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步杭州•清风传家远流长 国脉永续国富强 正心明德

苏健

<p class="ql-block">清风传家远流长,</p><p class="ql-block">国脉永续国富强。</p><p class="ql-block">正心明德(杭州国家版本馆展)</p><p class="ql-block">浙江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清流不绝,家国文化传承悠久,家规、家训、家书等版本资源丰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杭州国家版本馆,又名文润阁、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良渚文润路1号。</p> <p class="ql-block">△正心明德</p><p class="ql-block">“家训中的家国观念”,聚焦家训家规版本,浙江家族、人物的代表。</p><p class="ql-block">“家书中的报国情怀”,先贤字里行间的报具有代表性的怀。</p><p class="ql-block">“家传中的忠孝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家风中的节义精神”,古今家训家规,家风中的节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国的家国文化源远流长, 家国思想根深蒂固,家国情怀一脉相承。经由历史沉淀的家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规守纪等思想,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发挥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家训中的家国观念</p><p class="ql-block">聚焦家训家规版本,展示代表家的浙江家族、人物。</p> <p class="ql-block">△孔氏南宗 孔子当为万世师</p><p class="ql-block">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现存孔氏南宗《钦定孔氏家谱》共七条,为明正德元年(1506年)衢州知府沈杰制定,并上奏朝廷钦准刊行。它是孔氏南宗的代表性家规家谱,也是现存孔氏南宗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孔氏南宗各支派以《软定孔氏家谱》为总纲,结合现实订立具体家现,鞭策族人诗礼传家,恪守忠义,衍圣弘道。</p> <p class="ql-block">△颜真卿 一门忠烈千秋颂</p><p class="ql-block">颜真卿为琅琊颜氏后裔,琅琊颜氏历来重视家教家风,五世祖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谱》影响深远,“古今家谱,以此为祖”,颜真卿在其《守政帖》中告诫子孙要以国事为重,坚守刚正不阿的品格,在为其父颜惟贞镌立的《颜氏家庙碑》中,颜真卿亦勉颜家族后裔将颜氏家教家风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颜氏家教家风于国家危重之际得以充分体现,安史之乱中,颜真卿同兄 颜杲卿、侄子颜季明高举义旗,参于平叛。后来常山城陷,颜杲卿、颜季明父子忠贞不屈,英勇就义。满门忠烈,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颜真卿(公元708~785年),字清臣,祖籍山东临沂,唐代名臣,书法家,他为官清正,颇有作为,曾四次被任命为御史,任湖州刺史时,访贤纳士,抚育孤老,疏浚白稹洲,并留下了珍藏版本《湖州贴》</p> <p class="ql-block">△胡则 家传惟有十分清</p><p class="ql-block">胡则(963-1039年),字子正,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永康)人。一代名臣,政治家,著名清官,深受百姓爱戴。被尊称为“胡公”、“胡公大帝”。毛泽东同志赞评胡则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习近平同志多次赞扬胡公精神,号召党员干部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岳飞 人间始觉重西湖</p><p class="ql-block">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p><p class="ql-block">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p><p class="ql-block">“岳母刺字”是家喻户晓的家训故事。相传,岳母曾在岳飞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作为家训时刻警示。 后来岳飞立下赫赫战功,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作为表彰,“尽忠报国”因此逐渐流传成了“精忠报国" 。“尽忠报国”是岳母教导岳飞的家训家风,“精忠报国”则是岳飞回馈中华民族的国训国风。</p><p class="ql-block">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 改葬于西湖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溢“忠武”,封鄂王。</p> <p class="ql-block">△杜范 鞠躬尽瘁扶社稷</p><p class="ql-block">葱疗丹田麦疗饥,葱羹麦饭两相宜。</p><p class="ql-block">请君试上城头望,多少人家午未炊。</p><p class="ql-block">杜范为南宋中后期名臣,心怀社稷,以民为先,崇尚俭朴,为官清正,主张“重台谏,选贤能”“倡节用,省印造”。他居以旧屋“仅蔽风雨”,耕以“职田”,生话“味淡甘无穷”,曾写下《书于立成斋自戒并示诸子》,告诫家族子弟务必脚踏实地、戒骄戒躁。受社范影响,杜氏后人形成了重视孝义、礼节、节俭、勤廉的家</p><p class="ql-block">教家风,并传承至今。历代史家对社范评价极高,《宋史》将其与礼部尚书李留并称,“以康直著,时称李杜”,清末学者王舟瑶认为社范堪称“南渡宰臣之冠”。</p><p class="ql-block">杜范 (1182-1245年),早字仪甫(夫),后改成己、成之,号立斋,南宋政治家、理学家,浙江黄岩人。淳佑四年(1244年),杜范升任右丞相,一心匡扶社稷,可借积劳成疾病逝,后被追赠为少傅,谥“清献”。</p> <p class="ql-block">△王明阳 吾心自有光明月</p><p class="ql-block">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有心。</p><p class="ql-block">知行合一致良知,千古家传承无缺。</p><p class="ql-block">王阳明家规的核心是良知教育,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现教育的重中之重,还把家规教育推广至社会教育,向王学弟子和西南边疆百姓广授阳明之道,倡导文明礼仪乡风,被后人誉为“百世之师”。