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田的美篇

红田

<p class="ql-block">三次光头经历</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二年夏天,爸爸要带我去贾汪上小学,临行前,妈妈带我去姥姥家告别,姥爷看着我长长的头发,让大我十几岁的大表哥带我去村里的一个理发匠家理发。</p><p class="ql-block">  理发匠不在家,大表哥的灵气上来了,让我坐在椅子上,拿起了理发推子在我的头上“耕耘”,他端详满意了,就兴高采烈的把我带回了家。</p><p class="ql-block">  姥爷诧异的看着我的头,还没开始问话,大表哥就开始表功了:“理发匠不在家,这是我给剪的。”说完等着姥爷的赞许,哪知道等来了一顿臭骂:“你看你把红田的头剪成这样,他怎么出门。”</p><p class="ql-block">  妈妈看着我这“山芋埂”式的发型,也是啼笑皆非,我头上长的头发还有三公分,短的地方赫然露着头皮,类似于现在的美国篮球明星安东尼的发型,不过,在那个时代太超前了,没有人认可。</p><p class="ql-block">  下一步就是看怎么“挽回损失。”解铃还须系铃人,在姥爷的督促下,大表哥重新把我带到理发匠家里,路上我赚足了回头率,从那些惊奇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了迷茫和困惑,当然更多的是疑问:头发怎么弄成这样?</p><p class="ql-block">  理发匠像欣赏着一件古董,围着我转了两圈后,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没有办法,只有刮光头。”这样,我又以“小和尚”造型出现了。</p><p class="ql-block">  到贾汪上学时,很快就和同学玩开了,课堂上老师要用“坚决”造句,我的玩伴手举得最高,老师让他回答时,他指着我脱口而出:“坚决打倒魏秃子。”</p><p class="ql-block">  他把课间玩耍的情绪带到了课堂,自然引起哄堂大笑,那是在文革中后期,迎合了时代,词语造得也是无懈可击。</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后,2011年中秋节前,燥热的天气让我自愿地把头发全部刮去,哪知下午接到老爸的电话,说晚上在新疆的堂哥要来,有招待,我去赴约时,光光的头让老爸很不满意。</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十年,今天回家,在薛集街看到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理发挑子,在街头演绎着那些难忘的过往,顿时有体验一下的冲动,可十年前老爸的不悦历历在目,吃早饭时,尝试着说出我要去理光头,哪知老爸欣然应允,于是,我坐在了街头的理发椅子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