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艺术(五)公元前四世纪

Tieq lu (陆铁强)

<p class="ql-block">公元前四世纪 </p><p class="ql-block"> 东方,中国处于战国时代,秦朝经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50年)之后,迅速崛起,雄傲其他六国。</p><p class="ql-block"> 西方,这一世纪希腊内战频发,马其顿在腓力二世(前359-前336年)的带领下,迅速崛起。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遭暗杀身亡,其儿子20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继位。之后,亚历山大大帝打败了波斯,一路西征到印度的西北面。在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因病逝世,其广大的疆域由他手下几员将领分别统治,也就是开创了希腊化的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 罗马人在公元前5世纪之前在意大利一直是一个小角色。但在公元前499年,初露锋芒,罗马共和国在雷吉卢斯湖战役中击败了拉丁邻邦联盟,取得了其首次军事胜利。战争结束后,罗马人在从拉丁人手中夺取的土地上建立了殖民地。</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在公元前406年就对伊鲁里亚城邦维伊下手。罗马人围攻维伊长达十年,最终,由将军卡米卢斯率军通过隧道进入维伊的下水道,攻破了这座城市。维伊所有成年男子被屠杀,妇女和儿童则被贩卖为奴隶。卡米卢斯乘坐四马战车在罗马城中游行,庆祝活动持续了四天。这场胜利使罗马的领土几乎翻倍,并使其迈上了通往帝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但是,罗马人的扩张并不是一帆风顺,也会受到挫折。在公元前390年,高卢人了洗劫罗马。高卢人围困卡皮托利山长达七个月,最终,由于饥荒,罗马人被迫支付了一千磅黄金作为赎金,以换取高卢人撤离城市。据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Livy)和普鲁塔克(Plutarch)记载,在支付黄金时,罗马人抱怨高卢人使用作弊的砝码来增加重量。高卢首领布伦努斯(Brennus)随即将自己的剑扔到天平上,并说出了一句著名的话:“Vae victis!” 这句拉丁语的意思是 “败者为寇” 或 “战败者当受苦”,表达了胜利者对战败者的绝对支配权。这句话成为了历史上关于战争与权力的重要象征之一。【二千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文明发展到今天,本以为世界已发生根本的改变。而最近的事件却打破了我的观念。原来在某些人眼中无所谓“正义”,讲的是手中还有没有“牌”,这个世界上信奉的依然还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p><p class="ql-block"> 这次失败对刚刚取得维伊胜利的罗马共和国而言是一次极其痛苦的创伤,并在罗马人心中留下了对北方蛮族的深深恐惧。然而,这次挫折仅仅是罗马崛起过程中的一个短暂挫折。讽刺的是,这次挫折更激发了罗马人的激情与斗志,无意间帮助了罗马走上主宰意大利的道路。之后,野心勃勃的罗马人在接下来一个多世纪与伊特鲁里亚人、高卢人和萨莫奈人激战,最终战胜所有这些对手。罗马、伊特鲁里亚和意大利南部之间的旧有边界逐渐模糊,而在艺术领域,一个独立发展的意大利本土艺术世界随之兴起。</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五世纪期间,伊特鲁里亚大量进口的阿提卡红彩花瓶逐渐停止,因为国内产品和下意大利制造的物品满足了需求。大希腊(Magna Graecia)与伊特鲁里亚之间的艺术联系变得相当密切,激发了伊特鲁里亚艺术家创作出辉煌的成就。在下意大利,希腊化的本地人逐渐显露出特色,这一过程在阿普利亚、坎帕尼亚和卢卡尼亚的花瓶绘画中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下意大利的希腊元素因希腊艺术家如利西普斯(Lysippus)的活动而得到加强,他雕刻了两座著名的巨像;此外,雅典人建立的城市图里(Thuri)也增强了这一影响。但与此同时,其他重要城市落入了卢卡尼亚人、布鲁提人、萨莫奈人和迦太基人手中,而希腊人内部也纷争不断。</p><p class="ql-block"> 希腊和意大利的政治状况促成了意大利艺术的发展,这种艺术逐渐与希腊艺术隔离开来,依靠自身资源独立发展。在罗马,内战中平民地位有所提升,当时流行一种融合了伊特鲁里亚和希腊元素的艺术,已经显露出罗马对全意大利各部落的霸权地位。</p> <p class="ql-block">《美狄亚的复仇》</p><p class="ql-block">阿普利亚涡旋双耳喷口罐。