王氏后人秉承了王阳明的家规家训,形成了以“三字十二条”为代表的姚江王氏族笺,将其作为家族安身立命的旨要和规范。</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他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创立了“心学”体系,在思想史、哲学史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p> <p class="ql-block">△河阳朱氏 忠孝廉节比冰玉</p><p class="ql-block">一脉真传克勤位,两件正事惟读耕。</p><p class="ql-block">烟灶八百囗三千,廉让清白传家声。</p><p class="ql-block">晚唐五代时期,河南信阳的朱代家族为避战乱迁徒至丽水缙云定居,后来繁衍壮大为“烟灶八百,人口三千”的宗族聚落,并将居住地名定为“河阳”。一千多年来河阳朱氏传承并发扬了先祖定下的“耕读传家,廉让清白”的家教家风,潜心向学,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河阳朱氏十八世祖朱维嘉,清正自守,廉洁奉公,在担任明代国子监丞十余年间,兢兢业业,同时不忘传承家教家风。用自己的俸禄整理朱氏家谱,并留下家训“钱财亦聚也亦散,唯有清白传家远”,勉力后人轻视钱财,重视清白。</p> <p class="ql-block">△百里按马氏 书画传家三百年</p><p class="ql-block">丹青行仁义,重教倡新学。</p><p class="ql-block">迹留梅潭绿,帘卷海棠红。</p><p class="ql-block">百里坊马氏是温州文化家族世代传承的典型。自明未以来,马氏家族十几代人不断砥砺,重视提升家族文化素养和传承优秀家风,读书之余以琴棋书画自娱。家族文风昌盛,远近闻名。近代以来,更是涌现出以马孟容(1892-1932年)、马公愚 (1894-1969年)、马味仲 (1897-1995年) 兄弟三人为代表的“马氏三道”,三兄弟幼承庭训,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接受了系统的新式教育,在艺术领城取得了较大成就。他们遵循祖训,不忘家国,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不畏强暴的高尚气节和凛然风骨。</p> <p class="ql-block">△丰子恺 最喜小中能见大</p><p class="ql-block">诗心永保童真趣,妙笔新画质朴情。</p><p class="ql-block">清风总寄世间事,微言细语观古今。</p><p class="ql-block">正直为人,认真做事,宽厚待人是石门丰氏家教的重点,其中尤以正直为人为重。丰子恺发扬了石门丰氏的尚德家风,“先器识,后文艺”,以“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须知求己胜求人”为家训。丰子恺一直教导子女要先学做人,然后方可谈学问、艺术。一个人能来到这个世界是极其偶然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这是丰子恺经常教导子女和后辈的两句话,他要求后辈们做到正直、坦率,绝不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p><p class="ql-block">丰子恺(1898-1975年),原名丰润,号子觊,后改为丰子恺,,浙江崇德(今属桐乡市)人,中国现代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漫画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芝术家”“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p> <p class="ql-block">△家书中的报国情怀</p><p class="ql-block">尺肤虽短寸心长,万金难抵一家书。</p><p class="ql-block">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家风的重要载体。从简膜、帛、纸到今天的电子邮件、微信消息,家书的版本形态虽有变化,但其中承载的浓厚感情、报国情怀一脉相承。浙江的家书文化历史悠久,陆游的《示儿》、矛盾夫妇给儿子儿媳的新婚贺信、张秋人等革命先烈的红色家书......如何以家书培养优秀家风、先贤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透过岁月洪流里永不褪色的先贤家书,我们可以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的优秀家风。</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p><p class="ql-block">少年志远中华梦,走出淮城解国忧。</p><p class="ql-block">为民公仆感天地,美德弘扬效劲松。</p><p class="ql-block">周氏祖先周敦颐曾提出“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告诫子孙后人要廉洁传家。周氏后人吸收“爱莲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周氏家训)。周思来同志发扬了《周氏家训》“出仕为宦,官清吏瘦;摄职从政,报国为民”的家国观念,在担任总理后,规定了“三不沾”,并制定了《十条家规》,对自己及亲属谆谆教诲、严格要求。从周敦颐的 《爱莲说》到《周氏家训》,再到 《十条家规》,它们体现了周氏家族家国观念的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1947年的中秋夜,周恩来同志正给自己毕生的战友、同志、爱人邓颖超写信。在信中,他写道:“今天是八月中秋,日近黄昏,月已东升,坐在一排石窟洞中的我,正好修写家书寄远人……对月怀人,不知滹沱河畔有无月色可览,有无人在感想?假使你正在作农村访问,那你一定是忙有和农家姑嫂姊妹谈心拉话;假使你正在准备下乡的材料,那你或有可能与中工委一起过一个农村秋节。不管怎样,一切话题总离不开土地改革和前线胜利。”</p> <p class="ql-block">△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p> <p class="ql-block">△宋濂与郑义门</p><p class="ql-block">宋濂(1310-1381年),祖籍金华潜溪,后迁居金华浦江。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诗文造诣颇深。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持修编《元史》,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送东阳马生序》等作品传世。宋濂为官清正廉洁,严于律己,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初礼乐制度多由其主持制定。