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由中国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于1959年领导创建。全园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收集活植物13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平方千米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1932年,年仅21岁的他带领3名青年从北平出发,前往植物资源的宝库——云南。历时三载,采集了21000余号植物标本,分属133科1474种的植物种类,为云南植物学研究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战爆发,因经费中断,他和多名科研人员为维持生活种植玉米、马铃薯、烤烟等,还引种培育出了著名的“云烟一号”烤烟,保存了10万余份植物标本和图书、期刊等资料。</p> <p class="ql-block">1951年蔡希陶先生,带着中央在云南寻找橡胶资源的任务,带领2名青年跋山涉水,终于在瑞丽丛林中发现了两棵野生橡胶树,为我国在云南建立橡胶基地提供了科学依据。</p> <p class="ql-block">1958年,他以一个科学家“急国家之所急”的大无畏精神,安顿好病中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后,带领一帮年轻科技人员来到西双版纳,在勐仑罗索江的葫芦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植物科研基地——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1972年,他接到国家寻找南药血竭资源——龙血树的任务后,前往孟连的深山老林中找到了龙血树,并意外发现另外一种珍贵南药——荜拔。</p> <p class="ql-block">1974年患病,一直工作到81年,其间他还亲自到金沙江河谷滇西考察。病重期间,他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中国植物志·姜科》的编写任务,坚持写完科学报告《推广双季稻栽培,发掘水稻潜力,增加水稻产量的建议》。3月9日与世长辞,终年70岁。</p> <p class="ql-block">蔡希陶先生,长眠于他亲手种植的龙血树下,这位大自然的赤子,终于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望天树</p><p class="ql-block">层叠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中,密集生存着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树种——望天树,它们高达七十至百米的参天巨干上,一条36米高的树冠走廊凌空蜿蜒数百米,这片保护完好的热带雨林,曾经因植物学家蔡希陶老先生的发现和英国菲利普亲王的见证,震惊世界。</p><p class="ql-block">(以上文字来自百度百科,有剪辑)</p> <p class="ql-block">感恩前辈的开拓和奉献,让今天的我们能看到如此规模,如此繁茂苍劲缤纷斑斓的植物群落,这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彰显了那一代人的赤子情怀。</p><p class="ql-block">今天,植物园已成为科学家的科研基地,老百姓的度假胜地,画家们的采风写生基地,学生们的自然生态课堂,人们在这里汲取知识,发现美好,感悟天人合一的真谛。</p><p class="ql-block">前辈们功德无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