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读《病隙碎笔》,史铁生老师说:“残疾人中想写作的特别多。这是有道理的,残疾与写作天生有缘,写作,多是因为看见了人间的残缺,残疾人可谓是“近水楼台”。”可我认为我们哪一个人又不是“残疾人”呢?要不这世上怎么会有断臂维纳斯永恒的残缺美!残疾可不仅仅独指"身体",心理的、精神的、 看不清远方的、近处的又总是犯糊涂,不能把人生过完美,总有这样那样的缺憾,客观原因有,但大部分还是主观原因吧,错了也不想改,也不知道错了,这不都是残疾吗?甚至比表象的残疾还要残疾得多啊!所以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授奖词是这么说的:“史铁生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这些我都从他的字里行间捕捉到了,反而是我这个貌似健全的人却缺失了很多。史铁生老师用生动优美而通俗的语言,探索我们都要面对的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灵、向上的精神……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他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他在书中探讨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那意义本非与生俱来,生理的人无缘与之相遇。那意义由精神所提出,也由精神去实现,那便是神性对人性的要求。 这要求之下,曾消散于宇宙之无边的生命意义重又聚拢起来,迷失于命运之无常的生命意义重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缺的生命意义终于看见了路。”我在想是不是健全的头脑和健全的思考🤔来得真的要比健全的身体还要重要,如果二者非要选其一的话,试问我们哪一个人能保证自己不生病呢,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必经之路,当然两者兼而得之才是生命理想之状态。倘若不得呢?倘若将来不得呢?试问是什么使史铁生老师以二十一岁就瘫痪在轮椅上的身体和之后又罹患尿毒症饱经病痛折磨的躯体能够坚强至最后的最后还在思考的巅峰还在笔耕不辍的创作,难道不是健全的头脑信仰的力量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吗?他思想的火光不仅照耀自己而且照亮他人及至照到了我。幸福就是在通往彼岸的路上,假如真正到了彼岸那么就是此岸的消失,彼岸又成为此岸,于是就又需要继续仰望,继续寻找彼岸了。西蒙娜.德.波伏瓦曾经说过:“每当我读到深深打动我的书📖,就生出特别强烈的愿望,也想写出被阅读并打动读者的书。”说实话这样的愿望对于我这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人,在我读过好书之后也同样强烈的想要拥有,但是每每又觉自己“理屈又词穷”,于是只能先浅浅完成一则短短的读书笔记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