陶土上釉,饰有白色和红色彩绘,高约15英寸。公元前四世纪。 </p><p class="ql-block">出自卡努西乌姆(卡诺萨)。慕尼黑古代雕塑展览馆藏。 </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美狄亚正用剑杀死她的孩子,并用毒花环杀害伊阿宋的妻子;一辆由蛇牵引的战车由复仇女神奥伊斯特罗斯驾驶,准备载她逃离,伊阿宋从右侧出现却无法阻止。画面中心是科林斯的宫殿,绝望的国王克瑞翁扶着他即将倒下的女儿。最上层的三个区域则留给了众神。这些华丽的大型双耳喷口罐是为葬礼设计的;其上描绘的场景见证了当时盛行戏剧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塔伦图姆地区。</p> <p class="ql-block">侧面</p> <p class="ql-block">《肖像头像》</p><p class="ql-block">青铜,高9⅞英寸。公元前四世纪上半叶。出土于博尔塞纳湖。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个年轻的头像,带有浅浅的雕刻胡须,延续了早期伊特鲁里亚头像的传统。它展现了伊特鲁里亚青铜雕像所达到的艺术成就水平,这类雕像曾经数量众多,但后来几乎全部被熔化。这个头像很可能属于一尊穿长袍的雕像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跪女像》</p><p class="ql-block">黏土,高度6又4分之3英寸。约公元前370年。 来自塞莱河口赫拉神庙。佩斯图姆考古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这座裸体跪女像双手在身后展开衣物,尽管她右手拿着一只鸽子,肩上有两个类似爱神厄洛斯的形象,但至今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或许将她视为一位在婚前向赫拉祈求保护的少女似乎是一种过于现代的观念。 然而,这尊小雕像无疑是一件献祭品。</p> <p class="ql-block">《狄俄斯库里之一》</p><p class="ql-block">青铜,含底座高5/8英寸。公元前四世纪。 </p><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p><p class="ql-block"> 这组雕像描绘了一位年轻人驯服他的马,可能原本是一对,用于装饰烛台。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位年轻人认定为卡斯托尔或波吕克斯。他不可能是亚历山大大帝与布塞法洛斯,因为这件作品创作于亚历山大时代之前。这是最精美的伊特鲁里亚小型青铜雕塑之一。</p><p class="ql-block">【狄俄斯库里(Dioscuri)</p><p class="ql-block">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孪生神灵。他们援救遇难船员,受人们祭献牺牲而赐予顺风。他们的母亲是勒达,父亲是众神之王宙斯。后来宙斯把他们置于天空,成为双子星座。在罗马,传统认为公元前484年引入了对他们的崇祀。奥路斯·波斯图米乌斯在列吉路斯湖之战发誓之后,就在广场上修建了他们的神殿。传说在这次战斗中,狄俄斯库里是站在罗马人方面作战的,并把胜利的消息带到罗马。在艺术作品中他们是青年兄弟,多骑马戴盔,手执长枪。他们的形象还出现在早期罗马钱币上。】</p> <p class="ql-block">《亚马逊之战》石棺上的场景。</p><p class="ql-block">大理石绘画,石棺长度76又1/8英寸。公元前四世纪。来自塔奎尼亚。佛罗伦萨国家考古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个大理石石棺的四面都覆盖着保存异常完好的绘画。精湛的工艺和伊特鲁里亚罕见的大理石,可能表明这个石棺出自希腊艺术家之手。但刻有阿尔戈英雄故事的箱子(下下图)也表明,在希腊土地之外也能创作出具有纯粹希腊风格的场景。石棺主人拉姆塔·胡兹奈(Ramtha Huzcnai)的铭文粗糙地刻在绘画之上。</p> <p class="ql-block">《阿尔戈英雄在贝布里克斯人中》</p><p class="ql-block">雕刻箱子。青铜,高20又1/8英寸,饰带高8英寸。公元前四世纪。罗马朱利亚别墅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铭文写道:“诺维乌斯·普劳提乌斯在罗马制作了[这个箱子];丁迪亚·马科尔尼亚把它送给了她的女儿。” 对于雕刻的饰带,诺维乌斯·普劳提乌斯毫无疑问地使用了希腊原型,并对其进行了微小的改动。阿尔戈英雄们在寻找水源时,与贝布里克斯国王阿米科斯发生了冲突,后者被波吕丢克斯在一场拳击比赛中击败。除了遍布饰带的可以辨认出的阿尔戈英雄们——在喷泉边忙碌,躺在小船上,或者只是观看——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逃跑的尼刻(胜利女神),雅典娜和玻瑞阿斯(北风神)。