</p><p class="ql-block">元末,宋濂曾在郑义门主持讲席,他秉承“文道合一”的思想,践行“明道致用”,“为学必使心正身修”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德行为先,提倡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为郑义门培养了许多人才。</p><p class="ql-block">宋濂充分吸收儒家思想和家国观念,修订完善了《郑氏规范》《郑氏家仪》,丰富了郑义门家规家训的思想内涵,对郑义门优秀家风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郑义门感念宋濂的贡献,称赞他是“义门毓秀培英,陶模铸范,辅佐同居的良师。”</p> <p class="ql-block">△陆游 汝曹切勿坠家风</p><p class="ql-block">为贫出仕退为家,二百年来世世同。</p><p class="ql-block">富贵苛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p><p class="ql-block">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作为江南世家,陆氏家族“百年期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一直保持着“廉直忠孝”的优秀家风。陆游少年时即深受家族爱国家风的熏陶,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词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传世。其所著的诗歌中有近二百首与教育子女有关,许多具有家书性质。字里行间,既洋溢着一位爱国诗人的拳拳报国之心,又饱含着一位负责任的家长对子孙们的深深关怀之意。</p> <p class="ql-block">△武肃王(钱镠)遗训</p><p class="ql-block">第一、要尔等心存忠孝,爱兵恤民。</p><p class="ql-block">第二、凡中国之目,虽易异姓,宜善事之。</p><p class="ql-block">第三,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 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郡所以爱民也。如违吾语,立见消亡。依我训言,世代可受光荣。</p><p class="ql-block">第四,余理政钱塘五十余年如一日,孜孜兀元,视万姓三军,并是一家之体,</p><p class="ql-block">第五,戒听妇言,而伤骨肉。古云,妻妾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犹可新,手足断难再续。</p> <p class="ql-block">第六,婚姻须择阀阅之家,不可图色美,而与下贱人结裤,以致污辱门风。</p><p class="ql-block">第七,多设养济院,收养无告四民。添设育婴堂,稽察乳媪。勿致阳奉阴违,凌虐幼孩。</p><p class="ql-block">第八,吴越填内,绢绸绵、皆余教人广种桑麻。斗米十文,亦余教人开辟荒亩,凡此一丝一粒,皆民人汗积辛勤,才得岁岁丰盈。汝等莫爱财无厌征收。勿图安乐逸豫。勿峙势力而作威。勿得罪于群臣百姓。</p><p class="ql-block">第九、吾家世代居衣锦之城郭,守高祖之松秋。今日兴隆,化家为国。子孙后代莫轻弃吾祖先。</p><p class="ql-block">第十,吾立名之后,在子孙绍续家风,宜明礼教。此长享富贵之法也。倘有子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千叮万嘱,慎体吾意。尔等熟遮,毋负吾训。</p> <p class="ql-block">△《钱氏家训》社会篇</p><p class="ql-block">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p><p class="ql-block">救灾周急,排难解纷。</p><p class="ql-block">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p><p class="ql-block">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p><p class="ql-block">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p><p class="ql-block">△《钱氏家训》家庭篇 </p><p class="ql-block">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p><p class="ql-block">内外六间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p><p class="ql-block">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p><p class="ql-block">家富提携宗族,置义熟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p><p class="ql-block">勤俭为本,自必丰享;忠厚传家,乃能长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钱氏家训》个人篇</p><p class="ql-block">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简宜佩。</p><p class="ql-block">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p><p class="ql-block">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了得定,才是脚跟。</p><p class="ql-block">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p><p class="ql-block">读经传则根低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p><p class="ql-block">2家庭篇</p> <p class="ql-block">△陈望道 真理的味道有点甜</p><p class="ql-block">望道先生殊可敬,以墨为糖夜寝食。</p><p class="ql-block">真理融贯信达雅,首译之功传后世。</p><p class="ql-block">陈望道(1891年-1977年),浙江金华义乌人。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文学家。首位公开出版的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陈望道兢兢业业,公而忘私,始终以人“宣扬真理,改革社会”为己任。