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窟顶藻井艺术欣赏

28福

<p class="ql-block">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宫室内部屋顶上用方木叠套而成的方井结构和装饰手法,即所谓“交木为井,绘以藻纹”。</p> <p class="ql-block">藻井图案中多以莲花装饰,因井中的莲荷纹在汉代作为五行之一“水”的象征,认为其可以克火,故大量用于宫室建筑装饰。而在佛教石窟中,“莲花”是圣洁光明的象征,认为人的灵魂可从莲花中获得再生,进入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藻井承载的除了有美好的愿景,还是灵魂的生发。</p> <p class="ql-block">在莫高窟的石室中,“藻井”位于最中央的一部分,即洞窟的窟顶。艺术家们在这一大的面积上绘满图案,来表示“天外之天”的意境,使其具有了华丽的装饰面貌。</p> <p class="ql-block">敦煌藻井简化了中国传统古建层层叠木藻井的结构,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下大顶小的倒置斗形。主题作品在中心方井之内,周围的图案层层展开。由于藻井处于石窟内中央顶部,使石窟窟顶显有高远深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392窟 隋</p> <p class="ql-block">(401窟 隋)藻井是敦煌图案中的精华,由于它高踞石窟顶部,受风沙及恶劣自然环境的损坏较少,同时也免除了许多人为的损坏,故保存的很完好。敦煌的藻井多达四百余顶,绘制十分精致。</p> <p class="ql-block">397窟 隋</p> <p class="ql-block">(305窟 隋)敦煌莫高窟的藻井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多达四百余顶,绘制精致,在装饰风格上展示了不同时代的特征,是敦煌图案中的精华部分。由于处于石窟顶部,受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较少,故大多保存完好,色彩纹样十分完整。</p> <p class="ql-block">390窟 隋</p> <p class="ql-block">(314窟 )隋隋代藻井装饰已由浓郁的西域风格转为传统的中原格调。如第427窟的藻井图案,在深绿底色上,以缠枝莲茎和忍冬纹按波浪形延续,构成一个个环形空间。画中有盛开的莲花以及坐在莲花上的化生童子,童子们有的怀抱琵琶,有的吹奏竖笛,一副无忧无虑、愉快欢歌的神态。又如第407窟的三兔藻井图案,其中花心是一朵八瓣莲花,花瓣重叠厚重,花心处画了三只相互追逐的兔子。</p> <p class="ql-block">(407窟 隋)最为奇特的是三只兔耳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三只兔子只有三只耳朵,可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每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这就是有名的三兔造型。在整幅藻井中,大莲花四周有8个飞天手托鲜花绕着莲花飞行,并与奔跑的兔子相互呼应,整幅图案充满生机勃勃的情调。三兔藻井图案在隋代很普遍,但是细节并不雷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392窟 隋</span></p> <p class="ql-block">(381窟 初唐)唐代,藻井装饰越来越华美艳丽。纹样以团花为主,菱形纹、联珠纹为次,再辅以小团花、半团花、小方胜纹等,纹样内外呼应,大小相通,采用窄宽相间、主次结合的排列法,构成了有纵深感、节奏强烈、横旋有平缓韵律的华盖藻井图案。其色彩以青、绿、金、碧为主,纹样以植物纹为主要题材。早期很难见到的葡萄纹、石榴纹、茶花纹等,运用已十分普遍。在图案涂色时,强调色彩重叠晕染,其目的是使图案更富丽堂皇,纹样更丰富严整,色彩更绚烂奇幻。</p> <p class="ql-block">205窟 初唐</p> <p class="ql-block">209窟 初唐</p> <p class="ql-block">209窟 初唐</p> <p class="ql-block">217窟 初唐</p> <p class="ql-block">321窟 初唐</p> <p class="ql-block">329窟 初唐</p> <p class="ql-block">120窟 盛唐</p> <p class="ql-block">(329窟 初唐)如第329窟的藻井,井心用14个卷曲莲瓣和14朵卷云纹环绕莲心绘成一朵大莲花,花心以白色弧线画成波状旋转形,仿佛莲花正在旋转的色轮上放光。藻井四角与中心相对应,又各画出莲花一角,莲花外缘添加了石榴纹样,这些巧妙组合使造形简单的莲花变得无比华丽丰富。藻井外缘的帷幔外侧,还画有12身飞天,在五彩云朵的衬托下旋转飞翔,并演奏琵琶、箜篌、腰鼓等乐器,这组华丽无比的图案因巧妙的创意和活泼多姿的动态给人以无限遐想,成为唐代装饰画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31窟 盛唐</p> <p class="ql-block">171窟 盛唐</p> <p class="ql-block">126窟 盛唐</p> <p class="ql-block">320窟 盛唐</p> <p class="ql-block">319窟 盛唐</p> <p class="ql-block">201窟 中唐</p> <p class="ql-block">361窟 中唐</p> <p class="ql-block">85窟 晚唐</p> <p class="ql-block">61窟 五代</p> <p class="ql-block">13窟 北宋</p> <p class="ql-block">207窟 西夏</p> <p class="ql-block">249窟 西魏</p> <p class="ql-block">249窟 北魏</p> <p class="ql-block">285窟 西魏</p> <p class="ql-block">251窟 北魏</p> <p class="ql-block">272窟 北凉</p> <p class="ql-block">254窟 北魏</p> <p class="ql-block">378窟 北宋</p> <p class="ql-block">428窟 北周</p> <p class="ql-block">296窟</p> <p class="ql-block">运用敦煌藻井图案进行艺术设计的早期典型实例是首都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装饰设计。20世纪50年代人民大会堂的部分建筑装饰采用了常沙娜先生运用敦煌元素进行装饰设计的方案。2001年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为兰州火车站车站大厅顶部设计并绘制的装饰壁画《香音神曲》就利用了多种敦煌藻井图案元素。2002年,重新装修后的人民大会堂南门过厅八角方木叠套的结构藻井,以立粉彩画及相配套的木雕花门饰、沥粉贴金柱子、通风口铁箅子的装饰等设计,其风格都保持了已形成的大会堂的敦煌装饰图案特有的风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