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天津的心脏地带,跨越着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海河,它不仅是这座城市的母亲河,更是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与现代发展。今天,笔者带领各位让我们的目光聚焦于海河之上一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桥梁——大光明桥。</p> <p class="ql-block"> 大光明桥始建于1983年,桥宽30米,其中车行道宽24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全桥长110米,是河东区与和平区之间的一条跨海河通道,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海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新桥。它的诞生标志着天津城市交通发展的又一重要节点。然而,真正让这座桥焕发出独特光彩的,是2007年的那次大规模提升改造,改造工程不仅增强了桥梁的结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它以“光明”为主题的全新形象。</p> <p class="ql-block"> 改造后的大光明桥,以其遍布桥身的金色彩塑成为了海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美轮美奂的雕塑,如同镶嵌在桥梁上的宝石,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是夜幕下的灯火辉煌,都映照得它们分外耀眼。大光明桥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桥,吸引着每一位过往行人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更令人称奇的是,改造工程在桥头两侧新增了四个欧式风格的桥头堡,这些桥头堡不仅是装饰性建筑,它们的顶部雕塑分别以日、月、星、辰为主题,寓意深远。“日”主题象征着生命不息和如日中天的力量;“月”主题则代表着和谐美满、花好月圆的愿望;“星”主题寓意着正直善良、团结协作的精神;而“辰”主题则是对平等互爱、理想信念的追求。这四座桥头堡,如同守护神一般,镇守着大光明桥,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在未建大光明桥之前,在现在大光明桥的下游40米处,曾有个渡口,这个渡口始建于清光绪末年,曾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特别是在日寇侵华期间,渡口不得不停运,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渡口才重新恢复运营,那时,渡口的名字是建国花园渡口,1949年更名为大光明渡口,1954年这里用轮渡取代了人力船只,1983年建起了钢筋混凝土桥梁,也就是现在的大光明桥,老渡口的使命完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大光明桥,不仅仅是一座连接海河两岸的桥梁,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种文化的传承,以及一份对未来光明前景的期待。每当夜幕降临,金色的灯光照亮了整座桥梁,仿佛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照亮着每一个前行的脚步。大光明桥,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天津乃至整个海河流域的一张金色名片。</p> <p class="ql-block"> 君在故乡居,应知故乡事。美友们,您知道还有哪些描写天津海河上的桥的文章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