这个故事也在意大利中部的其他遗迹上也有所体现。</p> <p class="ql-block">《梳妆中的少女〉</p><p class="ql-block"> 一个雕刻的青铜盒。公元前四世纪。来自普雷内斯特(帕莱斯特里纳)。巴登州立博物馆,卡尔斯鲁厄。</p><p class="ql-block"> 这个主题为艺术家提供了机会,让他们能够表现穿着衣服和未穿衣服的少女在各种姿态中的形象。完全不考虑浮雕的画面布局,盒子上被固定了环,上面悬挂着小链子。这些青铜盒构成了一类特殊群体;它们是在帕莱斯特里纳发现的,但可能起源于罗马的工坊。</p> <p class="ql-block">《涅瑞伊得》(Nereid)。小祭坛。</p><p class="ql-block">陶制,高5½英寸。公元前四世纪。出土于罗马古罗马广场。现藏于罗马古罗马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幅描绘少女骑乘海豚的图像装饰着一个小型陶制祭坛的正面,采用类似都会板(metope)的风格。在罗马,这类 arula(“小祭坛”)的类型有众多实例,大多数与阿普利亚(Apulian)艺术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猎人与少女》</p><p class="ql-block">碗上的圆形装饰。银质,直径6英寸。公元前四世纪。来自巴里乌姆(巴里)。巴里省考古博物馆 这一表现形式受到了利西普斯(Lysippus)的《赫尔墨斯》等著名作品的影响,但其含蓄的情感也反映了古典绘画的影响。人物可能是墨勒阿革洛斯(Meleager)和阿塔兰忒(Atalante),尽管没有卡吕冬野猪狩猎的迹象。艺术家关注的不是表现某个传奇事件,而是展现一场富有意义的人类相遇。</p> <p class="ql-block">《西勒努斯与蛇搏斗》</p><p class="ql-block">青铜,高17又1/8英寸。公元前350年左右。</p><p class="ql-block">来自阿门图姆。慕尼黑国家文物收藏馆。</p><p class="ql-block"> 这个跪着的西勒努斯,用剑击打他左手紧握的蛇,以前是一个容器的支撑物。伊特鲁里亚的墓葬绘画中描绘了类似的支撑人物,因此在伊特鲁里亚是已知的。这条蛇可能被描绘成盘绕在容器的身体上。发现这个小雕像的地点表明它是在坎帕尼亚人和萨姆奈特人之间的边界地区制作的。西勒努斯和其他人物后来在庞贝城很受欢迎,被用作容器和工具的支撑物。</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与恩克拉多斯》</p><p class="ql-block">象牙,残留镀金痕迹,雅典娜高2英寸。约公元前350年。出自帕埃斯图姆。帕埃斯图姆考古博物馆藏。 </p><p class="ql-block"> 巨人恩克拉多斯蹲坐在一朵茛苕花萼上,正防御雅典娜的攻击,雅典娜则手持长矛向下刺向他;她本人站在一个基座上,基座下方也有类似的茛苕花萼。这组雕像的非理性构图表明,巨人被直接放置在雅典娜下方的柱子上,而雅典娜则位于柱子的顶端——柱头下面是茛苕花萼雕塑—尽管她的长矛指向空中。 </p><p class="ql-block"> 这种“茛苕柱”的蛮有趣的元素,其原始功能尚不明确,但也符合伊特鲁里亚的审美。例如,一些伊特鲁里亚烛台柱上描绘了一个人攀爬以躲避蛇的攻击。</p> <p class="ql-block">《玛尔斯》(Mars)</p><p class="ql-block">青铜,高 55½ 英寸。出土于图代尔(Tuder,今托迪)。现藏于罗马梵蒂冈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盔甲上的铭文:“AHAL TRUTITIS DUNUM DEDE”(“Ahal Trutitis 作为礼物献上”)表明,这是一尊奉献用的雕像。它被发现时被小心地嵌在四块石板之间,说明它是被有意埋藏的。雕像曾在露天存放了很长时间,这可从左大腿上因铁矛留下的锈迹得知。这尊青铜雕像是目前唯一几乎完整保存下来的伊特鲁里亚雕像,其得以保存归功于特殊的埋藏方式。但仍无法确定它是否真正代表战神玛尔斯,或仅仅是一名战士。头盔已经遗失。</p> <p class="ql-block">《朱诺·索斯皮塔》</p><p class="ql-block">神像头像。大理石,高22英寸。公元前四世纪。来自拉努维乌姆。已遗失。</p><p class="ql-block"> 这位头戴山羊皮的女神头像,可能是罗马人在征服拉努维乌姆镇(公元前338年)后引入的新崇拜的遗迹,当时他们将拉努维乌姆的朱诺崇拜变成了罗马官方崇拜。它的大而简单的造型与来自图德尔的玛尔斯雕像(上图)有关;其表情很大程度上受到列奥卡雷斯作品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墨丘利》</p><p class="ql-block">带彩绘的黏土,高度4又3/4英寸。公元前四世纪。 来自法勒里。罗马朱利亚别墅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头像相对于身体向右扭转。