年5月在缅甸作战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当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中国人民遭受屠杀凌辱之时,他们肤色不同、语言各异,却不约而同地跨越国界,本着毫不利己的动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远万里来到战火纷飞、苦难深重的中国,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把自己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奉献给了全人类正义的事业。在中国革命史上,他们是具有大爱情怀和奉献精神的国际战士;在人类文明史上,他们是一个跨越文化边界、彰显人类文明的符号。正义不朽,大爱无疆,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书写了跨越民族、种族和国度的人间大爱,成为中国人民永不忘却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1938年武汉地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悲壮惨烈的武汉保卫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光荣的一页。中国共产党人1938年在武汉开展的各项工作,为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抗战,最终发展到战略反攻,赢得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历史雄辩证明: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伟大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不但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支撑,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今天,大武汉1938年爆发的抗日救国的震天怒吼和保卫大武汉的炮火硝烟已离我们远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举办这个展览,就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全体中华儿女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肩负起历史重任,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成就。这是我们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最好的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