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几家至亲好友,每年都会结伴同行一起出游,好不快乐。</p><p class="ql-block">去年,因故缺席了云南之行,恰逢康辉有这条云南旅游线路,给了我们一次“补课”的机会,收拾行李,说走就走,来了次走马观花游云南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登上开往昆明的列车,软卧包厢干净整洁且只有我们夫妻两人,真的是包厢啦,举杯把盏,开启快乐之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官渡古镇</p><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宋以前设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又改坐轿或骑马过状员楼入昆明城。因此得名“官渡”。官渡古镇内汇聚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以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一颗印式”民居。古时有“小云南”之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色旅游景观示范名镇;列入第一批云南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林</p><p class="ql-block">对云南最早的印象来自于儿时一张石林的照片。石林以雄、奇、险、秀、幽的景观特点闻名于世,有“天下第一奇观”的美誉。是世界最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游览胜地,被国际喀斯特研究专家们称之为“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有“世界地质公园”之称号,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埂大坝——我与海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苍山洱海</p><p class="ql-block">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由苍山、洱海两部分组成,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包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质遗迹类型,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大容量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古冰川遗迹,高原湖泊自然景观,弓鱼等特有鱼类,名胜古迹及苍山冷山林为目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舌”夫妻树</p><p class="ql-block">洱海西岸的大理喜洲镇金河村,苍山万花溪在这里入海,形成了一块三面临水的长形沙洲,由宽至窄深入洱海,如“舌头”一般,故名“海舌”。海舌半岛的入口处,有两棵百年大树,人们称其为“海舌”夫妻树。</p><p class="ql-block">夫妻树被称为“连理枝”“生死树”“相思树”等,是树林中与人类夫妻般相伴而生的一种现象。</p><p class="ql-block">两棵大榕树盘根交错,相伴生长,虽历经多年风雨侵袭,仍紧密相拥,繁密的枝叶相互交融,就像一对携手相伴的百年夫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理圣托里尼</p><p class="ql-block">也被称为理想邦,是一个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东岸的综合性度假小镇。</p><p class="ql-block">大理圣托里尼以希腊圣托里尼岛为蓝本,采用白色墙壁和蓝色屋顶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这些建筑融合了地中海的浪漫情调与大理的自然风光,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这里除了一些公共通道外,许多地方没有消费是不能进入的,这或许降低了人们旅游的体验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p><p class="ql-block">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p><p class="ql-block">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龙雪山</p><p class="ql-block">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又因其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所以又称为“黑白雪山”,是纳西人的神山,传说纳西族保护神“三朵”的化身。</p><p class="ql-block">略有遗憾,山下还能看到玉龙身影,山上确白雪皑皑,云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蓝月谷</p><p class="ql-block">玉龙雪山冰川的万古冰雪消融之后顺着峭壁流淌而下,不断汇集为山涧、溪流,最终在上游深谷之中形成了清澈见底、甘冽无比的河流。</p><p class="ql-block">蓝月谷最初的名称是“白水河”,因河床、台地都由灰白色大理石、石灰石碎块组成,呈一片灰白色,清泉从石上流过,亦呈灰白色,因此得名“白水河”。后因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笔下《消失的地平线》中的蓝月亮山谷近似于此,故名“蓝月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束河古镇</p><p class="ql-block">丽江古城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保存完好的古道、集市,有传统民居近千幢,土著居民以纳西族为主,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自明代以来,许多从事皮革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的人云集束河,繁华热闹,束河古镇逐步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和纳西文化交流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格里拉</p><p class="ql-block">是藏语的音译,又译为“香巴拉",其意为"极乐园"。</p><p class="ql-block">香格里拉藏区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绚丽,独克宗古城、噶丹松赞林寺、虎跳峡等景点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虎跳峡</p><p class="ql-block">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p><p class="ql-block">虎跳峡南岸为玉龙雪山,北岸为哈巴雪山。受两岸高山的紧紧束缚,江流入峡后宽仅50多米,最窄处虎豹一跃即过,故名虎跳峡。虎跳峡谷坡陡峭崖壁立,呈幼年期“V"形峡谷地貌。峡谷垂直高差39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独克宗古城</p><p class="ql-block">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中部,为香格里拉历史上的重要城镇和驻兵地,亦为茶马古道滇藏段重要途径驿站。“独克宗”,为藏语古地名,又称“宗绕丹噶波”“达维宗”,意为“月光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独克宗古城内龟山大佛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佛寺内有“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总重60吨,高达21米,筒身纯铜镀金,内藏经咒、六字箴言与16吨佛宝,需多人合力方能转动。据说每转一周相当于祈福128万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噶丹·松赞林寺</p><p class="ql-block">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小布达拉宫”。该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又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p><p class="ql-block">该寺又称归化寺,距中甸县城5公里,是一座古镇规模的古堡群建筑。于公元1679年(藏历第十一绕迥阴土羊年)兴建,公元1681年(阴铁鸡年)竣工。五世达赖喇嘛亲赐名“噶丹·松赞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泸沽湖</p><p class="ql-block">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泸沽湖周边主要居住着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种民族,约1.3万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奇特的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里务比寺</p><p class="ql-block">泸沽湖中坐落着一座小岛,岛上有一座寺庙为里务比寺,属黄教喇嘛寺,始建于公元1634年。</p><p class="ql-block">里务比寺里供奉的佛像、法器都是当地信教群众自愿集资供奉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草海与走婚桥</p><p class="ql-block">在泸沽湖的东南面,由于长年的泥沙淤积,湖水较浅,因此生长有茂密的芦苇,谓之“草海”。草海的三分之一处,在那芦苇丛中延伸出来一座长达300米的木桥,是泸沽湖上唯一的桥,摩梭人称之为“走婚桥”。走婚桥是摩梭男女约会的地方, 是泸沽湖上一处充满文化韵味与浪漫情调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洲古镇</p><p class="ql-block">隶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位于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侨乡之一,是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p><p class="ql-block">这里还因为是热播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的取景地而成为网红打卡地,更使得喜洲古镇成为风花雪月里的人间烟火,火的一塌糊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p><p class="ql-block">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名千寻塔,始建于公元823年~859年,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塔高69.13米。南北两座小塔外观轮廓线为锥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建造于公元1108~1172年,两小塔相距97米,皆高42.19米,是一对10级八角形密檐式砖塔。</p><p class="ql-block">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三塔集三种功能于一身,建塔艺术登峰造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