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曾国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稿创建于2024-04-07</p><p class="ql-block"> 我经常浏览些微信公众号文章,虽然我知道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良莠不齐,而且作者所写的内容也不一定真实,但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也要有自己的见解。</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上过大学,所以在眼界和文史知识方面是有欠缺的,只不过我平常也喜欢读点课外书。学生时代,我在无意中读到了一篇文章,得知梁启超老先生是对二十四史持怀疑的态度的,但我认为不管怎么说,某些正史中的人物应该是确实有过的,譬如李自成的夫人——书中常称高夫人,历史上应该是确有其人的吧。</p><p class="ql-block"> 对于普通的非专业人士来说,我总觉得历史是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这一点也许跟过去的统治集团刻意掩盖事件的真相有关吧!</p><p class="ql-block"> 《警世通言》的序言是这样写的: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其真乎?曰:“不必也”。……我个人认为从这段文字我们不难推断出所谓的野史就是过去的文人们为了文章的主题需要而整理撰写的,它们主要来源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当然,野史或许也有真实的内容,不一定完全不可信。</p><p class="ql-block"> 据《党史博采》杂志的公众号文章解说:李自成(1606—1645),陕西米脂人,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因家境贫寒,早年做过牧童、驿卒,后逃入甘肃当兵。明天启八年(1628年),加入高迎祥领导的农民起义军。1636年高迎祥死,李自成被推为“闯王”。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建立“大顺”政权,后攻占北京,摧毁明王朝统治。可是入主北京的李自成未能及时整顿作风,以致部分将领骄奢淫逸,在山海关一战败于清军后,被迫退出北京,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后败亡。</p><p class="ql-block"> 公众号“静水O流深”在3月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掉进米缸的老鼠的李自成”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分析的:一支规模不是太大、还在全国各地流动作战的农民军,不靠生产,不靠赋税,只靠攻城略地后的缴获来作给养,似乎还有可行之处——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何李自成要屡次攻打城高墙厚的开封,那是因为开封作为中原重镇的富庶吸引了他。但当李自成的军队已经打下京师北京,从名义上讲是完全推翻了明王朝,并打算建立中央政府,确立对全国的统治时,再依靠这种缴获来供养一支庞大的队伍和一个打算正常运转的行政系统,显然远远不够。</p><p class="ql-block"> 按照这个网友的理解,老李是真的不懂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并发展经济,这是老李的局限性。</p><p class="ql-block"> 老李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我们姑且不论某些事件是不是真实的,例如吴三桂是不是因为他的小老婆陈圆圆被刘宗敏劫持了才向多尔衮借兵报仇,李岩是不是因为十八子之谣才被老李错杀,还有老李倚重的丞相牛金星是不是最先背叛了老李向满清王朝投降了,这些问题还是让专业人士们去探索吧!</p><p class="ql-block"> 也许我们不得不相信,正如历史教科书所说的那样,农民由于没有正确的思想理论做指导,农民起义最终不是被地主阶级利益团伙镇压,就是被地主阶级利益团伙利用,从而成为了地主阶级利益团伙改朝换代的工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