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一中——我的成长摇篮/邵东一中校庆120周年的纪念

黄健求

<p class="ql-block">  邵东一中——我的成长摇篮</p><p class="ql-block">1、初中学习与生活(1958.9-1961.7)</p><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我从邵东江边完小毕业(照片1)考上了邵东一中。8月底,父亲卖了四五百斤黄灿灿的谷子给我转入城镇商品粮户口;卖了百多斤黄花菜替我凑足了学费,高高兴兴把我送到了邵东一中。入学报到注册后我分在初36班,班上有40多个同学,班主任谢辅德老师。</p><p class="ql-block"> 一中的校园是一个大花园,进入校园大门是一条宽敞的风雨走廊连结着左右一排排的教室,前后教室之间是小花园,这么又大又漂亮的邵东最高学府,我对她并不陌生,因为升初中的前一年——1957年暑假,我和邵东各个学校推荐的优秀少先队员一起来到一中,在这儿度过半个月的邵东县少先队夏令营的欢乐,现在尚有联系的邵东一中夏令营同学尚有黄菊兰、李桐英、粟芦英(粟志娟)。</p><p class="ql-block"> 秋季开学上课没几天,全国刮起的大跃进,“超英赶美”大炼钢铁之风已刮遍邵东,一中正常的学习被学习总路线, 人民公社,大跃进精神代替。9月底在邵东人民广场召开了邵东县大炼钢铁动员会,10月1日国庆节放假1天,同学们基本都回家了, 10月2日要求学生按时返校,稍作动员,一中的学生就全部组织下乡到佘田桥参加大炼钢铁。</p><p class="ql-block"> 10月1日国庆节我回家后,可能是秋天气候变凉,我拉肚子了,我托人向班主任谢辅德老师请了一天病假,10月2日未返校, 母亲要我在家多休息几天,作为从小听话好学的学生,自己却急忙于10月3日独自挑起一担奋箕从两市塘汽车站乘车赶往一中的学生劳动地——佘田桥邵东四中。</p><p class="ql-block"> 一中学生在佘田桥的劳动主要是日已继夜地拆民房,挑沙挑石挑砖建炼铁炉的劳动。经过一个秋冬的艰辛劳动,平整山地,建起了许多小高炉,劳动3个多月我们返回一中,不久就放寒假了。建好的炼铁小高炉据说后来也没有炼出钢铁,大炼钢铁劳民伤财由此可见。</p><p class="ql-block"> 寒假后的初一第二学期,虽然未再去炼钢铁,班主任谢辅德老师还领着我们几个同学在教室之间的花园里建了一个小小炼铁炉,晚上弄得炉火通红也没有炼出什么钢铁。</p><p class="ql-block"> 大跃进在农村刮起了“共产风”,极大地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大跃进在一中也刮起了“共产风”:转没有转粮食关系,缴没有缴学费的同学,大家都吃一锅饭,整个初中后来几学期同学们都不用交学费和伙食费。</p><p class="ql-block"> 初一第2学期虽没再去工地,但教学活动多被体力劳动取代,挑煤炭,制红砖、挑红砖,下乡干农活,半工半读代替初中学生打基础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随着大跃进在农村刮起的“共产风”,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田里不长粮,农民饿肚子。初中三年级学生的粮食定量由原来的每月30斤减到21斤,学生餐桌除了每人2-3两米饭就是8个同学分享一盘水煮白菜或者萝卜片。</p><p class="ql-block"> 困难时期一中的老师和学校的领导也是吃不饱营养不良,但是老师们还是坚持上课时间到堂上课,同学们在吃不饱饿肚子时不但无法坚持正常的上课学习还严重地影响了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许多同学得了肝炎病,也有不少同学家里亲人因为饥饿而去世,我的43岁的父亲也于1961年元月初离开了我们,留下家中生病的母亲和5个未成年的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 在维系生命为重点的“学习”中,每个学期,每门课程也没有什么测验和考试,到了1961年夏天我初中毕业了(照片1)。初升高招生压缩,一中初中四个班近200人,仅有3 2人通过中考升入高中。我在困难时期,居然也考上了高中,就读高12班——感恩母校邵东一中给了我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照片1左:小学毕业照片,右:初中毕业照片</p> <p class="ql-block">2、高中学习与生活(1961.9-1964.7)</p><p class="ql-block"> 1961年秋季我到一中报到,因为家庭的特殊困难,班主任李芹南老师经过与学校领导协商争取,好不容易保留了我的国家粮指标,并上我评上了一中最高等级的助学金,维持了我在一中高中三年的学习,使我得以在一中继续努力学习。记得初入高中时英语老师王佩林对一中升学的32个学生进行了英语摸底考试,32个同学仅3人及格:我和另一个男同学考了80多分,另一女同学考了60多分,其他同学全部不及格。期中进行物理考试,全班40多人,不及格者70%以上,我的物理考试成绩为95分,显示了自己较好的理工基础。多次数学考试,成绩都是100分。因为学习成绩优秀,高一、高二我担任了班上的学习委员,高三时担任邵东一中学生会学习部长。</p><p class="ql-block"> 高中三年,在语文老师贺绍科、英语老师王佩林、数学老师徐范、万一仲、化学老师刘云中、物理老师赵华屏、政治老师王建凡和生物老师的细心耐心严谨的教育培养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各门学科都取得了较为秀优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也经常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学习,使我们成了学习上互帮互学的好朋友(照片3)。