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览蓉城

绵羊

<p class="ql-block">再览蓉城 </p><p class="ql-block">杨惠卿 </p><p class="ql-block">虽说我是生在山西长在山西,却和四川成都结下了难解难分的情缘。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成都铁路公安局,成了一名铁警,娶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川妹子。女婿虽然工作在山西,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成都人。由于儿女的缘故,近二十年来,我先后不下十次来到蓉城成都。特别是近两三年来,每逢春节我们全家就要到成都来团圆过节,而且每一次到成都,孩子们都会带领我们到成都市内及附近地方旅游观光,让我感受着现代大都市与时俱进的惊人变化。 </p><p class="ql-block">不同的地域有着截然不同的风俗。就说过春节吧,南方和北方的过法就不一样,不仅表现在吃食方面,就是过节的准备及节日期间的庆祝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我们北方,特别是像我们朔州这样的小城市里,平时也显得平平淡淡,但过春节就大不相同。大街小巷里全然是一种喜庆欢乐的氛围,每一条街道里挂着形状不同的彩灯,每个公园里雕塑着各种造型的花灯。就连生活小区小径中和每家每户的阳台上都挂满了彩灯。天幕降临后,整个城市被包围在七彩辉煌之中,那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p><p class="ql-block">在成都,虽说也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但显得平淡了许多。成都的节日全都沉浸在大型公园、高档商店和旅游景点里。各个大公园里规模超级的灯展一眼望不到边,高档商场里购物浏览的人摩肩接踵,特别是那些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里,更是人山人海。在成都,还有一个别的地方没有的特点,那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吃摊,更是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本地外乡的吃客。 </p><p class="ql-block">在成都的二十多天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成都这个现代化大都市在节日里散发出的浓厚的地方特色文化韵味。 </p><p class="ql-block">年味苏坡 </p><p class="ql-block">苏坡菜市场是成都市青羊区内一个比较大的菜市场,位置就在三环路边上。由于距离我家儿子女儿住的小区不远,一般情况下,我们日常的购物都在这个苏坡菜市场里。我更是这个菜市场的常客,基本上每天都要观光一次。一是这个市场的东西种类比较全。吃的肉菜蛋果,活的死的,生的熟的,干的鲜的种类齐全;用的百货日杂物品锅碗瓢勺也是应有尽有。只要是进了市场里,可以把你需要的吃喝用品一次全部买好;二是这里的东西价格相对便宜一些,而且由于卖家多,你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三是这里的食物包括鲜菜,大部分是附近农村村民们直接从田地里送过来的,新鲜原生态,让你吃着放心。 </p><p class="ql-block">这个菜市场是我在成都观光最多的地方,没有之一。但春节期间的市场,仍然牢牢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尽管这里的过年没有像北方地区那样隆重地办年货热潮,但这里的人还是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好机会置办年货。走进苏坡菜市场你就会发现有着特殊的年味。这段时间里,市场上本来就不宽的沿街小道上摆的卖货的小摊子一家挨着一家,有的干脆就放置在小路的中央,可以说是见缝插针;就是正规的商铺里,货物的品种和数量也明显地多了起来;商铺门前利用各种物件搭建起来的货台上的货物,你堆我压就像小山一样。购买货物的人也明显比平时多了,你碰我肩,我踩你脚,大家都是相互一笑,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自己要买的货物上了。 </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人众货繁的市场里,还有一个吸引人眼球的东西,那就是摆在路边一把一把,鲜嫩欲滴的新鲜时令蔬菜。既有我们北方地区也能见到的小白菜、鲜菠菜等,还有南方地区特有的扎耳根、豌豆尖、小儿菜等等。这是附近村民们当天早晨从自己的田地里采摘出来,扎整齐洗干净送到市场上的。这些鲜菜都是农民们自己种出来的,不仅没有化肥农药的污染,而且还实惠便宜,一块两块一小把,非常受当地市民的欢迎。 </p><p class="ql-block">成都人在吃食方面特别讲究。所以市场里的卖家也就在吃的花样上动脑筋。在我们北方五六十块钱的一个猪头,在苏坡市场上能卖出十多个花样来。店家把猪头分割成猪耳、猪嘴、猪舌、猪舌黄、猪脑等我都叫不上名字来的部位,各个部位有各个部位的价钱,做得那样细致那样工整,就像在做工艺品一样。成都人爱吃白米,他们把只把米饭叫作“饭”。但苏坡市场里也有卖压面的,比起我们北方来,这里的压面要细致得多,而且种类也多,有宽面、细面、二细面,还有刀削面、手擀面、揪面片及饺皮、馄饨皮、稍麦皮等等。 </p><p class="ql-block">尽管这里的货物杂,购物人多,但价格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高。