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玉宝</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94530</p><p class="ql-block">华为手机P50pro</p> <p class="ql-block">3月11日,也是我们的行程最后一天,我们团队早早来到了开封府,等待买票开门。据导游介绍,开封府门前两个石狮与众不同,你能看出来吗?一个是开囗大笑,欢迎您的到来,一个是咬牙切齿,闭着嘴,惩罚邪恶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獬豸[xiè zhì]</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p><p class="ql-block">獬豸又称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p><p class="ql-block">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能辨曲直,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p><p class="ql-block">獬豸额头上长有一角。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用角将犯死罪的人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因此,能辨别是非、判断善恶的獬豸成为公正的象征。这个神话故事体现了人们自古以来对公平、正义的美好向往。</p><p class="ql-block">大家在法院、检察院门口常常会见到这样威武肃穆的雕塑。这可不是“狮子”,它叫“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Kaifeng Fu、Kaifeng Palace),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占地面积60多亩,是北宋管理国都及京畿地区的重要机构,被誉为“天下首府”,是一处宋文化主题景区。</p><p class="ql-block">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时期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由于战火毁损和黄河水淹,昔日的开封府早已无存。现在的开封府是以宋代开封府衙为原型修建的文化游览区,于2003年8月14日正式开放。</p><p class="ql-block">开封府有府衙文化区、包拯文化区、道教文化区等9个功能区,同时举办《开衙迎宾》、《铡美案》等实景表演活动。</p><p class="ql-block">2004年,开封府入选河南省“十佳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2005年,开封府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08年,被河南省纪委命名为“廉政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开封府被授予焦裕禄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团队中有一美女,戴了一付眼镜,一只有镜片,一只没有镜片,意思是开封。大家都为她独特想法点赞。</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周边美景</p> <p class="ql-block">进入开封府,导游陈晓雨,讲解在开封府工作过的人员名单,还有工作时间。开封府题名记碑,北宋文物,存于开封市博物馆。该碑内容是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二月,到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闰二月八日,共计146年间历任的府尹名录,碑文共有183人次。</p><p class="ql-block">该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府衙长官题名记碑,为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仪门是古代府衙中的重要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仪门在古代称为桓门,汉代府县治所两旁各筑一桓,后二桓之间加木为门,称为桓门。宋代因避钦讳,改为仪门,即礼仪之门。明清时期的衙署第二重门通称仪门,是主事官员迎送宾客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在开封府中,仪门位于府门到大堂的百米甬道中间,是迎送客人或暂做休息的地方。仪门平常是不开的,只有在重要日子才会打开。仪门的东侧设有鸣冤鼓,西侧则有开道锣,这些设施反映了封建法制的特点。</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方面,开封府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宋时期,开封府作为首都的“天下首府”,地位显赫。现在的开封府建筑是根据北宋时期的风格仿造的,保留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方面,仪门不仅是礼仪之门,还象征着公正和廉洁。仪门内的戒石铭上刻有“公生明”和“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等字样,提醒官员要清正廉明,造福一方。这些文化符号和建筑布局共同构成了开封府独特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官印后面的四个字是“正大光朙”,意为为官者应秉持公正、光明磊落的态度。这四字匾额不仅是对官员的警醒,也体现了开封府作为北宋行政、司法衙署的核心价值观。在开封府的正厅院中,官印上刻有“开封府印”,而“正大光朙”则是对官员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与提醒。</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正厅</p> <p class="ql-block">青天三铡刀又名御铡三刀,分为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乃御赐铡刀。</p><p class="ql-block">三口铡刀是中国古典名著《七侠五义》中,开封府尹包拯的最高刑具,乃公孙策设计,宋仁宗皇帝(赵祯)钦赐,御铡三刀在此即如同当今万岁亲临,三口铡刀皆可先斩后奏。</p><p class="ql-block">包拯陈州查赈时,皇帝赐给包拯御扎三道,即三张空白圣旨,不管是谁阻拦包拯办案皆任由包拯处置,包拯回去后公孙策将其改为御铡三刀以震慑朝纲,随后宋仁宗应允且钦点为此名,现收藏于河南开封府及安徽合肥包公园中。</p><p class="ql-block">龙头铡:最高级,可铡皇亲国戚、凤子龙孙。</p><p class="ql-block">虎头铡:中等级,可铡贪官污吏、祸国奸臣。</p><p class="ql-block">狗头铡:最低级,可铡土豪劣绅、恶霸无赖。</p> <p class="ql-block">欧阳修的议事堂</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槑竿堂是一句成语,出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被人误解、冤枉的情况。</p><p class="ql-block">开封府是指古代中国的开封府(即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堂是指衙门、官署的意思。槑竿则是指槑竿堂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在《红楼梦》的故事中,贾宝玉被人陷害,被冤屈地送进了开封府槑竿堂。这个地方是开封府的一处牢狱,是处理案件和关押犯人的地方。贾宝玉被关进槑竿堂,是因为他被人诬告进行了一场未经许可的盛大庆典。</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的“清慎勤”是指一种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强调清正廉洁、谨慎行事和勤勉工作。</p><p class="ql-block">“清慎勤”三字分别具有以下含义:</p><p class="ql-block">清:清正廉洁、公正无私。强调为官者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廉洁的作风,做到公正无私,不谋私利。</p><p class="ql-block">慎:谨慎行事、周密考虑。要求为官者在言行上要谨慎,不论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在细微之处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谨言慎行。</p><p class="ql-block">勤:勤勉工作、尽职尽责。强调为官者要勤勉奋进,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勤政事、勤思考,忧虑体恤民生疾苦34。</p><p class="ql-block">“清慎勤”三字不仅是对为官者的道德要求,也是对为官者行为的规范。它们共同构成了为官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行为准则。</p> <p class="ql-block">状元及第金榜拱奎楼</p> <p class="ql-block">孔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演礼斋的由来和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宋朝,特别是开封府作为北宋时期的行政中心,演礼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开封府依照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修建,布局规整,庄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细的彩绘,处处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内最高的一座建筑—清心楼,这是一座外四内七的建筑层。里边一楼大厅供奉的是一尊包大人的铜站像,他是国内最高最大的铜站像了,他重5.8吨。</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清正廉明的书写者是包拯。包拯,字希仁,生于公元999年,安徽合肥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他以清正廉明、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形象深入人心,被誉为“包青天”。</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的府司西狱,设有典狱房、狱神庙、死牢、男女牢房等,按北宋时期的状况,分别布置有雕塑、刑具以及各种反映当时狱政、狱务实际情况的场景,是宋代监狱文化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府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府门层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