这一事实、向上的凝视以及细节的精致塑造,赋予了这件小作品一种特殊的魅力。头盔上的翅膀已经断裂。</p> <p class="ql-block">《女神头像》</p><p class="ql-block">粘土,高8英寸。公元前四世纪。来自罗马阿拉科埃利圣玛丽亚花园。罗马保守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个头像与许多伊特鲁里亚的祭祀头像相似,但在其独特的发型上有所不同;卷发厚重地落在肩膀上,而额头上方头发则剪得很短。面部形状和严厉的表情似乎也暗示着一种独特的罗马元素。</p> <p class="ql-block">《喀迈拉》(chimaera)</p><p class="ql-block">组雕的一部分。青铜,高31½英寸。公元前四世纪初。出自阿雷佐。佛罗伦萨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p><p class="ql-block"> 喀迈拉是起源于东方的神话怪兽,具有狮子的身体和龙的尾巴。在雕塑中,它全身肌肉紧绷,背部弓起,向上凝视,表现出最后绝望的挣扎;然而,它背上生长的山羊头已因颈部的伤口濒临死亡。喀迈拉的攻击者——珀尔修斯(Bellerophon)的雕像已遗失。</p><p class="ql-block"> 尽管鬃毛经过程式化处理,头部带有装饰性的风格,但青铜雕塑的整体造型仍充满了生命力与痛苦的张力。关于这座雕像的来源和年代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其极具表现力的风格是伊特鲁里亚艺术的真实体现,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尊喀迈拉可能是一件进口的希腊作品。</p><p class="ql-block"> 右前腿上的伊特鲁里亚铭文“TINSCVIL”表明这组雕像是还愿供奉物。由于这只喀迈拉与其他青铜器一起被有意埋藏,它得以免于毁灭,如今为我们展示了公元前四世纪伊特鲁里亚艺术所达到的水平。1533年,本韦努托·切利尼对其进行了修复(蛇尾、山羊的一只角、胡须以及动物左侧的两条腿)。</p> <p class="ql-block">《肖像雕像》</p><p class="ql-block">黏土,高度4又7/4英寸。公元前四世纪末。来自卡埃雷(切尔韦泰里)。 梵蒂冈博物馆,罗马。</p><p class="ql-block"> 这位伊特鲁里亚人身穿紧贴身体的托加袍,站姿挺拔,展现出一种与罗马人相联系的自信。这座陶土雕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失传的青铜雕像。头部是从原始模具中制成的,随后通过手工修饰,赋予其与某个具体个人的必要相似性。这座雕像的下半部分已缺失。</p> <p class="ql-block">《狮子》</p><p class="ql-block">石雕,公元前四世纪。出土于瓦尔维多内(Val Vidone)。现藏于佛罗伦萨国家考古博物馆(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 Florence)。</p><p class="ql-block"> 这只狮子刚刚杀死了一只公羊,并环顾四周,流露出胜利的神情。它曾经矗立在维夫兹纳(Vevzna)家族的墓碑上。与阿雷佐的喀迈拉雕像(前图)以及大量小型青铜雕像一样,这尊狮子雕塑以其卓越的纪念性品质超越了所有其他作品,展现了伊特鲁里亚艺术家对动物形象表现的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与亚马逊人的战斗》</p><p class="ql-block">石棺局部浮雕,石雕,公元前四世纪。出土于武尔奇(Vulci)铭文之墓(Tomba delle Iscrizioni)。现藏于罗马朱利亚别墅国家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di Villa Giulia)。</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场与亚马逊人的战斗的表现,艺术家在石棺四周使用了来自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艺术的古老主题。同一来源很可能也启发了那奇特的地形(或云朵?)。在左右两侧站立着死亡之魔,而在石棺背面,一只带翅的生物注视着横跨相似起伏地形的血腥战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亚马逊人的战斗》</p><p class="ql-block">小型墓葬纪念碑的浮雕。石灰石,高度9⅞英寸。约公元前350年。来自塔兰托。收藏于塔兰托国家考古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在华丽装饰的带状图案之间,赫拉克勒斯与亚马逊人的战斗通过一系列独立人物、成对人物和群体形象展开。