我在成都的半个月时间里,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市场上转转,肉菜水果买得也不少。我发现,市场里菜肉的价格和我们家乡差不了多少,一斤猪肉也就十三四块钱,蔬菜的价格也和我们家乡不相上下。要说便宜那就要数这里的水果了。四川省是水果产出大省,成都市四周也有不少地方也生产水果。初春是柑橘出售的旺季,在市场的四周一辆辆农用三轮车上拉着满满的卧柑丑柑及新鲜的时令水果,而且价格便宜得惊人。在我们北方地区十多块钱的水果,苏坡市场上只要三四块就能买到。 </p><p class="ql-block">春节的苏坡菜市场让我能够感受到的年味,不仅是琳琅满目的时令货物,喧嚷热闹的叫卖,还有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p><p class="ql-block">再进宽窄巷 </p><p class="ql-block">成都市的宽窄巷子是一个中外闻名的地方,不仅国内的游客到了成都就会到这个宽窄巷观光一番,就是外国人只要走进成都也会来宽窄巷看看。春节期间是旅游观光的旺盛时节,来宽窄巷观光的人更是多了去了。我在孩子们的带领下,同样也再一次走进了这个举世闻名的宽窄巷。 </p><p class="ql-block">这个宽窄巷子是清代遗留下来的古迹,兼具北方四合院与川西民居的建筑特点,再现了老成都的生活韵味。2025乙巳蛇年春节,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年。春节期间的宽窄小巷子,除了那满街满巷的小吃外,让我感觉到了成都那特有的古老生活习气的氛围的东西。 </p><p class="ql-block">宽窄小巷一年四季都是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春节的这几天宽窄巷子的人更是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人们慢慢地向前蠕动着,甚至就不能低下头来看自己前面的路,只能凭着感觉跟着前面的人,被后面的人推着向前涌。而映入眼帘的也是除了能够看到那高高挂在半空的欢迎观光,欢度春节的大幅标语和一排排彩色灯笼外,就是那数也数不清的人头。 </p><p class="ql-block">小巷子的底色是深灰色的,显现出了古韵。就连巷子里的地面也是由一块块石板铺就,让人踏在地上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淀。巷子里商铺小店一个连着一个,石板铺的小道上的小摊一个接着一个。商铺店子里主要是大宗的货物和饭店茶馆一类的,街头上的小摊主要经营小的东西,以吃食和旅游纪念品为主。成都是一个以吃闻名的城市,在成都品尝当地小吃和特色食材也是人们向往的目标之一,成都的品茶也是个特色,小巷子里也不例外。所以小巷子里的特色小吃店和茶馆也特别多。走累了的,和那些想特意品尝当地风味的人,坐进小吃店里在各色名吃里品尝自己的最爱。在这里的小吃店里和小茶馆里,你还能免费观赏四川非遗--川剧的表演。那些穿梭在食客茶客中的变脸、喷火的绝技表演既让你身临其境,又能感受到技艺的神秘。 </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个在别的地方不多见的生意,那就是掏耳朵,成都人叫“采耳”。听人们说,这种名叫“采耳”的手工活在成都为时已久,到今天已成为成都城市文化中非常久远的特有文化现象。小巷子里,做这种“采耳”小生意的人,甚至比那些商铺和小摊还要多。他们有男有女有老也有少装扮基本上一样,一只手提个小布袋子,另一只手捏着一个用金属做就的两根细棍,用手又捏又转,就发出一阵“嗡嗡”的特殊响声。“采耳”的在饭店里有,商铺里有,茶馆里也有,有的甚至还穿行在人流中。我对这种生意不太专注,也不知道这种“采耳”的什么好处,更不知道采一次要花多少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享受这种养生的人肯定不少,不然的话,这种生意也不会这样火爆。 </p><p class="ql-block">宽窄小巷是个古老的巷子,虽然说被现代化的氛围浸透感染,一些公共设施及宣传广告都能够看到现代氛围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着难得的便利,但我们还可以看到沿街的建筑都还有着古老的痕迹,有的房屋建筑还是国家重点保护遗产。这里的人们也在特意地打造一个古老的氛围。在小巷里我看到一个挂着“供销社”旧牌子的铺子。走进这个供销社里,货架上摆放的大都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货物的仿制品,而一些年纪大的人也都特别的钟情这些东西,想象着从这些商品里找回自己的回忆。我也是一样,花了十八块钱买了一个印有主席头像和“艰苦朴素”手迹的搪瓷缸子。在巷子里我还特别注意到在众中的小吃店和茶馆中间有一个名叫“见山书局”的书店,走进去一看这是个专门介绍成都人文历史的书店。别看这个书店在小巷子里独树一帜,但我看到,里面的人不少,凡是想了解成都的人都愿意来买几本这样的书,以加深自己的旅游印象。在沿街上众多的小摊子里,我看到有一个是专门售卖成都旅游纪念册的。这是一个自己手工做的小册子,由十几页折叠而成,每一页都印着用手工刻制的成都各个名胜古迹印章的印迹。旅游地的纪念册,我见过不少,但这种成本小效果好,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纪念册却不多见。所以我看到,围在小摊子四周购买的人还真是不少。 </p><p class="ql-block">我来宽窄巷子不下十次,每一次的到来这个巷子就会送给我全新的感受。在这蔚蓝略带潮湿的天空里,我能够闻到只有成都才有的特殊的味道,映入我眼帘的是只有在这个宽窄巷子里才能够看到的风景!</p>