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12日,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最新进展。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政策不仅为两岸同胞架起“连心桥”,更与教育工作的使命紧密相连——用文化滋养心灵,以交流增进认同,以融合共创未来。</p><p class="ql-block">政策暖心:为台胞教师铺就“登陆”坦途</p><p class="ql-block"> 福建推出的四批共62条政策措施中,多项内容直接惠及教育领域。例如,职业技能资格直接采认政策已覆盖50个职业,1500多名台胞通过该方式取得大陆证书,这意味着台湾教师来闽执教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此外,福建率先将台湾教师纳入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范围,这为台胞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提供了平等机遇。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期待更多台湾教师加入福建的教师队伍,带来多元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共同探索两岸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例如,台湾的乡土教育、传统文化课程与福建的地方文化资源结合,可打造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感受“两岸一家亲”的文化根脉。</p><p class="ql-block">服务贴心:让台胞教师“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 政策落实的“最后一里路”,体现在对台胞生活细节的关怀中。线上居住证换领补领、涉台法律服务中心设立等措施,解决了台胞教师的日常难题;数字“第一家园”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查”“全网通办”,让行政流程更高效。这些举措让台胞教师能更专注于教学工作,减少后顾之忧。从教育实践角度,学校可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例如,为台胞教师开设“融入指南”培训,帮助其熟悉本地教育政策;组织两岸教师教研沙龙,促进经验共享;搭建家校沟通平台,让台胞家庭更快融入社区,形成“校—家—社”协同支持网络。</p><p class="ql-block">情感连心:以文化共鸣厚植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福建在情感融合上的实践,为小学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例如,闽台共同摄制纪录片《两岸家书》、开展棒垒球运动交流,这些活动可转化为课堂中的文化实践课。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书信交流、共读两岸历史故事、体验传统民俗等方式,从小播下“两岸同根”的种子。此外,福建推动的“寻根谒祖”“宗亲交流”等活动,可与学校的德育课程结合。例如,组织学生参访闽台文化遗址,开展“我的家族故事”主题班会,让学生从家族记忆延伸到民族认同,理解“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深刻内涵。</p><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教育融合的机遇与担当 </p><p class="ql-block">发布会上提到“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这为教育领域释放了更多可能。未来,两岸教师联合教研、学生研学互访、职业教育合作等项目值得期待。例如,借助福建对台研学基地资源,可设计“闽台文化溯源”主题研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融合成果。作为教师,我们更应主动担当“融合使者”: 在活动中搭建交流平台,在社区中促进民心相通。唯有如此,才能让“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代代相传,为融合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不仅是一系列政策的落地,更是一场关乎文化认同与心灵契合的“双向奔赴”。</p><p class="ql-block">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愿以教育为纽带,帮助下一代读懂两岸融合的时代答卷,共同书写“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的美好未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