这类石灰石浮雕是塔伦图姆(Tarentum)的特色作品,通常来自小型墓葬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斜倚的夫妇》</p><p class="ql-block">来自石棺盖。大理石,84又1/8 x 46又1/8英寸。公元前350年左右。来自武尔奇。波士顿美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在这对夫妇的下方,一条像花萼般绽放的毯子,仿佛他们正在舞蹈,他们彼此深情地拥抱,希望来世能像尘世一样幸福。希腊艺术是这位大师用来表现男女之间高贵亲密关系,同时又使其显得超凡脱俗的手段。石棺的棺体上展示了涉及亚马逊人、骑手和动物的战斗场景。</p> <p class="ql-block">《剧场场景》</p><p class="ql-block">阿普利亚钟形双耳喷口罐碎片。陶土上釉,饰有红色和白色彩绘,高87/8英寸(完整器皿原高约19%英寸)。约公元前350年。出自塔伦图姆。维尔茨堡马丁·冯·瓦格纳博物馆藏。 </p><p class="ql-block"> 在奢华的大理石建筑中,描绘了剧院的布景,两个人物相对而立——可能是伊阿宋和珀利阿斯。在宫殿的左翼,一扇半开的门后,可以看到一个女孩正在倾听年长男子对陌生旅行者的欢迎致辞。面具的缺失引人注目。塔伦图姆人对戏剧的狂热热情也在其他许多瓶画中得到了体现。</p> <p class="ql-block">《女神头像》</p><p class="ql-block">大理石,高 13¾ 英寸。约公元前 340 年。出土于塔伦图姆(Tarentum)。现藏于威廉·洛克希尔·纳尔逊艺术馆(William Rockhill Nelson Art Gallery),堪萨斯城(Kansas City)。</p><p class="ql-block"> 这件由塔伦图姆雕刻家创作的杰作完全符合当时希腊艺术的理想标准。艺术家以精致的手法雕刻大理石,成功捕捉到了女性内心的神韵,并生动再现了这位女性温柔而略带忧郁的情绪,同时丝毫不损其庄重而高贵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女性头部》</p><p class="ql-block">深棕色黏土,高度87英寸。公元前四世纪末。来自卡埃雷(切尔韦泰里)。梵蒂冈博物馆,罗马。</p><p class="ql-block"> 覆盖在女子头部并框住她脸庞的粗大辫子,连同她表情中精致的严肃感,赋予这座肖像一种远超同类批量生产的献祭头部的品质。这个头部是用厚壁黏土手工塑造的,可能曾作为青铜铸造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墓葬雕像头部 》</p><p class="ql-block">伊特鲁里亚,希腊化时期 • 哥本哈根新卡尔斯堡雕塑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在伊特鲁里亚骨灰瓮和石棺的盖子上,死者被表现为斜倚的姿势,参与一场永恒的宴会。希腊化时期这类圆雕的典型现实主义与石棺本身装饰的英雄气质形成对比,似乎盖子和骨灰瓮是彼此独立制作的。身体显得松弛且刻板,所有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头部,这些头部以强烈的现实主义被个性化表现。这里的死者没有幻想,他显得顺从而平静,这本身就相当例外,因为通常这些墓葬肖像几乎是痛苦地过于真实。</p> <p class="ql-block">《一对狄俄斯库里雕像之一》</p><p class="ql-block">青铜,高17又7/8英寸。公元前四世纪末。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个年轻人,他尖顶的帽子暗示着他可能是卡斯托耳或波吕克斯,他拥有吕西波斯雕像的纤细比例和灵活性。人们会想起,正是在这个时期,吕西波斯在塔兰托创作了两尊巨像,这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个小雕像以其不同寻常的尺寸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椭圆形箱子》</p><p class="ql-block">青铜,高9又1/2英寸。公元前四世纪末。来自武尔奇。罗马梵蒂冈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个椭圆形容器,里面发现了梳妆用品,上面装饰着浮雕;在两条棕榈叶饰带之间,一幅生动的亚马逊之战(Amazonomachy)在我们眼前展开。由于这是通过冲压制作的,因此单个场景重复了三次。把手由一组骑在天鹅上的两个人组成;腿部呈狮爪形状。</p> <p class="ql-block">《阿普利亚瓶》</p><p class="ql-block">陶土上釉,饰有红色和白色彩绘,高7英寸。公元前四世纪。卡尔斯鲁厄巴登州立博物馆藏。 </p><p class="ql-block"> 飞行的厄洛斯两侧蔓延的茛苕卷纹与瓶身的形状相得益彰。画家通过这种方式为这一欢快主题装饰效果烘托气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