他非常注重家教家风,经常告诫子女“唯教育事业是万古常青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忘寄出家书,关爱子女的教育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傅雷家书》 舐犊情深满天素</p><p class="ql-block">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p><p class="ql-block">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p><p class="ql-block">傅雷(1908年—1966年),字怒安,号怒庵,生于江苏南汇(今属上海),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其子傅聪,为著名钢琴家。</p><p class="ql-block">“别忘了杜甫那句诗:‘家书抵万金’!”(傅雷致傅聪1957年7月4日信),傅聪在国外求学、奔波期间,傅雷夫妇给傅聪写了大量家书,这些家书后来出版集结了人们熟知的《傅雷家书》。朴实无华,夾叙夾议的家书背后,折射出傅雷春风化雨般的思想引导和行为约束。傅聪曾坦言,一生难忘父亲早年的教诲,视如那句掷地有声的“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p> <p class="ql-block">△茅盾家书 不教儿曹作陋儒</p><p class="ql-block">力排众议遵遗嘱,敢犯家规走险途。</p><p class="ql-block">平生意气多自许,不教儿曹作陋儒。</p><p class="ql-block">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县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文化活动家。茅盾的父亲沈永锡对茅盾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茅盾在作文《试论富国强兵之道》中写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端绪。‌</p><p class="ql-block">《茅盾家书》是茅盾思想的折光,体现了茅盾优秀礼教文化的家风家教思想,以及奋发向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钱学森家 优良家风代代传</p><p class="ql-block">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p><p class="ql-block">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p><p class="ql-block">钱学森 (1911-2009),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p><p class="ql-block">钱学森的非凡成就与优秀家风密不可分。“我的第一位老师是父亲”,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重视传承钱氏优秀家风,经常用钱氏先贤的故事勉励钱学森,教育他“学习知识,贡献社会”。钱学森自己也非常重视言传身教,这一点在他留下的书信特别是家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p> <p class="ql-block">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p><p class="ql-block">江南地区总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士族群聚、文教昌明、家学鼎盛,涌现出许多崇文重教、忠孝传家的家族,如绍兴锦麟桥范氏、绍兴马氏、湖州德清俞氏、温州盘谷孙氏等。这些家族以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为追求,培养了数量众多的清廉官员、文人俊彦、科技巨擘、艺术名家,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家谱、书画、契约文书......多样的家国文化版本,寄托了子孙后代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见证了忠孝追求的传承不绝。</p> <p class="ql-block">△绍兴锦麟桥范氏、绍兴马氏、湖州德清俞氏、温州盘谷孙氏……</p> <p class="ql-block">△家谱</p><p class="ql-block">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记录一个家族人物事迹和家族发展轨迹的主要档案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可与正史、方志等历史文献互补。作为一种重要的版本,家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忠孝传统,记录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忠孝故事,是传承家国文化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家谱》谱本</p> <p class="ql-block">△世德作求</p><p class="ql-block">能人自起善良室,瑞气常生诗礼家。</p> <p class="ql-block">△浙江历史文化名人的家国故事</p> <p class="ql-block">△家风中的节义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浙江文成刘基家训</p><p class="ql-block">王冬龄 书</p> <p class="ql-block">结 语</p><p class="ql-block">“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以廉洁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民风,从版本中挖掘家国文化的时代内涵,弘扬家国文化中蕴含的廉洁思想、纪律观念、人文精神,既是传承发展家国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今天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应有之义。</p><p class="ql-block">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滋养心灵,在日常中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做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表率。</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0日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