课后或者晚自习时我也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讲解课程学习内容、解题思路和方法。恰同学少年,我们风华正茂,1964年6月底,我们完成高中学业顺利毕业(照片2、3、4)。</p><p class="ql-block"> 高考前填报高考志愿时,由于一中历史上只有考上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的记录,我们64届高中毕业生是国家困难重重时好不容易升学者,大家学习努力,高考也想有突破,学校也有冲刺最高学府的期望,因此报考清华北大的同学不少,在毕业班班主任刘云中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依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填报了清华大学。1964年7月我们怀着梦想参加了高考,8月21日下午我收到了清华大学新生录取通知书,同时考上清华的还有高13班何宜生同学。收到清华录取通知书后,我在高兴之余,就是感恩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他们像腊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照片2.高中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照片3.我和几个要好的高中同学</p> <p class="ql-block">照片4.高12班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3、离开母校后的人生历程</p><p class="ql-block"> 1)我的大学(照片5)</p><p class="ql-block">1964年8月底我从邵东站乘火车到清华大学报到,就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过着宿舍 、饭堂、教室、图书馆的学习和生活。遗憾的是学习不到两年中国发生了10年文化革命,终断了学业 ,直到1970.3. 毕业(照片5、6)</p> <p class="ql-block">照片5.我的大学-清华园</p> <p class="ql-block">照片6.我和在北京上大学的一中校友</p> <p class="ql-block">2).我的工作历程</p><p class="ql-block"> 1970年3月我被毕业分配至云南楚雄9826厂,先后当工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10年后考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机械专业研究生,1983.3. 获得硕士学位后先后任教于南华大学(原衡阳工学院)讲师、副系主任、副教授,东莞理工学院副教授、系主任、教授,2013年退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3)我的家庭</p><p class="ql-block"> 1973我与邵东一中高13班毕业考上华中工学院的粟芦英同学结婚,生有一儿一女(照片7),儿子高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自动化专业(照片8),毕业后在北京从事程序开发设计工作;女儿高中毕业后考入大连海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照片8),毕业后在北京美资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孙女就读清华大学附中(照片9),外孙就读北京市中关村二小(照片9),期待孙女将来能够考上清华大学学习,实现我们家的三代清华人之梦想,如能实现梦想,那也是我们母校邵东一中教育理念的传承和光荣。</p> <p class="ql-block">照片7.我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照片8:儿子就读清华、女儿上大连海事大学</p> <p class="ql-block">照片9..孙女和外孙</p> <p class="ql-block">4、送给母校学子的几句感言</p><p class="ql-block">1)学习主要靠自己。学习是学校、自己和家庭的互相努力,中学生有了邵东一中这么好的教学平台,学习更主要的是靠自己努力。</p><p class="ql-block">2)中学生学习要有一个目标。初中生要树立考上好的高中,高中生要树立考上一个好大学,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更要敢于冲击清华北大。</p><p class="ql-block">3)未来工作要树立国家需要第一,工作事业第一、家庭和谐第一,不能作一个拜金主义者</p><p class="ql-block">4)中学生要培养一~两种文艺、体育爱好,终生坚持,终生有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邵东一中初36班/高12黄健求.2025.3.20.</p><p class="ql-block"> (初稿)</p> <p class="ql-block">祝母校邵东一中明天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